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著作权问题,是多年来红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近二、三年来,这一争论又出现了高潮。新高潮的出现意味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是老调重弹。关于后四十回的著作权众说纷纭,我是拥护曹雪芹所著高鹦整理润饰一说的。二百来年认为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著的人何止千万,理由也难以车载斗量。不过我敬请读者考虑一下:否定后四十回是曹雪芹所著的人多从一百二十回本以外找了一些所谓佐证,但对后四十回  相似文献   

2.
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来历看后四十回的作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关于后四十回作者争议纷纭的情况下,回顾一下后四十回的来历,可以清楚看出,最早将后四十回公布于世的程甲本问世后,没有一个知情人对此持任何异议,因而程伟元和高鹗的"序"是可靠的。任何对后四十回持否定的"理由"都是出于评论者的臆想,找不到可以作证的文献资料。因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只能与前八十回是同一人,也就是全都出于曹雪芹的笔下。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为何"只存八十回"?对此一直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这是乾隆大兴"文字狱"的恶果之一。是乾隆的"文字狱"破坏了《红楼梦》的完整。但"砍掉"八十回之后的文字,最终还是曹雪芹本人做出的抉择。不过,曹雪芹不愧是文章高手,即使"砍掉"八十回之后的文字,八十回本的《红楼梦》仍不失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考证分析,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虽不是曹雪芹的原著,其中却有曹雪芹的残稿,是曹雪芹某一亲人据其残稿补作而成。  相似文献   

5.
贾府这个“超级”大户“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岁月,象云烟般散去;“机关算尽”的“管家奶奶”王熙凤,也在穷奢极欲的“元宵夜宴”之后躺倒了。为了深刻揭露这个封建贵族之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作家曹雪芹接着为人们描写了通常称为“探春理家”的这段故事(《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五十六回)。所谓“探春理家”,实际上是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三驾马车”的联合执政。她们“理家”期间的“中心建树”,就是在大观园内推行“以兴利节用为纲”的“新经济体制”。这一行动具体而微地表现了荣国府主子们的“中兴”迷梦,生动地反映了垂死的阶级总是不  相似文献   

6.
在曹雪芹《红楼梦》的原续后30回中,林黛玉的"棺椁"是被王夫人以"女儿痨"为由,狠心地"焚化"的,结局比程高本后40回所写悲惨得多。这有没有根据呢?有的。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乾隆抄本》入手,通过对百廿回《红楼梦》前后的一贯性、连续性,脂砚斋评语对后四十回预示,以及金陵十二钗归宿等三个问题的分析,认为《乾隆抄本》后四十回原底稿可能是曹雪芹原稿。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原作《石头记》仅存前八十回,以手抄本流传下来.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前八十回做了不少改动,合为百二十回,于一七九一、一七九二年由程伟元先后两次以活版印行,定名为《红楼梦》.一七九二年印本(即程乙本)就成为此后通行的《红楼梦》的底本.因此,如何评价高续四十回,就成为《红楼梦》研究中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作者、批者的长期研究,指出:《红楼梦》前80回的原始作者是“石头”曹硕,但更主要的伟大作者是曹雪芹,当以曹雪芹为代表;后40回是由高鹗与程伟元共同续补而成的,但高鹗出的力更多,应以高鹗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在塑造王熙凤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时 ,表现出了炉火纯青的个性化语言艺术。概括“王熙凤式”的语言 ,可分为三大类型 ,即“甜语”、“辣语”、“毒语”。探讨“王熙凤式”语言的背景根源 ,可以使我们对其形象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红楼梦》80回后的稿子佚失了。上个世纪不少学者对曹雪芹笔下的贾府结局,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重要人物未来的命运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一定成绩,对于把握原著整体的精神风貌,认识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构思、《红楼梦》博大精深的丰富内容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是由于曹雪芹迷信鬼神并有意宣扬民间流行的巫术,应该看到,这是曹氏通过对绝顶聪明的王熙凤和"愚钝"不通世务的贾宝玉的神经病态的描写,惜以深化他们的典型性格才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3.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王熙凤话语微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总要以语言为材料,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事件和操纵着人物命运的广阔的社会大背景,因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主要借助于语言来表现。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而在《红楼梦》中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王熙凤当属第一人。曹雪芹在塑造王熙凤这一光彩夺目形象时,表现出了炉火纯青的个性化语言艺术,这一点已为许多研究者所论及。然而真正结合西方语言学理论框架来作王熙凤的语言的研究则非常少见。故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Vershueren的顺应理论来探讨王熙凤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语言以及"怎样"用这种语言顺利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关于《红楼梦》八十回之后故事情节的描述可谓汗牛充栋,但由于都不曾认识到整部小说的结构原理,所以尚无一种完全贴近曹雪芹原意并让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本文是在笔者此前确立的关于《红楼梦》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所作的推演,试图穿越时空的隧道与曹雪芹对话,真正找到《红楼梦》后半部分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红学代表著作《平心论高鹗》之中,这部著作集中研讨了"高鹗是否续书的问题"和"高鹗续书如何评价的问题",自有其道理。林语堂认为,《红楼梦》全书乃曹雪芹所作;高鹗修订的后40回不但不坏,而且异常精密,异常合理,不悖该书大旨;高鹗的贡献主要在于保存流传之功。《平心论高鹗》中的观点,有些是有道理的,但对后40回的评价亦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然而,作为"一家之言"的代表作,应该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就是写了一个息心的故事,青埂顽石由动(心动)复归于静(心不动),曹雪芹借这个故事向世人演示如何息心,以解决人生的烦恼和痛苦,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安宁。息心有理入和行入两个过程:理入就是从理论上加以阐释;行入就是做工夫,以感应、消释为主导,分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把小说一百二十回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第七十五回为界分为前后两半,前半布缘开花,感应、消释的是顽石享受红尘中荣华富贵之欲;后半收缘结果,感应、消释的是顽石枯萎生物之情。  相似文献   

17.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2,22(5):34-39
王熙凤在《红楼梦》复杂的情节发展线索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衰亡的悲剧中,王熙凤都是一个起着关联作用的核心人物。研究王熙凤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红楼梦》结构的复杂性和曹雪芹的艺术创新,而且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8.
在曹雪芹生前和死后二、三十年间,《红楼梦》(前八十回)以抄本形式流行,“不胫而走”,影响极大.它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极大的恐慌,诋之为“淫书”、“邪说”,千方百计要禁止它、烧毁它,但不能奏效.于是就企图通过篡改的方法,磨掉它反封建的锋芒,使之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政治需要,高鹗不但对前八十回作了许多重大的篡改,而且又续了后四十回,给封建大家族——贾府安排了一个“沐皇恩”、“复世职”、“兰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撰写的《红楼梦》里,王熙凤不仅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明强干,能说会道,人际交往能力很强的贵族少妇.而且还是一个具有相当管理智慧和管理才能的女强人。应该说,在协理宁国府期间,王熙凤的“管理权威”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她的管理才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作者曹雪芹同情、怜悯的对象,尽管曹对她罪恶的一面多有揭示,却始终不忘她女性的苦衷,在堪爱、堪怜、堪恨的复杂感情中,刻画了这个女强人的悲剧。小说以此提醒我们:女强人尚且如此,其他人能幸免吗?王熙凤的悲剧因此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