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介绍扬琴的历史,让大家对扬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扬琴的三大体系,以及它在民乐中所占有的地位。扬琴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鉴和吸收了外来乐器和姐妹乐器的技法,扬琴的技巧大致分为八大类,即:弹、轮、点、拨、颤、滑、揉、勾。  相似文献   

2.
扬琴在说唱音乐伴奏中的运用王义茹扬琴用于说唱音乐的伴奏,历史悠久,曲种繁多。如四川扬琴、云南扬琴、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内蒙二人台等,都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有的则以扬琴为曲种命名。扬琴用于说唱音乐伴奏,其演奏技巧及伴奏手法的运用,除与一般歌曲、器乐曲...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扬琴的历史,让大家对扬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扬琴的三大体系,以及它在民乐中所占有的地位。扬琴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鉴和吸收了外来乐器和姐妹乐器的技法,扬琴的技巧大致分为八大类,即:弹、轮、点、拨、颤、滑、揉、勾。  相似文献   

4.
谈谈扬琴     
扬琴除了被专业人士所熟知外,在社会中熟悉扬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扬琴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是一个富于中国传统的乐器.扬琴的演奏方法还是其结构上都有其独特韵味,只有加大对扬琴的推广,才能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扬琴.  相似文献   

5.
浅谈扬琴伴奏中的几种实用手法苏燕扬琴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扬琴的音域宽广,发音清脆、纯正,表现手法丰富多变,适宜演奏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性强的乐曲。其在众多的民族器乐中,具有独具魅力的表现力和其它乐器不可替代的艺术功能。伴奏是扬琴演奏者必备的...  相似文献   

6.
扬琴独奏曲<林冲夜奔>的作者利用自己多种创新演奏方法,刻画了林冲复杂多重的性格特点、曲折离奇的生活经历.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手法,极大地丰富了扬琴的音乐表现力,为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扬琴演奏艺术美的规律把握与特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琴演奏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文章通过对扬琴演奏中所应具备的技术技巧、气息气韵以及舞台形态等方面的分析后,指出扬琴演奏中动作要协调。其中气息与动作配合适当,对演奏和艺术表现有很大的帮助。扬琴演奏属于音响艺术的范畴,音色的好坏直接影响演奏质量和情感的表达。气息的畅通使力源不受阻碍,其必然是松弛而有弹性的。反之,必然造成肌肉紧张、发音僵硬、音色燥或虚。因此,气息与动作的正确与否决定音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扬琴演奏作为器乐表演艺术形式的一种,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技巧,同时深厚的艺术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就必须正确地理解作品,准确地解读作品,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扬琴作品进行再创作。  相似文献   

9.
浅谈扬琴音色美的创造苏燕扬琴演奏艺术是通过扬琴演奏者心身与乐器的相互作用来完成音乐艺术的“二度创造”的。演奏者在为听众创造扬琴音乐美感享受的同时,也渲泄自我的内心情感,从演奏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达到精神愉悦和艺术理性的满足。每个演奏者都在作品...  相似文献   

10.
《弹词三六》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对其演变过程、曲式结构、艺术特色等进行了剖析。认为尽管《弹词三六》流传至今已成为扬琴独奏曲,但最能淋漓尽致表现丝竹乐曲江南风格的演奏形式仍然是合奏。因为扬琴独特的乐器性能,对于融合乐队音色、调和各乐器的个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2 7年吴佩孚在北伐军的沉重打击下兵败入川 ,企图凭借与四川军人旧时的从属关系和蜀地天险重聚力量东山再起 ,他在四川几度挂起“孚威上将军”、“讨贼联军总部”等旗帜 ,成立“大帅部” ,准备逐鹿中原 ,组织新政府。但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对吴佩孚在四川的举动密切关注 ,除下令通缉讨伐外 ,还策动四川驱吴 ,这就使得四川军人分裂为两大阵营 ,并连续发生了三次较大战乱 ,给四川政局带来了影响。吴佩孚最终因其支持力量战败出山计划落空 ,于 1931年离开四川  相似文献   

12.
散落在民间的婺剧手写孤本由于保存条件等原因濒临消失,婺剧孤本剧目的传承发展,需要开拓创新传承发展方式,在认同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手绘形式、拼贴混合形式、卡通漫画形式等构建婺剧孤本剧目的现代绘本,借用绘本和绘本载体的辐射作用促进婺剧孤本剧目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记者招待会这一类公众性的采访场合提出富有创意的好问题,是新闻界一向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吴小莉的三次提问的案例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吴小莉在提问过程中能够从对新闻事件的单纯的探询,向着与采访者心灵交流的方向拓展,同时能运用各种方法积极引导采访对象社会角色的合理转换,这些做法使她在几次提问中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武侯祠、庙是三国末期以后为由巴蜀而荆襄进而普及到全国的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宇。明清时期四川武侯祠、庙大量涌现,官民共祭,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地理现象。武侯祠、庙不仅是各地统治者教化民众的工具,也是民间百姓对诸葛亮信仰认可的表现。本文从历史、人文、地理的角度阐释明清时期武侯祠、庙在四川地区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揭示出武侯祠、庙的分布差异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明,对诸葛亮的祭祀与崇拜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已经深入到城乡社会各个角落,成为中国民间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诸葛亮在中国历久弥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派诗风的承袭、新变:汉魏唐宋,共炉而冶,在诗歌宗尚上不拘囿于宋诗;用笔雕琢、隶典自如,对浙派末流的钉饵捋扯既有承袭又有修正;以“清”为宗的诗歌风格和以雅正为纲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6.
在加世纪中国戏剧研究中,吴瞿安先生无疑是最值得瞩目的学术大家之一。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吴瞿安先生对于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的独特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终生专注于戏曲本体研究,对后来有示范导路之功;秉承传统的学术立场和思维方式,在今日启人思维;以栽培后进为己任,为20世纪中国戏剧的研究培养了大批曲学的布道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当归因于清军、南明军、吴三桂叛军、农民军等参战各方进行的战争,以及水旱、瘟疫等自然灾害.清军置藩司于保宁而缓复成都,是由于清军在战场上未取得主动权,并且兵力和给养不足所致.在土著人口锐减、大量移民涌入四川之时,战乱"孑遗"的土著为重建四川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土家"调年";充满农耕风情.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钩稽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司马相如故里在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的观点,在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为使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应注意扩大搜寻范围,多方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拓宽视野,深入挖掘梁武帝设置相如县的深层原因及其文化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吴藻词论     
吴藻是清代词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词人,她的词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境界各异,风格多样,兼有各家之长,在形式美感和内涵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在中国女性文学史和清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我国古代词史上,也自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