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化,回应国际社会对优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期待,结合自身产能优势和历史资源禀赋,于2013年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的不断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实现了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输出国内优势富余产能、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等重要使命。但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看到了亚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意义,宣扬“债务陷阱论”,推出“蓝点网络”计划、“重返更好世界”倡议和“全球联通欧洲”计划,等等,运用西方国家在金融治理体系中的优势地位,限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应通过以下举措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第一,积极回应“债务陷阱论”等争议性话题,为潜在的债务违约风险做好预案;第二,挖掘本国优势,避免零和博弈,推动中国基建标准“走出去”;第三,发挥主要国际组织作用,完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治理结构支持。  相似文献   

2.
海外粤籍华侨华人人名地名(简称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广泛分布在以东南亚、北美为代表的世界各地,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文化、外交等内涵,具有华侨华人在海外创业、做出巨大贡献、传播中华文化、再现华侨华人历史等意义;以地名作为永久性纪念的价值,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底气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挖掘、利用这类地名资源,钩沉其空间路线与分布,复原海上丝绸之路史,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建设带动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引发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投融资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对民营企业海外传播的重要作用、遭遇的瓶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民营企业在海外传播时存在对海外市场的政策法规、消费习惯与合作渠道等信息匮乏,抵抗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欠缺,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能力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主动发挥导向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海外传播的政策支持,并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海外投资相关的数据库;各种智库应发挥信息服务职能,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具有指引性、专业化的行业信息;整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资源,对接国内供需产业链,促进企业间合作运营;政府、企业、媒体与智库应发挥联动效应,走市场化路径,帮助民营企业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和资源整合的机制,推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带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任务从根本上规定着学科的建设方向,是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定标准,指导和约束着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必须首先明确其研究任务。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的发展规律。分工合作在经济行为中的基础性地位、新型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以及全球价值链的亟待重塑,都要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这一研究任务的确立将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进而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而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主要体现于他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系列论述之中。为夯实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理论根基,就应准确把握其思想渊源,因此,系统地梳理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阐述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对一带一路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贡献,并论证习近平一带一路经济思想和一带一路经济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的一项重要对外战略,正在不断由"倡议"落实为"战略",极具经济、政治、地缘、文化等影响,对于中国战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不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并非易事,其面临着大国权力博弈、地区局势动荡等诸多挑战,存在安全风险、政治风险、制度风险和经济风险四大风险。相对于战略规划而言,战略执行的过程同样重要。中国需要注意到该战略过程的长期性、综合性、互动性、不确定性等属性。为此,中国需要加强战略克制、保持战略耐心、增强战略定力,基于战略过程的视角认真审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妥善处理好战略实施中战略目标、战略利益、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等战略要素的相互平衡,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7.
从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必要性、重大意义、现实条件等三个方面就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现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现状,都需要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对于完善一带一路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指导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化进程均有积极作用;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与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与马歇尔计划都有对外援助的内容,但二者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产生在冷战时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而提出的。第二,战略目标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第三,实施手段不同。马歇尔计划是靠援助欧洲来称霸世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第四,作用影响不同。马歇尔计划促使战后的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目的是反苏;而"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引领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围绕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产生的邻避冲突呈现多发态势,并对项目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和我国与东道国关系产生严重影响。“一带一路”海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邻避冲突经历了一个从邻避风险产生到风险积聚,最后到风险爆发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不规范现象、项目公共关系意识和能力的不足、项目建设背后的复杂政治博弈以及国外媒体的长期污名化宣传等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带一路”海外建设项目邻避冲突的治理存在冲突场域的异域性、冲突性质的复合性、冲突主体的多元性、冲突方式的极端性等难点。基于此,应该整体着眼,综合施策,采用涵盖国家间—国家—企业—媒体与社会的多层、多元冲突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分工调整引起“一带一路”纺织品贸易结构的深刻变化。采用动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沿线国家纺织品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一带一路”区域纺织品出口贸易整体呈现上涨趋势,贸易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较短,聚集系数较高,存在“富国俱乐部”现象;中国是“一带一路”区域纺织品贸易网络的核心枢纽;除中国之外,点出度和出强度排名前列的国家主要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点入度排名前列的国家主要来自东欧和西亚地区,入强度排名前列的国家主要来自东欧、东南亚地区和西亚地区。TERGM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纺织品贸易网络存在互惠效应、等级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抑制区域纺织品贸易关系,较大的人口密度有利于增进区域纺织品贸易关系,接壤网络、语言网络、宗教网络对区域纺织品贸易流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网络则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和平、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1](P38)"一带一路"战略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笔者拟从全球视野来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机遇和挑战,从而更深入了解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和平、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1](P38)一带一路战略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笔者拟从全球视野来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出台的背景、机遇和挑战,从而更深入了解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蔡学贵 《国际公关》2023,(13):107-109
缅甸是中国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中缅之间通过双边合作的机制化、着力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文交流的方式为中缅“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共同利益基础和民心支撑,促进了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文介绍了中缅“一带一路”的建设经验,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科学系统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但现有理论和学术研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应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国内外学术探索、习近平主席和国外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中外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文件,为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渊源。"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国家形成的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研究主线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协同发展,主体研究框架包括"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协同发展、互联互通、风险防范和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此后不久上任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则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5年来,双方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尽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印尼合作还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但两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努力,为"一带一路"对接"全球海洋支点"以及两国经济合作缔造良好氛围,经济合作展现良好前景。中国与印尼的战略对接实践,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重要联接点,具有极其重要的区位优势。依据重庆独有的发展优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重庆市“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支撑点”的定位要求,提出了优化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创新产业业态等方面的发展思路,以期实现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同重庆自身特点的深度结合,为将重庆市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加之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发展范式与当今世界西方主流范式正处在转换之中,国内外一部分人出于各种目的唱衰中国经济、看空中国股市。以分工为核心的中国范式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优于现存西方主流范式,其集中体现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成为我国经济与股市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围绕全球化出现了两幅充满张力的图景:一边是西方主要国家兴起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另一边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初见成效。在全球化进程面临这种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代表了一种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性方案。通过追溯全球化的历史痕迹可知,这一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和时代性表征的特点,自西方诸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而主导现代全球化进程以来,体现出霸权性和同一性的特征。因此,所谓逆全球化的兴起并非对全球化本身的抛弃,而是对西式全球化导致的世界失衡发展困境的反思。而“一带一路”在基本内涵、路径和存在逻辑上都有另一种不同的呈现,在异于西式全球化的同时力图超越后者的困境,针对当代世界谋求多元共同发展探索一种更为均衡普惠的全球化模式,并以此回应逆全球化的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开拓出一条贯通沿线国家、区域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本文首先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三阶段,其次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指出“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顶层设计,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外交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体现。接着概括了“一带一路”的主要成就与挑战。成就涵盖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等多个领域。挑战主要来自美西方国家、澳印日等国、东道国以及中国自身内部四个方面。最后,扼要分析了新阶段“三大倡议”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5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落实,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盟国家立即捕捉到发展先机。泰国作为东盟的主要成员国,根据自身的状况审时度势,积极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开发。在面对各种机遇的同时,泰国国内的政治乱局和贫富差距等各种挑战又阻碍着泰国的发展。泰国民众自上而下审时度势,积极面对挑战和迎接机遇,一定会促进泰国的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