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毒品共同犯罪的死刑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毒品共同犯罪案件审判中,过度适用死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时,应当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突出毒品犯罪的打击重点,并严格限制毒品共同犯罪的死刑适用。对于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的,不能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径行以单独犯罪判处犯罪人死刑。同时,对于毒品共同犯罪案件,应当正确区分主犯和从犯,对于从犯,一律不能适用死刑;如果一案件中存在多个主犯,一般只能对核心角色的主犯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2.
禁毒离不开情报,情报工作是禁毒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禁毒工作起着信息支持作用,对打击毒品犯罪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毒品检验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揭露和证实毒品犯罪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禁毒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情报作用.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案件一直是公安机关办理中的一个难点。公安机关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在对毒品案件尤其是贩毒案件的办理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注重毒品案件的办案质量,培养和增强民警的证据意识等是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所具有的跨国性,使得该犯罪靠一国的局部打击与单一防范难以奏效,从而要求国际刑法在超国家的层面上作出反应。由于各国对毒品犯罪的认识与处罚不同,有必要统一各国毒品犯罪处罚的力度与执行制度以及执行的辅助方法、侦查措施及程序,明确国家在毒品犯罪打击与防范中的义务和联合国对公认的毒品产地进行的直接打击。  相似文献   

5.
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跨境毒品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需要针对此区际毒品犯罪特点,完善内地和港澳地区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机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制定适宜三地刑事司法协作的统一刑事政策,进而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实现效益对接;在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注重平衡打击毒品犯罪与保护人权之间关系;突出警务合作,完善两地警方司法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型毒品犯罪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型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即 :新型毒品犯罪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娱乐场所 ,主要人群是经济条件较好的“白领” ,走私入境与境内加工、制造并存 ;在打击新型毒品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后 ,本文从宣传教育、打击力度、立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传统的毒品犯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手段和方式也已经被侦查机关所熟知和掌握。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毒品犯罪提供了新的阵地,毒品犯罪在网络背景下也呈现出新的动向,其匿名性、隐蔽性、移动性等特点为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网络背景下有效防范、打击毒品犯罪应从技术、法律、道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毒品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社会秩序,毒品贩卖是毒品流转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打击毒品犯罪的重点。然而起到毒品贩卖"桥梁"作用的毒品代购行为在刑事立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司法文件规范上也存在着规范缺失、规范适用混乱等情况。我国应当从区分行为模式、明确主观内容等方面完善有关司法规范,并吸取借鉴域外解决同类毒品犯罪的合理有效的立法规范,尝试加强对毒品需求方的刑法打击,更加有效地从整体上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9.
“毒品”由商品到“毒品”走到现在,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和灾难。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从立法和司法实践过程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但是毒品犯罪愈演愈烈,形成严密的毒品犯罪的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应该注重犯罪链条的各个环节。根据毒品犯罪现实特点,社会发展现阶段的政治经济和公共利益的要求,强化刑法的威慑力和预防作用,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毒品犯罪链条的末端吸食毒品认定犯罪,给与刑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吸食毒品入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毒品犯罪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尽管我国一直对毒品犯罪采取高压态势,但毒品犯罪数量、吸毒人数、查获毒品数量等却不降反升,毒品犯罪治理陷入了"越打越多"的困境。境外毒源地对中国渗透加剧,毒品犯罪组织的反打击能力增强,这些客观因素增加了毒品犯罪控制的难度。从刑事治理来看,存在毒品犯罪大量适用重刑、刑罚裁量过分重视涉案毒品数量、从严惩治的目标群体定位不准等问题。要有效地遏制毒品犯罪上升的趋势,需要对源头犯罪、对毒品犯罪组织中的核心成员从严,对受雇佣、受指使参加毒品犯罪的人从宽,弱化涉案毒品数量的刑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