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中国学术明显受到西潮的影响 ,以西学分科为基准来认识和调整既存中国学问 ,是许多学人遵循的主流取向。一些人在回向中国传统寻找分类体系时误将图书四部分类视为学术分类 ,实则中国学界在学术分科上对西学冲击的早期回应更多体现在清末办理各类新学中的学科分类。清季学人曾据“学”与“术”分的传统观念将学问分为“学理”和“致用”两大类 ,但以 (日本式 )西学分类来规范中国学术的方式最后得到确立并基本维持到今日。不过 ,向不提倡分科的中学是一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系统 ,在不少地方与西学并不能充分吻合。“国学”在新的分类中究属何类即困扰了民初许多学人 ,实际也影响到今日学者对“汉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和争议  相似文献   

2.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3.
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4.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抵,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5.
伦理与义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本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6.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7.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8.
生活于晚清的学人张穆因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就突出而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学术思想的形成来看,张穆受到汉学、宋学及今文经学诸家影响,治学虽以传统的汉学考据为基本方法,但他关注的研究领域是以西北史地研究为代表的"实学",已超出传统学术领域--经学的范畴之外,其治学中透露着强烈的学术经世的意识.张穆学术思想中的种种特点,反映了清代学术由乾嘉"学精"向晚清"学新"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学术界对诸子思想的重估,使诸子学在清末成为真正独立的学术存在。诸子学被认为与西学相通,是承接近代西学的一座桥梁;西学中源说亦提高了诸子学的地位。诸子学的复兴,与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日本的学术资源的双重价值,也促进了中国哲学作为学科的建构。日本学者对中国学术缺乏“系统”、“组织”、“体系”的评论,和对论理学(即逻辑学)作为哲学不可或缺特征之一的推崇,深刻地影响了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章太炎、胡适等一代学者,使他们脱离无批判地吸收外来知识资源的被动状态,开始用新的知识典范来定下中国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国时期,诸多学人迫于西学疾进、中学渐退的现实处境,继续秉持传统士大夫的天下使命观与忧患意识,开始表达一种保持民族特性、重塑学术自尊的文化自觉,继而逐渐明晰地提出学术独立的吁求,并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详细阐释了学术独立的实际涵义,列举出谋求高等教育主导权、调整留学政策、国化教科书、学术研究本土化等多种途径.同时,在民族主义情绪的激荡下,学术独立观念还与民主建国、文化复兴的时代话语紧密结合,获得了学人们的一致认同与广泛关注.这既是中国系统引入西学、重建本国学术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又是现代中国学术转型、高等教育发展乃至新知识分子群体兴起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著书立说,是学人的本职,而为儒林立传,却非学人余事.板凳一坐十年冷,孜孜砣砣于学术"七宝楼台"的搭建,自是献身名山事业的最佳写照,然而治学之余,忆及师友交往与学风变迁,一旦把它们化为文字,虽然属于"竹头木屑",但由于浸润了作者的私人体验与为人、为学的私密感受,往往能有更加感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著书立说,是学人的本职,而为儒林立传,却非学人余事。板凳一坐十年冷,孜孜石乞石乞于学术“七宝楼台”的搭建。自是献身名山事业的最佳写照,然而治学之余,忆及师友交往与学风变迁,一旦把它们化为文字,虽然属于“竹头木屑”,但由于浸润了作者的私人体验与为人、为学的私密感受,往往能有更加感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学人群聚西南,身历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学人们大都努力将自身所学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由于学术理念的相异,同归殊途的分化在所难免。顾颉刚与钱穆,本着抗战前相近的学术理念与治学领域相聚成都,共同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然而由于各自治学重心的偏转,两人在通史编撰的理念、历史教育的目的以及治学门径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合作也相当有限。两人学术理念的离合是与时代环境的变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举制废除和民国新政制建立后,中国学人的治学及其他谋生手段等外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日常生活习性、情趣喜好等更为本真的生存样态却并未根本变动.从四川大学一位重要而其名不彰的大学者李思纯留下的一部从未示人的日记,并参以吴宓同期日记和胡适活动于学人圈内时期的日记,可见直至1940年代,中国学人在更本真的生存样态方面仍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士"的生活习性与情趣喜好.科举制的废除及民国新政制的建立,对中国学人的影响远没有现存研究认定的那样深刻与彻底.  相似文献   

15.
袁向东 《晋阳学刊》2004,16(6):64-66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后期著作,影响深远.梁氏所言,虽是对有清一代学术的总结,但也包含着治学为文的一般原则.他理想的学者生存状态是为学问而学问,我们从梁启超的论述中还可以具体地将传统学者的生存状态归纳为家学、科举、为官养士、课徒等.  相似文献   

16.
焦竑是晚明著名学者。作为他在科场上选拔出来的得意门生,徐光启是晚明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这对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是晚明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他们既是王阳明心学的继承人,又在西学、实学等新兴学术领域有诸多交集。研究这些交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透视晚明学人整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时期.学者们呈现出不同的学术眼光,体现在史料上,新旧学者对史料的态度与认知颇为不同.由于眼光的不同,史料的价值也迥然有别.新派学人具有一种新的史料现,认为一切史料都是平等的,都有其价值,史料的范围大为扩充.而旧式学者则仍保持旧有的史料现,重视文字史料,轻视实物材料.民国新史学的建立和发展,与新派学人的史料现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学术传统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学术成就的取得不仅与他早年所打下的深厚扎实的国学根柢有关,而且更与他对西学的广泛深入的接触和吸收分不开.正是他这种广博、深厚的学术素养,造就了他在现代学术史上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截断众流、卓然独往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对西学冲击下晚清学人的心态有一段生动的描绘: 学者若生息于漆室之中,不知室外更何所有。忽穴一牖外窥,则粲然者皆未所睹也。环顾室中,则皆沉黑积秽。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欲破壁以拨此黑暗,不得不先对于旧政治而试奋斗。于是,以其幼稚之‘西学’知识,与清初启蒙期所谓‘经世之学’相结合,别树一派,向于正统派公然举叛旗矣。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欲是造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心理动因。但正如钱钟书《围城》所喻——“漆室”之内与“漆室”之外的人感受和意欲截然不同:欧战以后的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化情况比中国更糟,一位美国记者就曾恳切要求梁启超把中国孔夫子介绍给欧洲以拯救“西  相似文献   

20.
问 :克剑先生 ,我受《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的委托对您作学术访谈。我想从这样一个话题谈起 :从您的《自选集》的目录看 ,您把您的有代表性的著述分作“中学”、“西学”、“马学”、“困思”等篇 ,依我看 ,这样分篇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治学风格。您是否可以先就您的这一治学格局说说您的治学动机?答 :简括地说 ,我选择治学这条路 ,首先是为着自己心灵的安顿 ,此外 ,也对民族的学术命运有一份承诺。我想在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的背景下 ,以自己的方式 ,以一个中国学人的姿态 ,对纠结中的民族文化出路和世界文化危机问题作点有价值、有担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