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方志红 《中州学刊》2007,(6):198-201
哈斯宝评点《新译红楼梦》对"真/假"二元对立深层叙述结构的揭示,对"拉来推去"、"一语带过"等叙述笔法的探讨,以及用"史家臧否之法"来思考《新译红楼梦》不可靠叙述模式,蕴涵了丰富的叙事思想,是中国叙事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亚鲁王》被发掘和整理、出版以来相关研究众多,然而作为史诗的《亚鲁王》,真正从文学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的文章却鲜见。如果我们将《亚鲁王·史诗颂译》部分看作一个"事件",而将亚鲁王的民间传说形式看做一个"过程"的话,在史诗与民间故事两个维度上考察《亚鲁王》的叙事模式,则可以发现:《亚鲁王》的叙事程式杂糅了创世、征战以及迁徙的叙事程式;着力呈现的是"人的英雄",他兼具了勇敢、成功和失败、挫折,智慧与狡诈;叙事的回环往复,强调了挫折与苦难的主题,从而构建起以"苦难"为核心的民族想象;而民间叙事,则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属于本土的民间。  相似文献   

3.
“五四”小说叙事艺术新变贾越一、限制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小说界热门的话题。在西方著名叙事学家帕西·卢伯克、兹韦坦·托多罗夫、热·热奈特的笔下,虽然说法不一,称谓各异,却是殊途同归地将叙事视角分作:全知叙事、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三种,...  相似文献   

4.
反叙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策略,对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官方史学的因果阐释关系提出质疑,颠覆与破坏某段历史范畴之内的传统叙事模式.以托马斯·伯杰、E·L·多克特罗和唐·德里罗等为代表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对这种叙述策略青睐有加,他们在小说中将真实历史与虚构事件相融合,赋予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以言说的权利,重塑了边缘人物的刻板形象,激活了已被遗忘的历史事件,展现美国真实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历史题材寄予的反叙事的政治寓意.  相似文献   

5.
叙事的修辞研究方法将叙事看成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交流行为.因此,叙事就不仅再现事件,其本身也是一个事件:在这个叙事行动中,某人通过再现事件来做某事.在修辞方法看来,叙事就是"某人在某个场合为某个目的向某个人讲述发生了某事",这个定义有几重含义:首先,它特别关注故事讲述者、听众/读者以及讲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强调讲述目的,也就是承认叙事交流是一个多层次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讲述者希望吸引听众/读者,并影响其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再次,叙事者讲述某事发生的过程中,他叙述的人物与人物之间有一个伦理的层面,同时,他的叙述本身和对这些叙述的接受也有一个伦理的层面.这样,修辞研究方法就既关注"讲述内容"的伦理,也关注"讲述行为"的伦理.本文拟以埃德加·爱伦·坡的<一桶阿蒙提拉多白葡萄酒>为例来说明修辞阐释的以上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孙琳  牟金江 《北方论丛》2002,(6):109-112
<休·塞尔温·莫伯利>是埃慈拉·庞德的最为重要的长诗之一.该诗是在回顾主人公莫伯利创作经历和展示传统诗歌艺术衰败双重主题交错中展开;其主题是在"零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和外焦点叙事"的多重视角转换手法的运用中立体建构;全诗的整体主题框架是在三重矛盾(炎热与阴影、个人与社会、死亡与平静)的展开中建构.诗歌的主题结构及其创建充分展现了庞德对西方文学现代化进程中困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振兴现代英语诗歌所进行的实验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刘知己在<史通·叙事篇>中提出了"尚简"、"用晦"和"妄饰"三大原则,这三大原则不仅对于史学叙事有指导性意义,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学理论观念.本文就针对刘知已的叙事三大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明了初唐史家对于叙事观念的探索与构建.  相似文献   

8.
试论青铜器上的"前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铜时代长逾千年,青铜器上的"元书写"构成了叙事活动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对"纹/饰"、"编/织"、"空/满"、"圆/方"和"畏/悦"等五对范畴的讨论,梳理出"前叙事"与后世叙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致力于回答:汉字及其前身对叙事有何影响?古人为何特重"省文寡事"?传统艺术门类的相通之处何在?为什么它们一致崇尚"生气"和"活力"?叙事作品的结构方式有无"先导"?"民以食为先"如何影响到叙事的生产与消费?叙事为何对"圆"情有独钟?我们的研究是否有重"圆"轻"方"之嫌?叙事经典之"魅"来自何方?诉诸想象的虚构性叙事因何起步?  相似文献   

9.
欧·亨利小说的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亨利独具匠心的创造,使其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模式。即:一,二重组合的叙事对象。这在十九世纪短篇小说叙事艺术中具创新的意义。二,正、反向发展的叙述意念。反向意念的运用并非始自欧·亨利,但大量使用反向意念,使正反意念指向成为读者通常的接受模式,他却是第一人。三,删繁就简的叙事原则。他简掉的是详尽的图式,留下的是意念指向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0.
金树仁政权与(原)苏联的关系(1928-1933年)(美)亚瑟·C·哈斯奥提斯郝文勉译许静校编者按:本文摘译自美国纽约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博士亚瑟·C·哈斯奥提斯所著《(原)苏联在新疆政治、经济和军事卷入活动的研究》一文中的一章。作者根据大量史料进行长期...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电影叙事嬗变的三个维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影,由第五代而"新生代",虽然"新生代"导演们极力彰显"新生代"电影的个性,但其仍与前代呈现出大致同质的叙事谱系。只不过从叙事学平台看,其主要经历了三个维面的嬗变,即在叙事主题上由宏大叙事走向日常叙事,在叙事空间上由戏剧性空间转向镜像性空间,在叙事视点上由"零/未聚焦"滑向"内/外聚焦"。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描述了史传"作为古代历史散文总称及史学理论归纳"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传统文章分类学下小说文体的分类问题;而刘知几<史通·叙事>的"四体说"阐述了史传作为"文章叙事模式和由此显露的叙事诗学",对史传所含"春秋笔法"的叙事规定则完成了文章分类学意义下对"史传传统"的最终指认,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小说与史传传统间的文章学渊源关系,并为当代文学中的小说文体研究提供了文学资源的逆向回溯可能.  相似文献   

13.
叙事学的跨学科线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学并非是个单一起源、线性演化的研究传统,它其实是多种学科的兴趣交集.叙事研究的跨学科线路可以通过"人文科学中的叙事转向"和"叙事理论中的认知转向"来进行追踪.跨学科叙事学的理论模式可以从语用/政治、语义/经验、文本/媒介三个层次进行建构,在对叙事虚构与经验现实互动关系做认知描写的基础上,派生出跨学科叙事学的各个分支.  相似文献   

14.
叙事学研究     
论祠堂画像的模块叙述、单元叙述与模糊性叙述——以武氏祠堂前石室(武荣词)及相关画像为例/李立叙事的琴歌与琴歌的叙事——以《胡笳十八拍》为例/胡颖峰论叙述中人物所具有的结束功能/肖沁浪卢普玲李冬明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叙事方式与叙事主体,决定了对纳粹屠犹事件的不同叙事视角与内容,构成了历史真实的不同层面。而无论以何种方式对纳粹屠犹事件进行话语建构,都是一种创伤叙事。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将图像与文本相结合,向我们描绘了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行为及其后果,使我们了解到犹太人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人震撼的创伤世界。这种创伤不仅属于幸存者,也属于其后代,甚至所有的人,纳粹屠犹的创伤不会终止。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阐释的过程,中医典籍英译也需要解释.本文采用西方哲学理论中的阐释学观点,对比分析《黄帝内经·素问》的Veith译本和李照国译本,探讨阐释学对中医典籍英译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宋史·夏国传》译音二题看西夏语辅音韵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宋史·夏国传》译音二题看西夏语辅音韵尾问题聂鸿音《宋史·夏国传》里有一批译自党项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部族名等。这些名词多是当时的史官随手而译,没有经过仔细的音韵推敲,论对音的精密程度它比不上《番汉合时掌中珠》,论反映语音的系统性它比不上...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吐温的盛名之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历来受到中外论者的偏爱,而其叙事结构和语言特征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克林斯·布鲁克斯的悖论、反讽理论为批评视角,探究了该部作品的叙事艺术。审视之下,不难发现,小说中蕴涵的悖论与反讽是营造整个文本的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19.
杜芳 《学术探索》2014,(7):98-101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擅长将叙事策略中的故事空间变化应用于自己的小说中。本文分析了他运用的三种故事空间变化的方式:南方小镇与城市之间的故事空间变化、逃亡式的故事空间变化和旅途式的故事空间变化。以上三种叙事方式不仅仅被视为叙事策略,亦表现出卡波特对美国社会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具有丰富的内蕴。这不失为卡波特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约瑟夫·海勒受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学潮流和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引进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在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与幽默的叙事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主题到情节,海勒以语言逻辑上的悖论和语言实验以及话语游戏作为该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在解构"逻各斯中心"的同时,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极致,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