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杜牧的思想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人们已经开始从杜牧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世界观出发来研讨他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甚至军事思想,一致肯定了杜牧经邦济时的“兼济”之志和“有补于世”的文学创作,评价也是比较公允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杜牧世界观中居于次要地位但仍不可低估的佛老思想认识不足,有的论者虽然看到杜牧思想和创作中的某些矛盾,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只是笼统地把他的某些受佛老影响的作品概括为“消极”,这样就很难让读者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杜牧其人及其诗。  相似文献   

2.
杜牧作为诗人,不仅有出色的诗歌作品,而且在文艺创作方面也有颇多的体会和独到观点.他提出的"文以意为主"的文学创作观、"铺陈功业"的文学功用观、"本求高绝"的文学价值观和"情与理结合"文学审美观,值得我们研究.杜牧的这些文艺思想,不仅可以针砭晚唐文学的时弊,而且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同样富有启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对死亡的强烈意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虚无主义主题、英雄准则都与他的死亡意识密切相连.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是变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既有恐惧害怕和逃避的一面,又有决不妥协轻蔑嘲笑死亡的一面.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又和他的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女人和写作相关联.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构成了其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它成就了一个海明威神话.  相似文献   

4.
论杜牧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和情感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同情女性的不幸遭遇 ,或赞扬女性的聪明才智 ,或隐说女性的历史清白 ,体现了作者公正而进步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的形成 ,其客观原因是中唐后反映女性的作品渐趋繁荣 ,其主观原因是作者仕途不达而产生士与女命运相似的感慨  相似文献   

5.
"媚俗"的必要——从林夕身上得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在很多港台诗人那里已经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东西,成了"雅人"的游戏和摆设,很少能体现出诗的质地与精神.在林夕,从写诗歌到写歌词,其作品难免会有"媚俗"的成份,但在偏向"俗"的同时,他也有意无意地走向了生活、生命的体验,因此他的作品比那些名诗人的作品更具有可读性,更像诗.  相似文献   

6.
90年代的杜牧研究虽相对沉寂,但仍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论著12种,论文约80余篇,主要着力于分析杜牧的人格与思想、解读与赏析其具体作品及咏史诗的研究,并且出现了比较研究这一杜牧研究中的创举。把握90年代杜牧研究的总体情况,分析其特点,可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题材、体裁多方面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继续丰富和改进研究方法;进一步突破和创新研究角度。这些努力已在90年代的杜牧研究中初露头角,有待于进一步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一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以前人论诗,对于他评价很高,认为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诗人的冠冕。近来有人提出,皮日休、杜荀鹤代表晚唐诗歌的主流。皮日休、杜荀鹤的作品,尤其是皮日休,能继承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等诗篇的传统,描写民生疾苦,弹劾时政腐败,固然有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精神,但是杜牧在唐代文学史上是否仍有其相当高的地位?本文即拟对此问题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中女性的现实存在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尽管历史上女性作家屈指可数,但是在男性作家笔下却频频有女性出现。其中,晚唐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言为心声,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多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呢?诗人对这些歌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诗人对女性整体又是怎样的感情观呢?通过对他的诗文进行解读以及对其人生经历的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斗士"著称的赵建秀的作品向来带有强烈的反叛色彩。他极力塑造出华裔坚韧、英勇、智慧等富有男子汉气概的高大形象,并借以强调华裔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基于他土生土长的美国背景,他的作品不可能摆脱美国主题的束缚,从而也不能不对美国的主体意识就此妥协。赵建秀的反叛与妥协体现了当代华裔美国人的自我民族身份的认识与重建,对研究华裔与中国、华裔与美国的关系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荷兰画家埃舍尔以创作具有数学意味的作品而出名,也因此受到质疑。他的作品并非单纯的精确数学计算的展现,而是对人类视觉的挑战。他通过这些作品引发了关于看的哲学思考,让人们在看的同时怀疑看的结果。看的欺骗性、局限性、相对性和心理性,是埃舍尔作品中建构的看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