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杰克·普兰诺教授,罗伯特·里格斯教授和海伦娜·罗宾副教授三人编写的《政治学分析辞典》,是一部分析当代西方政治学术语和概念的工具书,全书收有220个词条。1973年出版后颇受西方学术界的欢迎,此后又在扩充近年来西方政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82年再版。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和政治学系教授,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院士约万·卓尔杰维奇久病之后,于1989年12月9日与世长辞,终年81岁。约万·卓尔杰维奇教授1908年诞生于贝尔格莱德。在贝市法律系毕业以后赴法国深造,并于1945年在巴黎取得博士学位。他发表的著作主要有《国家与社会阶级的关系》、《公众舆论》、《封建制国家》、《南斯拉夫宪法》、《公社问题研究纲要》、《政治制度》等。卓尔杰维奇教授享誉国内外,对南斯拉夫社会科学诸学科,特别是法律科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及政治哲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所有从事过或现仍从事法学、政治学研究的南斯  相似文献   

3.
法国社会人类学实验室主任克洛德·居斯塔夫·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Gustave LéviStrauss)是当代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影响极广,遍及哲学、政治学、史学、艺术和文艺评论等许多学术领域。美国一家文献所最近发表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列维-斯特劳斯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4.
在蒙特利尔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影响下,国际形而上学学会组织了两次有东欧哲学家与西方哲学家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一次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尔大学召开,由托马斯·德·科南克教授主持,另一次在美国的波士顿学院召开,由奥利瓦·布兰查泰教授主持。波士顿会议自1983年8月28日至31日进行了三天。与会的保加利亚学者6人和美国学者7人围绕“社会的性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对这次会议作一些扼要的介绍。第一天发言的两位哲学家,是目前担任  相似文献   

5.
实践先于理论,行动先于思维──记杰出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哈娜·阿伦特(上)张慎哈娜·阿伦特是本世纪中叶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是西方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哲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尽管中国读者对她还不太熟悉,但在西方知识界,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政治学和哲...  相似文献   

6.
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Waltz)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国际政治学者。西方学者以为,他的两部代表作《人、国家和战争》(1959年)和《国际政治理论》(1979年)是本世纪国际政治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作为学者,华尔兹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他总在用相当有说服力的论据来向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和人们津津乐道的流行观点提出强有力的挑战。他的两极稳定理论就是这种挑战的典型例征。这一理论至今仍在国际政治学中占  相似文献   

7.
拉斯韦尔及其政治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在西方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科学方法和经验理论的代言人”,向政治学中的传统方法提出了“挑战”,“政治科学在他的手中获得了新的方向”。他提出有关的决策、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美国《比较政治学》杂志1979年1月号刊载的这篇文章,是对近年来出版的有关“阶级与阶级冲突”问题的六本书的综合评述。这六本书是:《劳动分工——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里的劳动过程与阶级斗争》,安德烈·戈尔兹编(1976年);《阶级结构的社会分析》,弗兰克·帕金编(1974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当代英国研究》,约翰·韦斯特加德和亨利埃塔·雷斯勒合著(1975年);《先进社会的阶级结构》,安东尼·吉登斯著(1973年):《工人阶级的社会形象》,马丁·布尔默编(1975年);《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阶级》,尼科斯·普兰策斯著(1975年)。作者除介绍上述著作中提出的问题,还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阶段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的新现象、新观点,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这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会在美国复苏吗?[日]平井规之江风译平井规之是日本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本文是他整理的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两位经济学教授斯蒂芬·雷斯尼克和理查德·沃尔夫的座谈纪要。后两人都是冷战后美国令人瞩目的马克思主义集团的代表人物。有人把他...  相似文献   

10.
据德国《德意志哲学杂志》1991年第6期报道,1990年11月15日,在哈雷/萨勒“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俱乐部”,继关于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和影响的一次理论研讨会之后,接着举行了“弗里德里希·尼采研究促进联合会”(已登记注册)成立大会。在理论研讨会上,沃尔弗冈·米勒-劳特尔博士教授(柏林)和汉斯-马丁·格拉赫博士教授(哈雷)分别作了题为《尼采是一种挑战》和《尼采研究的旧难题和新难题》的学术报告。除德国学者外,还有来自瑞士、美国、日本、波兰、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和丹麦等国的学者。在成立大会上,选出了汉斯-马丁·格拉赫博士教授(哈雷马丁·路德大学)和汉斯-于尔根·康德教士(勒肯)分别任联合会的主席和副主席,  相似文献   

11.
<正文> 路易斯·曼弗德是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在西方当代同行中,他可谓著述最多,读者最众,也最受学界尊崇。许多人认为他是人文主义规划和有机规划思想的大师。他最特殊的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城市发展与社会进化、文明更新换代的联系规律。然而长期以来,即使在美国,也很少有人对这一颇具战略意义的思考作过阐释性研究;直至最近,随西方工业文明屡陷危机,战略家和规划师们重新思考出路,路易斯·曼弗德才在他的垂暮之年名声大噪:1987年底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了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专门探讨他的著述的意义和影响;不久纽约州立大学还将建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路易斯·曼弗德城市与区域比较研究中心”,以推行他的学术思想和治世主张。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从根本上说乃是社会文明的更新换代。许多学者也纷纷论证,当代世界正在步入一代新的历史文明。因此,研究探讨路易斯·曼弗德的哲学思想,城市—文化发展观,以及历史环境对其学术思想的局限,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怀特(Martin King Whyte)和W.帕瑞希(William L.Parish)合著的《当代中国城市生活》是继他们在1978年合著《当代中国的乡村和家庭》一书之后又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社会的专著(该书已于1984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马丁·金·怀特是密执安大学社会学教授兼该大学中国研究协会理事;帕瑞希是芝加哥大学远东问题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包括技术政治学和审美政治学两方面的内容。他的技术政治学主要揭示的是,在当代西方社会,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控制人的意识形态。他的审美政治学则强调,艺术审美是实现当代西方自由和解放的可能途径,应该立足于西方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来分析马尔库塞政治哲学的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出版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杂志第6卷第1期(1992年秋出版)报道,由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的约翰·迪金斯、罗马大学的弗朗科·弗拉洛蒂、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阿瑟·J.维迪奇和内华达大学公共管理执行主任雷克·蒂尔曼组成的一个专门筹委会最近宣布,“国际索尔斯坦·凡勃伦协会”将于1993年12月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成立并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成立该协会的目的是:1、按照凡勃伦  相似文献   

15.
产权学派(Property rights School)或产权经济学(Economics of Propertyrights),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虽然这一学派的历史可追溯到30年代约翰·康芒斯和罗纳德·科思等人对经济中所有权的研究,但真正使这一学派初具理论体系、为学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安东尼奥·葛兰西逝世50周年,1987年11月28—29日,在东京意大利文化会馆举行“安东尼奥·葛兰西和当代”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日本中央大学、东京大学、神奈川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等校教授发起,由日本社会思想史学会、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和东京意大利文化会馆共同主办。第1日与会人数多达300余人;第2日分组讨论也有250余人。其中主要是日本学者,从国外邀请的只有5名代表:意大利的葛兰西研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方法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影响颇大的一个学派,在美国政治学界尤有市场。一般系统理论的倡导者、曾出任过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的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说:“‘系统分析’的标签被用于许多分析方式,如博奕理论、功能研究、均衡研究。最近10年来,‘系统’思想已变得如此普及,以致那些最靠不住的方法都在它的卵翼下寻求证明。它是本世纪那些震聋发聩的概念之一。”可以说,系统分析是美国政治学中地位显赫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18.
据意大利汉学家、威尼斯大学汉语教授.L兰乔蒂1978年10月在意大利举行的“中国向西方开放”的大会上介绍:意大利的汉学研究在西方是最早的,第一个欧洲汉学家便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但是利玛窦之后却出现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空白,直到上世纪末,才由卡尔洛·普伊尼在佛罗伦萨开设了一个汉语讲座班。普伊尼于1924年去世。此后直至1966年才在威尼斯开设了另一个汉语讲座班。  相似文献   

19.
《网络:哲学的探索》(TheInternet:aphilosophicalinquiry,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9.)是阿伯丁大学的道德哲学皇家教授戈登·格雷厄姆关于人类技术未来复杂性的专著。他向读者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网络是怎样影响我们的身份概念、道德混乱、审查制度、社区、民主、虚拟现实和想象力的?他也对很多关键问题进行了调查,例如网络的新意,新的政治方式和自我形成社区的可能性、个人隐私和虚拟现实的出现。在网络新意方面,戈登·格雷厄姆认为技术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并对社会和政治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四个现代化依靠科学技术,明确地提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并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非常需要生态哲学;我国不少学者已开始转向这个学科领域,也非常需要对生态哲学有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就笔者在这方面的管见所及,结合余谋昌教授《生态学哲学》的研究成果,谈一谈生态哲学理论的建构及其意义,以就教于国内同仁。一、什么是生态哲学生态哲学这一概念,在西方有不同的界说。有人把生态哲学当作哲学意义上的生态学(R·沃特森,1989);也有人把生态哲学定义为在人(社会)——技术——自然关联中探讨人如何行动,以及为了在其中相互依存人应该怎样调控人(社会)——技术——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汉斯·萨克塞,1984)。但在西方占主流的生态哲学研究,主要研究人与其它生物、生态系统以及与未来人的生态道德关系。因此,又把生态哲学与环境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