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省退耕还林试点工程成功与否,对“十五”期间我国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31万公顷的任务至关重要。为了规范退耕还要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工程任务的全面完成,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效,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四川省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四川省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如何依法运作,规范实施作出了如下具体规定;有关退耕地范畴的规定;有关个体,大户承包的规定;有关种苗培育,供应的规定;有关依靠科技恢复植被的规定;有关退耕还林检查验收的规定;有关粮食发放及政策兑现的规定;有关检查监督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补偿政策、工程管理、后续产业培育等。文章据此提出了完善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后续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中执行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西部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执行的不顺畅所带来的问题也同样制约着退耕还林(草)工作在西部民族地区的继续开展和深入。为此,在现阶段针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在执行退耕还林(草)政策中缺乏执行力的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论述了榆林市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1998—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同时利用国家林业局出版的2002—2005年度全国重点林业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对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短期内,退耕还林工程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但在长期内,退耕还林将对我国的粮食产量以及粮食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耕还林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对退耕还林的探讨和政策建议,离不开经济视角的研究,包括从产品收入弹性、农民和国家的供需和福利经济角度等。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取得了森林资源明显增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显著作用。但是,为了推动“退耕还林”工程永续进行,实现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最优,还需要从长期坚持、加大投入等方面实施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分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环境外部效应及其功能,进一步提出了实行环境外部效应最大化的几个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意义及耦合力构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于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必须具体分析实际问题 ,耦合各方力量 ,稳步高效推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重庆市荣昌县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荣昌县退耕还林工作总体规划和荣昌县的自然环境及退耕还林条件,提出了加强荣昌县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五点建议,通过以封促管、以收促管和发展后续产业等方式,实现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退耕还林还草的退、还、补、管4个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退耕地的范围、还林还草的方向和方式、粮食补助、种苗补助、现金补助、减免税费、科技支撑费、林地管护、计划管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科技管理、组织管理等政策.  相似文献   

12.
市场失灵与农地非农化配置中农地价值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态环境重建和农业结构新一轮调整的新阶段,农地资源面临着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以及两大部门内部不同产业之间配置的更大竞争力。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农地的非市场价值在配置时往往被忽略掉,从而导致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低下。本文试图从市场失灵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市场失灵与农地非农化配置过程中农地价值损失的内在机理,从而为我国农地非农化的行为调控、实现机制及相应公共政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西部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问题,2000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地区大规模地退耕还林还草,5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水资源短缺矛盾尖锐,保障农民生计的后续产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要想解决这些矛盾:1.要延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2.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3.保障退耕还林还草由阶段性工作转向制度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政策和管理措施恢复重建地表结构,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自2002年以来,安徽省有17市84个县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中。推动全省退耕还林建设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策驱动、自然驱动、经济驱动、科技驱动和文化驱动等5个方面。其中,从淮北平原过渡到江淮丘陵直至皖南及皖西山区等5大区域的退耕还林驱动力主要以自然生态驱动和经济驱动因子占主导地位,科技驱动因子是巩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手段,文化驱动在具有省域文化特色的区域所占的比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在对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持续性的界定标准,并分析了影响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持续性的农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与行政部门的因素,最后从理论上提出了实现我国的退耕还林(草)政策可持续性的指标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家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要为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户提供补偿,因此,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用于退耕还林补助方面的开支也日益增加,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该文以陕西延川参加退耕还枣的农户为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现行的补助标准高于国家实际应支付的补助额,即退耕还林补助开支存在一定的节约空间。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政府应降低现行的补助标准,把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制度改为由各地分别制定,以及调整退耕资金的使用方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用土地非农化问题,是现阶段中国转轨与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同时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本文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的进程中的激励和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发展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诸如农地发展权的归属、红利分享的利益平衡、失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建立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基于农地发展权的性质和国家宏观战略的考虑,非国有农地的发展权应当由国家统一行使和管理;确立农地发展权各方利益的兼顾原则,农地开发所得红利不仅应当妥善照顾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而且应当惠及区域内未获得开发机会的农地权利人;消除土地增减挂钩制度中的土地财政动因,建立并共享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农民对政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藉由农地开发红利设立农民市民化工程基金,发挥创新思维,赋予征地政府和开发者妥善协调农民市民化的辅助义务,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如何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过程中保障粮食自给,是恢复全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该文根据土地利用详查与实地调查资料,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与退耕压力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的可能规模及其粮食减产效应。研究认为:在保证人均耕地0.1 hm2前提下,黄土高原地区退耕面积可达236.46×104 hm2,占现有耕地的1/5强;对应的粮食减产量为195.26×104t,是1996—2000年平均粮食产量的12.69%;全区基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退耕压力指数达0.20,晋陕甘黄土丘陵沟壑台塬区是退耕压力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