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锐 《金陵瞭望》2009,(3):55-56
历史上的清凉山其实与现在的鼓楼区大体吻合。清光绪九年(1883年)顾云著《盔山志》,其所涵盖的范围是:“起山前龙蟠里,循城垣至蛾眉岭;又斜循小仓山,道陶谷,至虎踞关;又斜道四望、马鞍诸山,至清凉门:又循城垣折至山前乌龙潭迄焉,方可十数里。”后来的《石城山志》、《首都志》等大体仍承袭了这一区分。从军事据点到文化重镇,清凉山有过与众不同的华丽转身。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煜清凉山问佛:耿定向振兴崇正书院,缪荃孙驻足陶风楼……清凉山上走过诸多撼动历史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2.
薛冰 《金陵瞭望》2009,(3):60-60
今天看到打出的横幅是“清凉山文化论坛”,我觉得用“清凉”要比“清凉山”更准确些。不管用什么概念,这个文化的概念是今天鼓楼区的范畴。晚清两本重要志书,以及民国的《首都志》,定义清凉山基本上与今天鼓楼区的范围吻合。  相似文献   

3.
胡凤丹对湖北地方文化的贡献表现在三方面:一、总领书局,刊刻图书,普及文化;二、走访古迹,搜罗旧文,撰成三种山水志:《大别山志》、《黄鹄山志》、《鹦鹉洲小志》;三、与过往武昌的文人墨客宴游唱和并汇成《鄂渚同声集》,为清末的武汉文坛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有很深的清凉山情结。但尽管如此,我以为清凉山的文化蕴涵仍不宜以“清凉山文化”称之。文化者,乃人类社会发展中所生产、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即令仅从精神财富而言,与清凉山有这种那种关联的名人、文人虽有,但也不比南京其他地区为多。  相似文献   

5.
一位绝代佳丽的文化命运遭际--谈三个王昭君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君在马致远、郭沫若和曹禺的笔下分别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马致远的《汉宫秋》里 ,她是一位富有民族节烈光环的明妃 ;在郭沫若的《王昭君》里 ,她是具有叛逆意识的娜拉 ;而在曹禺的《王昭君》里 ,她又成了肩负民族和解使命的阏氏。这不同的形象 ,分别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时代精神的映现。但这三个形象有一点相同的是 ,她们都是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的载体 ,不过这种“士”的精神只是一种守成性的 ,而不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6.
薛冰 《金陵瞭望》2007,(23):62-62
清凉山文化最辉煌的一页,同样也是近代南京文化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清京山麓的龙蟠里揭开的。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创地位的先行者魏源,当时就定居在龙蟠里小卷阿中。  相似文献   

7.
<正> 拙稿《〈物理小识〉著作考》在《江淮论坛》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后,今年三月我有机会到北京各图书馆查到一些新资料,特作此续考。《物理小识》为方以智的中期著作,北京图书馆藏《青原山志略》内有方以智的《随寓说》云:“揭子宣刻我中年之《物理小识》,入(?)(当为篆文“(?)”的印刷体,入(?)为人名——引者注)大好之,因与子宣穷天学、究物理。儿子中德、中通至,中德与言史疑及决事;中通精算法、律吕、等韵,与之详解,入(?)皆得其概。”(《青原山志略》卷五)方以智的这段话,有力地证实了《物理小识》为其中年之作。  相似文献   

8.
《普陀洛迦新志》是建国之前普陀山历代山志之中部头最大的一部。此书信史结合,持论公允,体例得当,考证精审,既有保存史料之功,又有辨析提炼之能,传统与时代贴合密切,在历代普陀山山志的编纂上可以称为范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侠文化     
正主持人语:"史学即是史料学"(傅斯年语),不建立作家年表或年谱,史学式的作家研究难免"沙上建塔"。王度庐是位曾被长久"遗忘"的作家,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通俗文学研究界还不知道其人是谁。现在有了他的《年表》,这位作家的动态创作历程也便呈现得比较清楚了:1926年至1936年为成长期;1937年至1945年为高峰期;1946年至1948年为下降期;1949年后则是消失期。《年表》中的作品系  相似文献   

10.
薛冰 《金陵瞭望》2007,(11):61-62
2005年.我和几位朋友,在深入探讨南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清凉山文化”(或称“虎踞文化”)的概念。提出这个新概念,并不是为了取代别的什么概念。人文范畴是一个积累的范畴,每一种新成分都是对这一范畴的丰富和充实。就南京而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空间范畴产生的文化成果,都是建设南京文化这座恢宏大厦的砖瓦。  相似文献   

11.
文化之行     
《今日南国》2010,(5):113-129
电影《情人》的故事,发生在西贡,就是现在的胡志明市。滚滚浑浊的湄公河,铁板上年轻叛逆的背影,多数人对越南的印象,就浓缩在胡志明市里。  相似文献   

12.
庄蹻王滇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探讨西南民族的古代史,或者是探讨战国时期西南的民族关系,无有不引证“庄蹻王滇”一传说的。这一传说始见于故事发生后约一百八十年的作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史记》的原文是: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应依汉书删蜀字)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  相似文献   

13.
周至元作为即墨黄氏之外甥,对其舅氏之祖黄宗昌极为崇拜。其《崂山志》不仅具有继承黄宗昌为崂山立传的自觉的写作意图,而且在写作特点上也深受黄宗昌影响。但周至元严守山志传统体例,与黄宗昌借山志以寄慨颇为不同。故两部《崂山志》,一平实客观,一多抒己见;一重视历史源流的梳理,一种偏好沿途环境的描写。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4.
高有鹏的长篇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系列小说《春潮》、《春歌》于2010年4月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继《袁世凯》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春潮》、《春歌》两卷,作者以恢宏的巨笔书写了宋代改革的历史,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15.
1921年6月,闻一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里说: 我想温飞卿、李义山这派人底思想根本上已经受毒了,所以他所见所闻的无往而非“章台舞絮,陌巷飞花”,这便是俗语讲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种诗家究竟是时代底畸形的产物。有人说义山底作品是“美人香草”之遗音,未免污辱屈原的人格罢。对李商隐持否定的态度,把他看成有“毒”的“堕落的诗家”,嘲笑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但过了一年,即1922年11月26日,他在《给梁实秋的信》里说: 我想我们主张以美为艺术之核心者定不能不崇拜东方之义山,西方之济慈了。他又极力推崇李商隐,把他与西方一流诗人济慈相提并论了。但21年以后,他在《诗与批评》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16.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基本理论体系,大多诞生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这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记载这些思想的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以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兵法》等,被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元典。引导大学生以扬弃的态度重读经典,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又有利于树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坦荡诚信以及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些病句。词义含混用词不准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清凉山上望下去,见有不少的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我们《解放日报》的同志早得了消息,见博古、定一同志相约下山,也纷纷随着下来,加入向东的人群,一同走向飞机场。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著名作家徐迟根据“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创作发表了《火中的凤凰》。他写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盘,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本文的“涅柴”之意即来自上述寓意,用以表达荞麦在凉山彝族地区由盛而衰,继而在全球化、商业化的背景下又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本形态的"经国大体",应具有"经国"与"大体"两方面的内在规定性。"经国大体"源自于先秦诸子而形成于贾谊以《陈政事疏》为基本内容的《新书》。贾谊既有经国的赤诚又有经国的才略,既能弘扬儒之精神大义又能显示出会通政治经济、文教武备及社会风习的理性通识,终使《新书》成为中国著述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国大体"。由中国历代经国之士而上溯至贾谊,贾谊及其《新书》对中国历代经国之士,对中国士大夫文士的经国品格,无疑是一种先在的精神赋予。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许多社区工作者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文艺演出、游戏比赛等。其实,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不仅限于此,可以从多元化的角度去挖掘。讲传统文化。革命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曾鼓舞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血洒疆场;《红岩》、《英雄儿女》曾激励无数志士仁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