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下简称两结合创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八年三月提出来的。对于这一创作方法,从它提出到现在的二十多年当中,除了有“四人帮”一伙别有用心的破坏和篡改之外,就我们革命文艺队伍内部来说,对它的讨论和探索,也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近来又出现了一种否定两结合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下简称“两结合”),从提出之日起就是一个禁区,人们只能说好,不能说坏,只能赞成,不能反对。现在人们解放思想,打破禁区,就“两结合”问题展开了争鸣,有的赞成,有的反对。笔者属于反对者之列,但又没有什么成套见解,只是随想成文,故曰“漫议”。 一、现实与理想 能不能“两结合”,有没有“两结合”的作  相似文献   

3.
陈晨 《齐鲁学刊》2006,1(2):96-99
革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注重创作内容和创作态度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实际效果,这一创作方法的形成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所改造和接受。通过对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关系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呈现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是几年来学术界热烈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1961年,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深入和发展。各地举行的讨论会、报告会和报刊杂志(包括某些高校的学报)继续就这一问题展开反复的讨论、研究。现将一年来讨论中的若干问题和意见分歧,扼要归纳如下。一古典文学中究竟有没有(能不能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去年以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看法。周扬、郭沫若等同志认为古典文学中是有两结合的。周扬同志认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概括”,又说: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总是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分别见《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及《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刊登刘溶写的题为《两结合创作方法自古已有,革命浪漫主义不应忽视》一文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虽是两个流派,但二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文章列举我国浪漫主义作家屈原、李白,郭沫若和现实主义作家杜甫,关汉卿等人的作品情况,同时认为,现实与理想是一切文学作家必具的两个因素,不过不同的作家对现实与理想各有所偏重罢了。文章说,从文学作品的实际表现来看,现实主义的创作不能机械地照抄生活,而必须依据主观要求有所取舍,因而不可能没有理想成分;浪漫主义的夸张、虚构、想象,也不能随意地纯凭臆造,必须向客观存在寻求题材。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曾提到:“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酌奇而不失其真”意近浪漫主义;“玩华而不坠其实”就有点现实主义的意味。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他所说的“理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女神》的创作方法,历来意见不一,各有所据。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一、有的同志提出《女神》“在本质上应该仍是现实主义之作”,因为“《女神》中那种狂暴地咀咒黑暗社会,猛烈地反抗传统思想的革命精神,是不可能不根源于现实的”。二、认为《女神》基本上是革命浪漫主义,具体论述又有差别。有的说“是革命浪漫主义”,有的说“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生活的泥土之中,和现实有着血肉的联系,但又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理想的革命浪漫主义”,有的则说“就《女神》而言,不但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的成分”。三、认为《女神》基本上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但具体论述又是各有  相似文献   

7.
革命浪漫主义在前些年一直受到冷落,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文学史上历来有两个基本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我们今天只要一个现实主义,这显然是不够的。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人们厌恶“四人帮”炮制的假大空、“瞒”和“骗”的所谓文艺,极力倡导现实主义,主张直面人生,揭露“文革”造成的“伤痕”,这是必要的,也是“拨乱  相似文献   

8.
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自一九五八年,特別是一九七八年以来,各地报刊上讨论得比较热烈.我也愿对这个关于创作方法的问题略抒己见,望同志们予以指正!我认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这一提法,对我们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和提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是不同意把“两结合”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创作方法来看待的.先从理论上来说.所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在论述到事物的结合时,一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把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別的事物,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来看待的.比如劳逸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等等.这些各个不同的矛盾双方,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可以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  相似文献   

9.
最近,吕兆康同志在《“两结合”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创刊号)一文中,提出“两结合”不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因为它缺乏文艺实践的基础和理论上的充分根据。也有同志认为,“两结合”创作方法是1958年“左”倾思潮在文艺理论上的表现,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成长和繁荣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对这两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的创作方法,也应多种多样。它可以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还可以是其他创作方法。作为社会主义文艺,我们可以提倡比较好的创作方法,但不必强求一律,应当鼓励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文艺界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方法问题展开了讨论,特别是对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下简称“两结合”创作方法)争论比较热烈。我认为,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以期求得明确的解决,不但关系到文艺理论的建树,而且关系到文艺创作实践的方向,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说:“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待创作方法问题上,并没有认真领会毛泽东同志的这个科学的观点。创作方法是一种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它的正确性和真理性究竟如何,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拉普”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学界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对左翼文艺运动影响深远。“左联”重要成员之一冯雪峰不仅翻译了“拉普”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而且将该理论作为其现实主义理论构建的重要资源。受该理论的影响,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排斥浪漫主义,独尊现实主义,重视作家世界观的作用,把现实主义文学作为革命的武器和工具。“拉普”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为冯雪峰现实主义理论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当时革命现实需要。但该创作方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给冯雪峰的现实主义理论构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探讨冯雪峰对“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接受和阐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下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容易使人迷失的世界,又是一个能够清醒地认识和诠释的世界。从中国远古时期原始型二言诗,希腊古代的神话与史诗,到后来的创作方法上林立的流派,诸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包括积极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革命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及其作品,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学世界。使人望之惊叹不已,遨游其间则流连忘返。站在这个文学世界面前,人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学到底是什么?即,文学的本质或本体是什么? 古今中外,答案何止千百!但从哲学意义上来考察,这些不胜枚举的答案,可以归纳为唯物论的文学观和唯心论的文学观两大派别。而只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文学观,才对文学的本质或本体作出了正确而科学的阐释。辩证唯物论关于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  相似文献   

13.
<正> 长期以来,一提起前期创造社,人们总称之为“浪漫派”、“为艺术派”,说他们“大都提倡浪漫主义”,“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但是,如果我们去仔细地审视他们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方法并非都是浪漫主义的。(一) 在前期创造社的成员中,郭沫若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最积极的倡导者。他早期的创作,不论是诗歌还是历史剧,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的热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范伟 《河北学刊》2001,21(5):68-69
革命浪漫主义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后加入 的一个概念,倡导者认为,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 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文学必须遵循 的创作手法,丰富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内涵。然 而,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烟霭,重新来审视这段文学史 的时候,不难发现.将浪漫主义结合进现实主义,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甚至认为只有一种创作方法,即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斗争仅仅是所谓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对这种偏颇的认识,很早就有人持怀疑态度,近年来则有更多的同志提出了自己对创作方法的新思考、新认识。笔者也想就创作方法的丰富表现形态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识者和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刘志华 《兰州学刊》2008,(10):166-168
民族形式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意味”可以从当时占主流的有着文学“性质”的两种题材(即农村题材小说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和替代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叉的“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手法中见出,它是新民主主义文艺“社会主义化”的过程,也是苏联文艺“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现实主义是一个美学范畴现实主义原本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到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一股文学艺术思潮。三十年代初开始,苏联和东欧的文艺理论家们开始把现实主义从历史上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中抽象出来,把现实主义归结为一种“创作方法”或“艺术方法”,而这里“方法”的含义,如波斯波洛夫所说的,是指“艺术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原则”。从此,现实主义同历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等一起,从历时性的文艺思潮、流派变为共时性的创作方法;以后又被更加  相似文献   

19.
还浪漫主义以本来面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浪漫主义在文学史上撒下了火种,世世代代以来成了艺术上不灭的火焰,它与现实主义相彪炳,给人类艺术宝库增添了瑰丽的光彩。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不包括那消极的、反动的浪漫主义的恶劣遗风。象一切事物的成长和发展一样,作为文学艺术基本创作方法之一的浪漫主义,它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尽管雨果镌刻的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里程碑”的《〈克伦威尔〉序言》,早就给浪漫主义制定了宣言和纲领,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的著名论著中,也盛赞过浪漫主义文学是“最能给予近代人以愉快的文学”,然而它还是免不了遭到不少误解、非议和攻讦。在我国,几乎近半个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都是被否定的,直到一九五  相似文献   

20.
“创作方法”与世界观问题质疑与辨正黄海澄广西艺术学院一、"创作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等术语,在19世纪的艺术批评中早就有了。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把它们叫做'创作方法",而是把它们看作思潮、倾向、流派或创作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