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指出鲁迅的《铸剑》、汪曾祺的《复仇》和余华的《鲜血梅花》这三部复仇题材的先锋小说有着极为相似的基本故事元素,却表现出迥异的精神内蕴和审美风格;然后从三部小说借用的传统文化资源、所受的异域影响及作家本人生命体验与气质的不同三方面来论析它们各自独特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论汪时进(北京教育学院)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是颇为独特的。他是一位老作家,但过去作品不多。1980年,他发表了一篇《受戒》。作品完全撇开了几十年“统帅”一切的政治生活的影响,叙述了那样一个青春无邪的故事,描绘了那么一种充满古朴之风的民俗,其语言...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是近年来活跃在世界文坛上的一位华裔作家,她的作品在华人文学中有着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的细读以及对严歌苓各类创作访谈的研究,分析了作家严歌苓的移民身份、女性立场以及民族集体的创伤记忆对其创作动机、创作心理和作品人物形象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近年来受到了读者广泛而持久的关注,作家本人也被誉为当下历史小说的标识性作家.二月河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复仇自觉,以及以命运界城提升作品境界的努力,对丰富文艺学叙事理论具有重要价值.其探索的不彻底性也使复仇叙事在学界产生了一些隔阂.这些创作上的经验和教训,都有探询、梳理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复仇是新文学的一大母题.近现代中国贫弱和耻辱的灰色境遇激发了以家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悲壮和忧愤的民族自觉,复仇成了消解焦虑的文化革命想象.鲁迅《铸剑》的重心和巧妙在于复仇过程和复仇方式上的设计,"后复仇"情节成了复仇之上的复仇.巴金是在复仇的沉思中完成了思想和启蒙的另一种文学选择.汪曾祺复仇者为父报仇的永恒模式成了心灵扭曲和罪恶的象征.曹禺借复仇书写生命的原始强力,同时也写了人的现代困境.茅盾《参孙的复仇》的意义是多重的,除复仇的多向外,还有对女性和自己的复仇.近现代中国"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集体记忆使得复仇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6.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和谐自然、富于生态美是《受戒》的显著特色。运用新兴的生态美学理论对汪曾祺的《受戒》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美意蕴。《受戒》中的和谐生态美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性与俗世人性的和谐上,而且体现在充满了桃源理想牧歌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7.
许颖青 《南方论刊》2001,(10):33-34
写实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随着八十年代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和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难以走出困境,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作品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池莉的《烦恼人生》、《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等等,便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8.
哈代和德莱塞同处于变迁的时代,大体相似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们创作中有某些相似的可能.而置身于两个国度和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又决定着他们创作中差异的存在.文章用比较的方法,以两位作家有名的两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珍妮姑娘》为例,从创作主题、结构、创作技巧、方法等方面对两位作家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曹禺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贡献──纪念曹禺戏剧创作60周年胡授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取决于作家的艺术贡献,而对作家艺术贡献的评估,应是取决于其作品的艺术生命。戏剧作品的艺术生命,用曹禹的话来讲,就"在于演出"。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相似文献   

10.
在《边城》和《瓦尔登湖》中,沈从文和梭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水气氤氲的世界。在这里,水不仅仅是其创作的背景和源泉,也是作家认识世界、礼赞自然和思索生命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原型意象,是其作品的灵魂。因此,探究作家创作同水的关系以及他们笔下水的意象与表现,是解读其作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伯莎·梅森是《简·爱》和《藻海无边》中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各自的视角,将这个迥然相异的形象呈献给了读者.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差异,折射出不同的时代因素对作家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作家的自我显现、审美视角、创作理念等方面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於梨华对我国留学生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 ,其作品最为感人的是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寻根意识。在她的创作生涯中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的儿女们》《三人行》三部作品 ,各有其独特的代表性 ,分别代表了她创作思想上的成熟、深化与升华。从给她带来声誉的“无根的一代”、到与以往段落告别的“寻根的一代”、并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归根的一代”中 ,我们看到了作家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论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新时期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 ,其作品吸引读者之处乃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在语言运用(即文体 )上的四个独特之处 :“小说是回忆”、“小说是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以及“气氛即人物”。文章力图从这些方面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阐发。  相似文献   

14.
在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复活》历来最为我们所看重,至今仍被国内编撰的多数外国文学史教材选作重点分析作品。然而《复活》却未必然就是最能体现作家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作品。由于种种的原因,《复活》倒是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留下遗憾最多的一部。  相似文献   

15.
论《百年孤独》对陈忠实《白鹿原》创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陈忠实在回答一个评论家提出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对你的长篇写作影响最大”的问题时谈到:外国作家作品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1] 马尔克斯1982年因《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制造震惊世界文坛效应拉美文学爆炸现象的主将。他的成功,无疑鼓动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当代文坛有许多小说家的创作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忠实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最能抓住其精髓并付诸于自己的文学实践的一位。通观马尔克斯和陈忠实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笔者以为两位作家有…  相似文献   

16.
巴金是在一九二七年后展开创作活动的一位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写下了为数众多的作品,其中爱情三部曲:《雾》(1931)、《雨》(1932)、《电》(1933)和激流三部曲:《家》(1931)、《春》(1938)、《秋》(1940),都属于作者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以青年知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与斯坦贝克是世界上公认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在此将对这两位作家的《双城记》和《愤怒的葡萄》两部作品中比较相似的情节——"双面人物"在作品中的不同体现来分析两个作品,并得出以下结论,相同的宗教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会对作家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复仇题材因为其经常是伴随着爱与恨的强烈的情感宣泄,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历来是作家虚构文学的不朽主题。元杂剧中,复仇也是一大主题,以两大名作《窦娥冤》和《赵氏孤儿》为代表。  相似文献   

20.
莫言创作的儿童叙述视角前后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1980年代的作品中,作家注重孩子的"听"和"看",展现外在于孩子的世界;1990年代的作品中,注重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出发,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21世纪以来的作品,以《四十一炮》为代表,作家让一个孩子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没有被政治、文化、经济所束缚之人对他进行阻拦和打扰。从1985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不说一句话,到2003年《四十一炮》中罗小通整篇的喋喋不休,经过了近20年的创作路程,莫言完成了其小说创作儿童叙述视角叙事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