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凝聚功能。民族文化经过长久的发展,衍生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成为凝聚全民族的核心,而且对全民族成员都起到根本的价值指向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最终接班人,和民族复兴的承担者,他们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从民族精神的内涵论证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三思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时代进程中,世界各国无一不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后来居上、获得超常规发展的机会,更是认识到提高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论断激励我们曾经创造了五千年人类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在新世纪不久的将来跻身于世界经济、科技强国之列。鼓励创新这一举措确实大大振奋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从社会的各个层面上人们都可以体会出强烈的创新愿望。这种觉醒无疑是十分重要和  相似文献   

3.
谢江洋 《科学咨询》2023,(1):102-104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华民族的发展应该与中国的实际发展相联系。具体而言,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产物,对于国家而言,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诞生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众多的民族之间要能够和平相处、共同繁荣,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过程之中,并且理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思想实践与逻辑,才能够步履坚定、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思想实践提供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是民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民族文化的培养和提升靠教育的改革,通过素质教育的开展来提高人口的素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因为,人口素质是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人口素质的高低不仅反映着一个地区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生活质量的发展状况,同时亦对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走向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道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合理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要和谐。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人际关系.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而思想道德品质则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深耕”文化产业,既是提升涪陵区人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涪陵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打造“三区一城,幸福涪陵”的需要,要着力打造涪陵本土文化品牌,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概括地说,就是一个民族从它产生以及在它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一种最有凝聚力,最能激发本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文化精粹和民族意识精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之所以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悔,披荆斩棘地不断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因为有始终能够把中华民族凝聚起来,并不断给予自己民族以强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和文明概括起来有。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关心祖国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厚相合物”的发聚精神等。历史发展到今天,这种精神更需要继承发扬和振兴,只有这种精神的振兴,才…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分重视义务教育,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全面保障,制度保障也在不断健全,特别是新的《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但现今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我们必须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重视和落实义务教育,也必须本着对整个民族负责的原则正视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推动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营管理者》2013,(4X):396-39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合伟 《科学咨询》2008,(14):93-93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而思想道德品质则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切实有效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事关全社会公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全体公民身体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公民具备什么素质?或者说,做节约型社会的好公民,应具备什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事关全社会公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全体公民身体力行.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公民具备什么素质?或者说,做节约型社会的好公民,应具备什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儒家所提倡的修身为本促进身心和谐,推崇忠恕仁爱追求人际和谐,重视群己之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提倡“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等和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今天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创新思维习惯指的是在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科学素质的培养,"忘掉的是知识,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如果让这种习惯贯穿于每个人的生活,贯穿于整个民族的生活,形成民族风尚,那么"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梦想就可以实现。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组织实施渝北区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建设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7.
李学同 《决策探索》2008,(18):57-58
纵观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兴衰演变,无不与当时治国思想休戚相关。批判继承传统施政方略,既有助于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又有助于克服当前“十重十轻”中“重人治、轻法治”的不科学发展理念;既有助于实现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即“两转两提”的目标,也有助于推进河南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辨析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内涵、本质、职能作用,同时阐述了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和社会性质融为一体。以德为本,构建文明、科学、民主、和谐、进步、繁荣有序的社会,彰显中华民族文明风范,提高公民整体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造力的根本来源,也是在国际社会上充分展示国家风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对如何通过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促进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增强“四个认同”力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四个认同”的认识,深入开展“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切实践行“四个认同”社会价值,凝聚“四个认同”能量,提高“四个认同”文化自觉等,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是创新民族工作方法、激发民族团结活力、凝聚改革正能量、维护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更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