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讯逼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司法实践当中的顽疾,它不仅严重损害国家司法机关的形象,更侵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利益。如何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的现象,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我国刑讯逼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刑讯逼供防治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含义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由依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并与法官具有同等权利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以来,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呈现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世界性趋势。本文通过对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其现实成因的透析,来探讨、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刑事司法程序中刑讯逼供、滥用司法审判权等问题不断涌现。笔者拟立足于佘祥林冤案探析我国刑事司法程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程序正义在中国承继和实现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司法改革目标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是一种不合法定程序,且是一种严重侵害人权的违法行为。刑讯逼供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且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以至于执法程序中无法做到正义公平,也导致腐败现象在我国司法中层出不穷,从而酿成许多冤假错案。本文对新刑诉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新刑诉法对刑讯逼供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闫琨 《人才瞭望》2015,(6):240-241
“一字无虚始可定案,片言不实勿厌重推”,指在对待犯罪嫌疑人口供时要谨慎运用,在证实口供是真实、合法的情况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在实践中,由于犯罪嫌疑人为了避免重罪、刑讯逼供等原因造成了口供的虚假。因此,对口供的运用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对于正确认识口供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民事诉讼强调原告必须是纠纷的直接利害关系人,这种原告适格的理论使得许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纠纷得不到解决,其原因关键在于我国未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因而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实务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上遭遇诸多困扰。由于企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反倾销应对机制,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距,缺乏大量专业性的反倾销会计人员以及政府和行业机构的服务功能缺失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在面对反倾销诉讼时处于劣势。本文从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反倾销会计核算体系以及建立预警系统等的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管理深处是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机构中行政司法机关缺少活力是世界各国广泛存在的通病。英国学者帕金森曾以“官僚机构综合症”名之。如何使行政司法机关也焕发活力,创一流业绩?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用经济学的眼光来审视行政机关这种组织,不难发现,它同企业等经济组织一样,有着一些共性的东西:追求低投入,高产出,行政人同时亦是经济人……因而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经验,激发行政司法人员的活力,对行政司法机关的高效运作至为重要。 激励——组织活力的策源地 以人为本,人才创业,人才立业是现代企事业和行政组织管理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对美国43家卓越公司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依靠人来提高生产力,是那些卓越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IBM纽约市财务部负责人杰克.帕斯卡尔在其办公桌上的标记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纽约财务部——好坏决定于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经济法诉讼的模式众说纷纭,对经济法诉讼模式的过多关注,致使忽略了对其真正目标的思考,经济法诉讼应以维护整体经济利益为其目标,但在经济法诉讼的体系内却对其没有明确的显现,在实际工作中,经济法的效果甚微,所以经济法诉讼的独立性必须得到重视,才能体现经济法的真正意义,才能维护整体经济利益,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文中将对经济法诉讼的主要模式进行介绍,并阐述经济法诉讼独立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与经济法诉讼独立性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法虽然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但程序法仍是滞后的。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弥补传统诉讼的不足,更好的保障公众权利。本文分析了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环境公益诉讼现状,在指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存在缺失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夏晓平 《人才开发》2008,(11):36-37
基层公务员通常是指任职于县处级以下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公共部门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他们为社会做出诸多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严格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使得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极为有限。同时,目前很多基层单位由于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等错综复杂的原因,其工作人员体制内流动的机会也十分渺茫。这些因素构成了目前基层公务员普遍存在的职业困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和解制度的规定非常简单,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困难,我国应从理论上明确诉讼和解的性质,在立法上从和解的时间、和解的方式、和解效力以及救济等方面对诉讼和解制度进行具体的构建,并通过完善我国的审前程序更好的促使诉讼和解达成。在司法实践中更应要避免诉讼和解向我国长期存在的法院调解转化,把握好法官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美国经典环境公益诉讼案例(Storm King案)为切入点,在法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下分析当代环境公益诉讼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探索新的理论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杨玉凤 《人才瞭望》2017,(10):46-47
当前很多档案管理部门都已经基本实现了由纸质档案到电子化档案的转变,档案管理工作也相应的由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转变为对档案的监控,使档案管理向着便捷化方向大步迈进.但是,作为一名档案管理者也应当深刻的意识到信息化在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基于此,笔者在阐述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的前提下,分析了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通过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就如何提升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道德素质提出了个人建议,以期为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尽自己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铭佳 《人才瞭望》2013,(5):29-29
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审判制度。"三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源于战国时期的大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后世也称三法司。汉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唐代以刑部尚书、御史大夫、大理卿为三司使;明清两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汉代以来,凡遇重大案件,由主管刑狱机关会同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共同审理。隋朝由刑部、御史台会同大理寺实行三法司会审。  相似文献   

1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继"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调解制度"之后的又一体现人民性的司法创新,对于加强人民检察院的外部监督,实现司法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项新的诉讼机制,人民监督员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相关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一些具体对策,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追诉者对被追诉者进行讯问时采用肉刑、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方法逼取其供认犯罪的行为.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辩证的.这要求我们应该全面的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善于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探索出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愈演愈烈地研究生违约现象成为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生的违约并不能单纯性地归结到诚信问题,通过工科专业毕业生视角,详细阐述了违约产生的危害和原因,探索式地提出了应对违约现象的策论策略。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作为我国三大基本诉讼法,共同构成了我国诉讼法的基本体系.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别和不同之处,比较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制度的不同之处,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这两大基本诉讼制度,也有助于更诉讼制度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从而推进我国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