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农业、农村、农民。2004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农民种粮的扶持力度,对农民种粮实行补贴和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书购价,并从粮食肉险基金中拿出5.66亿元直补粮农,这些政策使农民从减负增收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空间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突出了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等问题,令人倍感兴奋.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民收入偏低,如何利用好、落实好"一号文件",研究出适合安徽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安徽的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粮食补偿机制的实施,保护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但政策设计存在补贴额度偏低,上调缓慢,补贴名目繁多,程序复杂。一些补贴具有平均化倾向,不利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杨青  贾杰斐  刘进  许庆 《管理世界》2023,(12):106-12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作为建设农业强国与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离不开农业补贴的支持。本文基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视角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如何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7~2018年农户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机购置补贴对粮食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补贴通过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增大了农户获得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概率和服务规模,进而影响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异质性检验表明,补贴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更有助于提高小农户、非主产区、稻谷和玉米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意味着该能力的增长潜力更多倾向在上述农户、地区和作物上。因此,应注重发挥农业补贴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给予小农户和粮食非主产区政策倾斜,提高稻谷和玉米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力度,从而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相似文献   

5.
米袋子,钱袋子,这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先.在面对人口逐年增多,耕地逐年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逐年下降的严峻情况下,将有限的耕地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前提下,推行简便易行又稳粮增收的多种栽培模式,是当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拓展农业希望,焕发农田生机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永川区多年来的高产示范创建及典型考察、探索、研究,认为农村耕地可以通过多种栽培模式、多种途径,实现粮食亩产700公斤乃至吨粮,收入超万元,比大面积常规耕种栽培模式粮食亩产600公斤,收入1440余元高出7倍乃至10倍以上.永川全区适宜面积可达40余万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可创造增加收入40亿元的奇迹,展示出农村耕地潜力无限美好的前景、生机与希望.  相似文献   

6.
由于耕地撂荒、粮食需求量增大等因素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成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环节。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各省市陆续开始推行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对种粮大户进行扶持,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使补贴政策进一步地发挥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种粮大户补贴政策还需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基层政府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完善其他相关政策等途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陆骏 《决策》2023,(12):54-57
<正>安徽省黄山市人均耕地少且土地细碎,山区机械化难以大面积推广,严重制约着山区粮食生产。随着人力成本攀升,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山区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黟县渔亭镇汪村,在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背景下,自2016年起,该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全面流转村内耕地,带动撂荒地整治,推行机械化种粮,发展特色农业,提升种粮效益,实现了村两委领办。合作社经营的“整村一块田”模式,走出了整合耕地资源、解决山区土地零散化的新路径,对推进粮食生产,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08,(36):22-22
国家虽然两次上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但仍与农业成本增长不成比例,导致农民种粮效益不及往年,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少农户弃稻改种经济收入较高的农作物。据9月8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安徽省部分粮食主产区的基  相似文献   

9.
通过“农业立法—农村治理—农民纠纷解决”的法治框架观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发现,目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存在着缺乏涉农立法规范、基层治理能力无法应对复杂农村环境、多发农民矛盾冲突急需纠纷解决渠道与协调机制等问题。对此,应从“发展目标+保障底线”两大维度提供规范资源,以“内部法治思维+外部责任化”重塑乡村治理体系的压力与驱动机制,通过“矛调软性机制+智慧司法平台”建设综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14-14
正近期,有关耕地"地租"即土地流转费用上涨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南方某地,租地价格已从2008年的每亩500元上涨到今年的800元左右。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土地租金甚至超过千元。6月22日的《人民日报》刊发《土地租金上涨如何看》评论文章警示:租金越来越高,保障种粮收益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会受到一定影响。进一步讲,租金上升挤压种粮收益,可能加剧非粮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弓车  天中 《决策探索》2008,(19):24-29
2008年7月国务院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后,我国粮食主产区各级政府“重农业、抓粮食”积极性空前高涨,竞相推出粮食增产“百亿增产规划”。记者近期在河南、江西、黑龙江、吉林等地调研时了解到,当前粮食主产区各级政府既对增产规划充满自信,也对中央充满“政策”期待。  相似文献   

12.
凌晖  邢广余 《决策》2023,(12):40-43
<正>聚焦藏粮于民、设施提升,藏粮于技、优质高效,为明光市建设“江淮生态粮仓”、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开出了一剂良方。“谁来种”“种在哪”“怎么种”“种得好”一直是三农工作的焦点。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第四大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委、省政府强调“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13.
5月22日,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消息,今年起拟在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等5省先行启动试点,调整和完善我国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 完善“三项补贴”迫在眉睫 财政部和农业部有关负责人22日对记者表示,我国三项农业补贴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递减,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决策导刊》2006,(2):6-7
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问题]一是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很大。居民消费价格中粮食价格从4月份开始同比持续下跌。二是农资价格居高难下。粮食价格下跌、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效益下降,农民增收“两头受挤”。三是耕地面积连年减少。从1996年的19.5l亿亩减少到2004年的18.37亿亩,而且每年还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余地不大。四是气候条件不确定。“天帮忙”是近两年粮食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2006年年景尚难预料。五是忽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倾向值得警惕。在连续两年粮食增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苗头。此外,水资源不足,8亿亩灌溉面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梁卫斌 《决策探索》1994,(11):38-38
我国在粮价放开以后,每年约有1500亿公斤粮食进入市场交易,但是9亿农民在市场的“海洋”中以有自由“航行”,卖粮难,收购难和粮价波动不仅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产与收入,也给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级的市场交易方式,具有回避价格风险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发挥期货价格对粮食生产的指导作用,是解决卖粮难,买粮难和稳定粮价的一条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2,(35):23-23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提高种粮的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大问题。在四川省崇州,种田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身份变成了“职业经理人”、“理事长”、“股东”等等。从2010年开始,崇州市开始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1):22-22
国家发改委最近发布消息称,国家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扩大良种补贴标准和范围,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在粮食收购方面,国家将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  相似文献   

18.
尽管从1988年到1991年不太长的时间间,河北粮食总产上了两个台阶,但总的形势却是越来越严峻u粮食的持续增长必须基于发展战略乃至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否则从更长远的未来考虑,粮食总量提高的压力将是特别大的。一、粮食增长面临的严峻形势1.耕地资源减少,粮占耕地难有增加。耕地减少已经成为河北粮食乃至整个农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在耕地资源不足而人口却又持续增长的总体形势下,农业形势的严峻绝不仅汉是抬粮食。河北的粮棉油需要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目前三者的播种面积之和已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94%,除非不同年份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9.
崔宝玉 《决策》2024,(1):70-73
<正>农业“大托管”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创新,解决了“谁来种地、种在哪里、怎样种地”的难题。“谁来种地、种在哪里、怎样种地”一直是三农工作的焦点。作为农业大省和第四大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省。  相似文献   

20.
动态     
今年新粮上市最低收购价和种粮补贴将提高为了弥补化肥价格上涨影响种粮农民增加的支出,从今年新粮上市起,我国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和种粮补贴。白小麦、红小麦包括混合麦,价格每市斤分别提高3分钱和1分钱,粳稻、中晚籼稻和早籼稻分别提高4分钱、4分钱和5分钱。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玉米销售困难,我国将指定中储粮公司等企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