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医药文化在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中形成了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医药文化及其医药产业,展示了民族医药文化产业独有的魅力。但是四川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及其医药产业不仅受到环境恶化的冲击,同时还遭受当地对药物资源竭泽而渔的重创。要维系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遵守自然生态规律,在认真总结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和医药文化传承实践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发展与传承系统,这是破解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产业面临断层危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药膳食疗保护心脏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大特色。根据药食同源的原则,采用药物与食物相结合,制作出许多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的药膳食疗方剂,这些方剂有别于普通药物或食物,是一种既有食物美味又有药理作用的能起到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的特殊药食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负担起保护心脏的作用。本文就常见的几种保护心脏的药膳食疗及其制做方法作一介绍,读者可以选用。灵芝猪心猪心500克,灵芝15克,生姜、葱、精盐各3克,味精、胡椒粉适量。先将猪心对剖两块洗净,锅内加清水入猪心、灵芝煮至七成熟时捞出,猪心切成薄片,灵芝切成细末,煮猪心的原汁…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的药物资源在土家族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临床运用,传统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得到张扬。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这一理性实践进一步唤醒了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自觉,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的利用因此倍受土家族民众的重视和从事土家族文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之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土家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切药用之物都既有西药属性 ,又有中药属性。由于“理论负荷”的影响 ,中医认识和利用了它的中药属性 ,西医认识和利用了它的西药属性。中西医药理论都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 ,一切药物都应该用两种理论共同来研制和开发。用两种医药理论共同研究和开发药物 ,有利于充分利用医药资源 ,发挥每一样药物的最大效益 ;有利于药物研制和开发的创新 ;有利于发挥药物“魔弹”与“魔方”两方面的作用 ,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5.
一面一世界     
<正>中医有个说法叫药食同源。在中医看来,凡是能够食用的东西既可以是"食"也可以是"药",只不过是用量上的差异而已。因此,像大米、白面、黄酱、白菜、大蒜、猪肉等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吃食,在《本草纲目》里通通是作为药物来记载的。比如:小麦气味甘、微寒、无毒;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少数民族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医药文献整理、药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科学性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后对少数民族药的研究应注重品种和独特疗效的开发,进一步进行药物资源调查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品种保护。同时将散在的少数民族药物知识进行信息汇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对少数民族药物进行研究开发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医学人类学的研究目标,是揭示潜藏在人类医药知识体系中“医行为”与“药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结,并寻求对医药现象的文化注解,而且,这一注解过程本身是完成医学人类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一过程的完成却离不开对相关民族生命意识的探讨。因为,特定民族的医药知识体系是该民族生命意识“锁定”下的文化建构。本文拟对东部支系苗族的医药个案以及在其语言、亲属称谓、宗教仪式等所表征的生命意识之注解为例,试图展开对苗族生命意识衍生的医药逻辑之理性说明。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悉医药语言的特点,了解语言的三个层次,即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如何体现医药文化,本文立足语言的层次性思想,通过具体医药语篇分析,讨论了医药语言的三个层次对构建医药文化的启示,得出结论:在医药英语教学中关注语言的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将语言教学置于医药文化语境中,弄清各个层次表达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如何体现医药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医药语言的特点,还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把握医药文化,构建医药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9.
羌族医药文化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世代相承下来的与民族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传统医药文化宝贵财富。羌族医药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医药文化不仅创造和丰富了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同时在羌民族种族延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传承、弘扬羌族医药非物质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区域生态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四川民族地域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然而,对四川民族流域地区的资源开发,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使民族流域医药文化受到重创。借鉴国外生态补偿的经验,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好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保护与传承当地民族医药文化的根本之道。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以认识民族医药文化价值为基础,以重塑西川药山为起点,以医药文化教育、交流等为指向,才能使民族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佤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山地 ,但与汉族的沟通早已有之 ,这在姓氏上亦可见一斑。这与元代以来汉族人口不断地迁徙到滇西南 ,和同样是迁徙至此的佤族发生密切交流有很大关系 ,这种交流在明清时期进一步加强。今天阿佤山的佤族青年姓名实行汉佤两制 ,互相间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佤语音节搭配有双音节化、音节构成四音格、元音和谐、声韵母和谐、音节相连强弱相配等五种模式,支配不同模式又有对称整齐原则、简洁原则、求同原则、求异原则等。音节搭配律对语言结构发展变化有影响,这种影响涉及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研究佤语音节配合规律,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佤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3.
神话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前的黎明之光,是原始文明的最高成果。古典神话已离我们渐渐远去,但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如佤族距离人类的童年时代不到百年,他们还在以神话的方式思维着,他们还在创造着神话,他们的神话是活形神话。对两种不同时间段的神话———古典神话与现代佤族活形神话进行比较,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从而展示神话发展的真实历程和佤族活形神话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民族干部人生历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落实于民族地区的完整过程,通过考察、梳理民族干部的生命历程,能够直观反映中国共产党施行民族政策的时机、方式与步骤,也能够生动把握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如何通过民族政策来树立国家认同,以及如何逐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作为“直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20世纪50年代以前,佤族聚居地域整体较为封闭,现代化程度低,国家意识不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民族干部的努力下,该地区快速走上了现代化发展轨道,铸牢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看,民族干部成长经历恰好契合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佤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木鼓和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特征中的一个极为彰显的文化事项。而木鼓与铜鼓在佤族文化中属于两个子文化系统。它们承载了佤族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铜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领域里,曾经起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佤族木鼓并不是产生于某种传说故事,而是产生于他们先人的生产劳动之中。在木鼓的身上,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思想和情感,使之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容,成为佤族文化当然的代表性器物。木鼓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存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6.
嫦娥形象的生成,经历了从蛙神到女娲的逐渐上升和从女娲到娥皇、羲和、常羲到嫦娥逐渐下降的过程。神话源于生活,任何意识形态(神话亦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都是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亦即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同时也与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其开始的上升,与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及女性在人类自身繁衍中的作用所决定着的女性至高地位密切相关;其后来的下降,也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的男女地位和作用的嬗变,以及与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对男女在人类自身繁衍中作用的窥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佤族妇女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佤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佤族男女基本是平等的。随着农业劳动的分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性别制度的逐步建构,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佤族妇女的宗教信仰,发现男性在宗教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而佤族妇女则更多是追随者,且信徒众多。在宗教信仰活动和仪式中,佤族妇女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于不同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巴饶"是佤族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支系,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言之,萌芽于西汉,最终于明清之际形成,是佤族社会受自然和外部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沧源、西盟两个佤族自治县以佤族为主的民族教育 ,因历史、地理等原因而滞后。佤山教育的特殊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 ,是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国家兴盛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0.
佤语的前置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中 ,佤语前置音的现状、变化、来源等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词的结构中起构词、构形的作用 ,与亲属语言比较没有严格的对应规律。其变化分简化、脱落、合并、衍化为两个音节构成连绵词几种。其来源一是由非弱化音节发展而来 ,二是复辅音声母分化的结果。佤语的前置音有逐步消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