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工资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本文力图准确地概括马克思的工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且揭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规律及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商品、货币和资本三者是不同的理论层面,货币是商品的完成,资本是货币的完成。从商品中,马克思看到的是异化;透过货币,马克思走向了物化;只有站在资本层面,才能看到资本承载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才能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去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对这三者的步步深入,达成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机理的分析和批判。对马克思资本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涉及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亦有其内在矛盾。我们既要认同这种现实状况又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下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劳动力属性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属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索劳动力资本的形成及其实现。劳动力是一种知识形态的产品,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通过市场暂时让渡自己劳动力的支配权,存在劳动力的租赁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劳动力资本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揭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研究西方人力资本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著述中,马克思对传统异化概念的批判和超越是马克思物化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马克思对“异化”“对象化”“物化”等概念进行了更为深入探讨和明确区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侧重以“物化”和“拜物教”概念来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中的物化现象,形成了系统的物化理论。马克思物化理论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还原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被掩盖的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跨越论"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新构想.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跨越论"的验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跨越论"的发展,中国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依然面临几个不能"跨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由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所引起,之后两年多的时间内迅速传播至各个国家,使全球经济遭受到大规模金融风暴的侵袭.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的特点和根源,必然联系到虚拟资本.马克思曾从多个层次科学而系统地考察了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一系列关系和范畴分离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是经济关系泛资本化的产物.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不可缺少的,但它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我们运用马克思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虚拟资本的本质、虚拟资本如何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并最终导致当前资本主义爆发的金融危机,是一个科学而又深刻的切入点.我国在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虚拟资本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资本逻辑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之所在。马克思将生态环境问题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实质上是从生态危机形成的根源问题上进行追溯和批判,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之所在正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增殖原则、效用原则和生产原则进行剖析、批判,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危机化解旨趣,对于克服和化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恶化、避免中国现代化重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的覆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反贫困思想产生于对市民社会贫困问题的批判性论述.他指出市民社会的贫困根源在于资本私有制,且以劳资对立或贫富分化表现出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切入点,马克思展开了对上述贫困根源的系统阐释,结论是在资本私有制的外壳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不相容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灭亡的前提下,走向"所有人的富裕".在总结当代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取得的理论成就时,既要反映对其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要突出它的中国化特质.这种特质主要通过科学处理好决胜脱贫攻坚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本制度的优越性与具体政策的发展性、经典马克思理论观点与"中国道路"的特质等方面的关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现实,阐述了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原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生产力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生产过程;劳动力商品化是劳动力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前提;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从而人口的相对过剩,这不仅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规律,而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劳动力过剩客观上自发地调节各生产部门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马克思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现实指导意义,它是认识我国目前形势下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具有严整的学理逻辑架构.商品是马克思构建其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起点,因为商品的二因素使其天然包含买和卖相分离的可能.马克思剖析了商品内在的这一矛盾,并延伸到市场层面,解析了经济危机的两种抽象形式,进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货币与经济危机的真实逻辑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家无休止追求剩余价值而极力扩大资本的生产,货币危机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原因.要想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唯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军事伦理学为指导,依据古今历史信息共振原则,对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这一优秀军事道德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三个时期,其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的基本伦理精神就是军事奉献精神,并形成了以此精神为核心的一系列主体伦理意识尚武、精武精神,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坚贞崇高的军人气节意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及较完备的武德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国家之梦,即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民族之梦,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人民之梦,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一定包含着美丽中国这个向度,美丽中国一定会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昭示着党的执政思想、执政理念、治国方式、政绩评价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人类文明有两个简明的哲学基础。一个是人类中心论,另一个是自然中心论。环境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前提,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旨归和最终境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吃、穿、住、行等行为活动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媒体的"中国英语"现象,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及思维方式在英语使用中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在其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之下的一种主动的话语选择。借助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中国英语"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示并传播着中国的语言文化形态,并对英语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根据1985—2007年的数据对东北三省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支出和进出口等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构建计量模型。目的是分析各种因素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第三产业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投资需求扩张,也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外商直接投资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北事变后,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各股政治势力纷纷调整政策,两大政治集团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开始捐弃前嫌,一改敌视的态度,寻求对话与合作,使抗日救亡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简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从劳动供给、社会需求、投资资金供给、技术供给等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鉴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各种危害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多年来实行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从而使通货紧缩问题成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要大于通货膨胀,甚至导致经济崩渍.本文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状况和中国经济形势,对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危害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针对中国通货紧缩问题试探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实质上是一部逐步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现代化的实践者,而且是领导者.反帝反封建是现代化的展开形式.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鉴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各种危害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多年来实行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从而使通货紧缩问题成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要大于通货膨胀,甚至导致经济崩渍.本文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状况和中国经济形势,对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危害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针对中国通货紧缩问题试探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安全保障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其中的同时,要加紧制定和采用有效的经济安全保障战略,其中包括经济增长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保护民族工业并适时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建立有效的金融防范机制,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经贸合作等,以趋利避害,谋取国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