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了旅游生态足迹的内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对2008—2016年吉林省的旅游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总量大幅度增加,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处于波动状态;(2)吉林省生态环境目前处于生态盈余中,但人均生态盈余却大幅度下降;(3)吉林省旅游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但生态状态在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民在经济基础方面基本上还处于高度分散、无组织状态。高度分散的农民不可能和外部成规模的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形成正常的契约关系。在农业产业化的初期,中国分散的农民和国际市场一碰,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时期出现的“农户+公司”的模式给农民带来了某种缓冲,至少使得中国农民不必直接面对残酷的国际市场。但是,随着产业资本迅速扩张和社会剧烈变革,“公司+农户”的模式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村和农民的所有问题,“三农”问题成为了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困惑的表象,还表现在农民之于土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深层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1.分化使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随着农民的群体分化,使绝大部分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产业,或亦农亦工,或亦农亦商。据对河北省霸州市、永清县170个农户抽样调查,纯农户劳力66人,占调查户劳力总数的13.8%,86.2%处于兼业状态。 2.分化使农户变成了多元经营结构的家庭。农民的阶层分化使做为基本生产单位和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阜康市,到处可以看到统一规格的醒目的基本农田标志牌,标志牌上清楚地记载基本农田的编号、面积、保护等级、四至界限、保护责任人。阜康市在土地利用中不仅严格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而且对基本农田实行层层管理,落实到农户,并采取以耕地建设来保证耕地的措施,使耕地最高保护率达到97%,平均保护率为86.2%:同时在提高耕地质量上利用土地整理等手段进行全面的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武陵山区的市场化进程有所加快,但总体水平较低,与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要求形成差距. 长期以来,武陵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分布在传统的种养业,以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主,存在规模小、农户参与率低、股份制合作社比例较低、缺乏提供融资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问题.发展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民工为争取自己合法利益的抗争行为不断增长,他们或者采取体制内投诉的方式,或者采取体制外集体行动的方式,但也有相当一些农民工保持沉默。本文试图探讨是什么因素影响农民工在利益抗争方式上的选择。从整体上讲,农民工的相对剥夺感、对劳动法的认知水平、社会网络规模和企业集体宿舍制度对其利益抗争行为有影响。但是在投诉和集体行动的方式选择上,影响因素表现出差别,教育和网络对投诉有更显著的影响,企业集体宿舍制度对集体行动有更显著影响,但企业所有制对减少农民工在企业外部展开利益抗争,或者在引导农民工用体制内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问题上没有显著性影响。加快劳工组织建设,降低利益诉求成本,推进劳资关系的制度化,是提高农民工利益博弈能力、增加利益抗争的理性化程度、将利益抗争行为纳入制度表达内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是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不断建设和重新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地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并且它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过程。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同时是管好、用好、保护好国土资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  相似文献   

9.
五,关于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挖废、塌陷、压占了大量土地资源,每年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的土地中,约有60%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使原本就十分紧张的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通过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可以使损毁土地重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从而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保障经济高速增长和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10.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村房屋征收纠纷将是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从当前农村房屋征收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来看.由于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过于强调政府的管理权力而对农民的合法权利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农村房屋征收问题。农村房屋不仅仅是农民的一项私人财产,更是农民住宅权实现和农民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客观载体.是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政府出于为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自身利益考虑.就应全面考虑农村房屋征收对农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屏山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屏山县一调和二调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图像资料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屏山县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屏山县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林地、园地为主,其中林地占区域面积高达54.59%,耕地只占区域总面积的25.01%,并且坡度大于25°的耕地占总耕地的30.24%。耕地、草地、其他土地大幅度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同时土地利用变化有着严重的区域分布性。据此认为,屏山县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保持现有耕地、园地、林地情况下适当控制交通运输占用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供给。综合分析表明,自然、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281名初一、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级的上升,青少年的自尊出现了一种下降趋势;(2)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暖理解、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的<土地管理法>对原<土地管理法>做了较大改动,加大了保护耕地的力度.在征地方面,提高了对农民的补赔偿标准,实行征地公告制度.增加了征用土地补赔偿的透明度,进一步维护了农民利益,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笔者认为,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南部县位于川中盆地北缘,丘陵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嘉陵江蜿蜒其中(72公里)。近年来,南部县由于受嘉陵江流域梯级电站红岩子电站、新政电站和金溪电站开发淹没库区耕地近10000亩的影响,又加之交通道路和城市扩展等各项建设的迅速发展,占用耕地15000余亩,耕地数量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更显突出,许多村、社人均耕地不足0.3亩,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骤增加,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安全隐患。为此南部县针对嘉陵江河滩后备资源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过程中农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其背后是耕地面积锐减,现行货币政策安置方式无法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尽快解决,以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推动农村土地合法有序流转,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集体土地过于分散和产权制度激励约束等作用的丧失,致使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耕地生产质量低下、农民自身利益受侵害等问题较为严重。土地与农民息息相关,不仅是农民的生活保障,更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土地权益更是农民迫切关心的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关于"三农"问题工作的重大战略,是实施土地"连片耕种"的基础前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政策规定:一户只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场所,农村住房又是一户农户最大的财产。然而在农村城镇化、产业工业化不断加快的今天,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逐步转化为“城镇边缘人”的同时,农村大量出现农地抛荒,村庄空心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隐形的宅基地流转现象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共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土地改革。第一次改革即在我国建国初期,在后来解放的地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全国农民梦圆耕者有其田。第二次改革即1979年到200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改革。这次改革既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又解放出一大批劳动力;既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三次改革以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改造的决定为标志,这一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是让农民富强起来、加速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我国储备粮食总量、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体现,是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又一接力棒。这三次土地改革,让全世界的人民见证了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给世界20%的人口提供食用粮食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一、把“金土地”工程作为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相结合的实践平台,促进科学发展 自贡市地处川南丘陵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群众期盼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农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75亩,耕地质量较差、后备资源匮乏。自贡亟需加快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持续增加,要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突破,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讨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贫困缓解机理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数据,以收入和热量作为贫困线标准,利用倍差法(DID)对农户参与新农合前后的贫困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以热量作为贫困线标准,参加新农合能使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降低10.3%—12.3%;而以收入作为贫困线标准,则效果不明显。新农合除了可以帮助农户抵抗疾病冲击、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之外,还可减少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消费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如果不采用热量贫困线,而只通过收入贫困线来考察,就会掩盖新农合政策在短期内改善农民福利、缓解农村贫困状况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