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教受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演变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科尔沁草原是蒙、汉杂居的地区,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交融地带。17世纪藏传佛教开始深入草原,佛教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科尔沁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游牧、农耕和藏传佛教文化都渗透到科尔沁萨满教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使科尔沁萨满神歌带有鲜明多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根据科尔沁萨满教的资料,从入巫动机、入巫条件、承袭方式等三个方面来探究了萨满的成巫过程。从萨满个人的意愿来看,有主动性入巫和被动注入巫两种情况。主动性入巫者的主观动机较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经济动因,二是出于个人爱好。萨满的新老接替主要是通过其特定的承袭方式来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萨满教造型艺术服务于科尔沁萨满教,它是以物质文化为载体而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文化含义。本文从科尔沁萨满教的历史背景入手,重点分析了科尔沁萨满教造型艺术及其主要类型,进而探讨了科尔沁萨满教造型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蒙古博教幸存缘由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博教(亦称萨满教)是蒙古族传统的古老宗教。曾备受全体蒙古族人的信拜。但自从蒙古草原大兴黄教(格鲁派喇嘛教)时起,开始遭到了迫害。尽管如此,蒙古博教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幸存于20世纪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对此诸学者多以科尔沁部所处的地理环境或博教与喇嘛教相妥协作解。笔者认为:科尔沁部宗教信仰的一贯性,以及清朝统治者与科尔沁部的特殊关系是蒙古博教能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幸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南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曾经在漫长的历史上传承着古老的萨满教传统,和其他西伯利亚部落相比,布里亚特的萨满教形态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布里亚特人的神灵观和灵魂观、萨满的入门仪式、萨满服和萨满器具,以及萨满医疗的表现都很有特色。18世纪和19世纪,佛教和基督教开始在布里亚特地区传播,使得布里亚特萨满教中混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要素,进而影响了该地萨满教的变化与发展。在苏联时期,无神论和反萨满教运动的冲击,使布里亚特萨满教实践和传承逐渐衰落。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人的萨满信仰开始复兴,萨满教复兴嵌合在布里亚特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当中,一方面表现为萨满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体现为新创造的萨满教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萨满教名目繁多的仪式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仪式类别是愈合仪式,即治疗仪式。萨满教宗教治疗仪式由物质、语言、行为、声音等一系列象征符号组成,这些象征符号彼此依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萨满通过综合性的表演,象征性地达到与超自然沟通的目的,从而假借神灵的力量治病驱邪,在与求治者的互动中,使求治者实现由病态、偏离到健康、正常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中国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机制和编创机制,原始时期人类特殊的生存条件,争取狩猎和获得食物成功及避免自然灾害的巫祭仪式成为维系生存的重大社会活动,构成神话产生的社会机制。巫祭仪式所含幻象式意向和观念构成神话,神话是巫祭仪式的意象和内容,它的外化是巫祭仪式的形象,巫祭仪式成为神话的编创机制和载体。现存的中国神话中携带着巫祭仪式的印痕,反映出巫祭仪式的一些情形。典籍中早期神话中许多相对完整的片段,可能是巫祭仪式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科尔沁与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原始萨满仪式音乐文化显得较为突出。由于相近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生活方式,博文化呈现出既有自身特点又有共同文化的特征,在举行博仪式过程中,仪式的内容、形式及使用法器(乐器)、神偶都有密切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地域、不同的国界对相同的原始萨满宗教仪式所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价值取向,应当是探索异地存在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现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科尔沁地区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它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它对科尔沁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及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尚有待挖掘.只有依托科尔沁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增强科尔沁旅游的吸引力,才能增强科尔沁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支持科尔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图书馆在传承文明、发展文化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特色馆藏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核心。科尔沁蒙古族在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尔沁蒙古人,在用双手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文化文献是科尔沁地区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