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楔子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企图阻止中苏结盟、分化中苏同盟、削弱苏联阵营力量的战略工具。美国通过对中苏关系及其变化的认知与研判,适时调整其“楔子战略”予以应对:从最初“一拉一压”的结盟预阻策略,到“共同打压”的强压促变策略,最后转变为“一压一和”的分而治之策略。美国的“楔子战略”对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两国凝聚力从而促成了中苏结盟,也挑起了两国分歧争论并最终加速了中苏同盟分裂。  相似文献   

2.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将中国视为首要竞争者,中美全面战略竞争日益加剧,韩国被迫“选边站队”所承受的体系压力相应增大。面对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韩国充分发挥外交灵活性,坚持基于韩美同盟关系推进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调发展的外交策略。韩国一方面选择追随与依赖美国,不断升级韩美同盟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断强化与中国的战略沟通,以多种渠道、从多个领域与中国进行互动合作。未来,在尹锡悦政府时期,韩国的外交灵活性如何发展演变仍然存在着诸多变量。  相似文献   

3.
如何从国际关系学研究的视角探究中国外交战略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对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们研究中国外交与战略的重要考量.客观上讲,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还没能为国际关系学创造自己的理论,但其自身有着多样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正在不断地融入到国际关系学的大学科中.一些美国学者把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脱离了国际关系学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外交政策研究本身,归咎为中国决策过程缺乏一定的透明度,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程度偏低,中国在国际制度中行为数据较少等.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江忆恩( 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美国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研究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愿意或不能够为国际关系学‘创建’理论,不能把‘中国案例’纳入到学科辩论中.”①本文对美国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正在吸纳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实证研究视角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等理论中关于联盟问题的论述 ,对联盟的形成、运作和影响分别做出了理论上的说明。本文重点结合现代国际关系时期 (1919— 1945年 )同盟政治的实践来说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成为重要角力场。美国对华打压升级,挟"印太战略"强拉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遏华包围网。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联印遏华"成为美国政治共识。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强势执政,深度调整外交战略,追求实用主义"多面联盟",向美国战略靠拢越走越深。然而,受双方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防务安全与贸易合作等领域分歧制约,标榜共同"价值观"实则以逐利为本的美印"天然伙伴"难以晋级结成同盟。拜登治下美国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因素"仍将维系美印"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搭上美国遏华"战车"只能南辕北辙。未来美印关系将徘徊于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相互对抗、协作与共谋。  相似文献   

6.
从分化对手国家方式的角度看,国际政治中的楔子战略存在报偿式和强压式两种类型.尽管分化者通常会基于自身能力和对手阵营内部矛盾等因素的考虑,倾向于采取正激励的报偿分化方式,但在强压能力优于报偿能力、强压手段有望抵消主要对手国家对其盟友所采取的同盟保护效果等条件下,分化者也可能采取强压对抗方式来分化对手阵营.建立在实力维度、...  相似文献   

7.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凤志  刘勃然 《国际论坛》2013,(2):28-34,8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永泽 《国际论坛》2015,(2):20-26,79-80
美国重返亚太具有安抚同盟安全关切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考虑。在此背景下,美国把强化亚太同盟体系和发展建设性美中关系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两个主要支柱。但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中,囿于同盟困境和对手困境的制约,美国强化亚太同盟的措施,一方面向盟国传递了模糊信息,助长其挑衅中国的底气,另一方面增加了美中战略互疑,加剧美中关系紧张。美国亚太"再平衡"中面临愈加突出的三边战略困境,即如何在巩固既有同盟体系、安抚同盟安全关切的同时,不影响发展建设性的美中关系。在"再平衡"总体目标统摄下,美国需要在安抚同盟和发展建设性美中关系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0.
厘清澳大利亚对美国追随政策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澳美关系,也有利于我们理解整个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和美国同盟体系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以朝鲜战争为例,澳大利亚采取追随美国政策的意图主要为保障安全,其追随方式是主动的,其主要收益是《澳新美安全条约》的签订。但由于澳美之间权力的不对称性,澳大利亚反而成为美国遏制战略的一环,其外交、国防安全等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依据美方政策的调整而做出,在安全保障上对美国的依赖也使其不得不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巧实力”外交战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与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划清界线,推出"巧实力"外交战略,调整反恐战略,修复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修补、重塑美欧关系,重树美国的道德形象及全球领导力,加强与"敌对"及"异见"国家的接触与对话。但"巧实力"外交战略仅仅是美外交策略、手段的调整,其最终目标仍是维持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2.
澳美同盟、美韩同盟是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谋求良好、稳定的周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澳美、美韩同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澳美、美韩同盟的性质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故而美国对二者的联盟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同程度的权力强制造成澳韩两国在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中的地位差异;制度约束及权威引导不同则造成了二者功能上的差异;利益协调方式的不同导致二者的战略目标及冷战色彩不同。澳美、美韩同盟不仅面临“被抛弃”和“受牵连”的传统联盟困境,还陷入了经济上依赖中国、安全上依赖美国的联盟新困境。对此,中国应充分运用澳韩间的联盟差异和澳韩面临的联盟困境,遵循“两双”总思路,区分海陆侧重点,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坚持“一带一路”大方向,关注南北支线新发展,重点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加强与澳韩两国间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从而影响其联盟内的“牵连”与“抛弃”认知,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它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及德意日"轴心"国同盟建立的形势下形成的。它确立了未来国际关系的原则及对"轴,C国"作战的方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在纷繁复杂的"冷战"历史中,就中苏关系而言,美国无疑是起作用和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由友好同盟逐渐走向分裂恶化,而美国在这一时期出台并实施了以分裂中苏关系为目的的"楔子战略"。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一直都是美国拓展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以来,美国尤为强调同盟的重要性,将同盟视为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工具"。但是,美国的盟友们并没有设立和美国相同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因美国盟友间战略目标的差异,美国与同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本文以美韩同盟为案例,探讨在中美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的同盟关系如何变化,美国的同盟管理面临着何种困难。本文运用了非对称同盟关系的分析框架,以评估大国和小国结盟时不同的收益和成本计算,论述了权力变迁时期衰退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将如何影响其同盟关系。案例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崛起且美国加强与中国的竞争,美国结盟的成本变小,而结盟带给美国的收益则增加了;韩国在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收益变小,成本变大;美韩同盟面临着"大国担心被抛弃—小国担心被牵连"的困境。值得强调的是,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是权力变迁时期的结构变化所致,且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很可能普遍存在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深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探寻韩朝关系"新路径"、推进韩国与中俄战略合作、策略性"制冷"对日外交是其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此项调整主要受国际体系、国家和决策者三个层次性动因的综合影响: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的渐变、信任性国际机制的缺失、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国家行为的舆论驱动、朴槿惠决策集团的外交理念及朴槿惠个人的文化情结等因素共同制约着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最终指向。总体来看,朴槿惠政府正在探寻韩国东北亚外交的"黄金分割点",以使韩国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及安全利益,其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26日再次组阁后的安倍晋三积极推行"战略性外交",并为其外交设定了三重战略目标,即"摆脱战后体制"、建设"强大的日本"、确立日本的领导地位。为此,安倍政府采取了绑架美国、稳住俄罗斯、对抗中国、拉拢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布局,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安倍的外交突进影响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地区各国,并造成地区局势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9.
新保守主义崛起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曾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冷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90年代中后期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呈上升之势.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促成国防预算的大幅增加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方案的通过、强化军事同盟和扩大同盟职能、鼓吹"中国威胁论"和对华实行"遏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新保守主义理论上的偏狭性和来自各方的挑战,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台海危机不仅对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进一步拉大了中苏同盟关系中本已存在的裂痕。中苏两国之所以在这一涉及中国安全与领土完整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分歧重重,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两国在外交战略上的背道而驰以及在对待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