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人们还在讨论"啃老族"这个话题时,另外一种现象——"啃嫩族"又在都市乡村出现了。所谓"啃嫩族",就是父母尚在中年且身体健康,却不顾现实情况把后半生的希望完全放在子女身上,将养老的重任过早地赋予给初涉世面、尚不富裕甚至生计艰难的子女,向他们要吃要喝,要钱要物,一句话,就是对子女过早和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研究鲜见.基督教信仰教育作为"属灵的生命",对农民工基督徒随迁子女的教育认知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农民工基督徒注重基督教教育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强调信仰意义,注重培育"爱"与"感恩",这有利于下一代的城市融入;另一方面,将"信"与"不信"划分为"正路"和"邪路",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夸大基督教育价值,必然对后代的社会认知产生负面效应,容易使其对外在的现实社会产生认知失调,甚至造成身份认同的混乱,无助于下一代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3.
胡俊琳 《社会学》2007,(2):47-54
本文采用深度访问法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借用查尔斯·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以及齐格蒙特·鲍曼的“我们”、“他们”、“陌生人”概念,阐释了回沪知青子女自我概念的认知过程,同时探讨了家庭、同辈群体等社会化主体以及所处的社会化阶段对回沪知青子女的影响。研究认为,回沪知青子女所处的社会化阶段对其自我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有关知青、知青子女回沪政策的相继出台,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知青子女或跟随父母,或独自一人回到上海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批根在上海,生在异地,后又到上海发展的年轻群体,在面对人生中重大生活境遇调整时明显分化,一些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稳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则因种种原因而处境困难。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区知青子女抗逆力的调查,发现回沪知青子女的抗逆力与就业呈正相关,已就业的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要比未就业的人水平高,最后提出促进回沪知青子女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低保家庭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兴的贫困群体,他们无论在经济能力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子女受其父母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从低保家庭第二代的就业问题入手,探讨了低保贫困群体形成的原因,他们的从业现状和其受其影响子女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目前城市低保家庭第二代就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宁可与子女为邻,也不与子女同住。"新近发布的《重庆养老研究报告》显示: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近9成重庆老人表示,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单独居住",他们认为老两口单独居住,更自在、舒适,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生活习惯上也不用迁就年轻人。重庆老人最怕的不是生命的消亡,而是因病卧床。调查数据中,"怕跌倒卧床"和"怕老年认知  相似文献   

7.
人老了,给子女留点什么?是金钱、物资,还是高尚的思想品德?这确实是为人父母者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古往今来,在爱子问题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一种是"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即教导子女循规守法,不让他们走向邪路。一种是"遗子黄金满籝(箱笼)",即留给子女大量财产,让他们坐享其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已经证明,前一种爱子观对子女有益,应当提倡;后一种爱子观对子女有害,应当摒弃。所以,许多明智的父母都把"教子以义方"当作一种美德,认真践行。陈毅在《示儿诗》中说: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蚌埠市某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在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中,有27名老人子女前来工作站报告,称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因病卧床,不能来社区认证。于是,3名协理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登门到这27名老人家中进行认证,使老人和子女们很受感动。  相似文献   

9.
李红 《现代交际》2010,(10):170-170,169
文章以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高职生的特点及就业心态,寻求有效的就业指导方法,帮助他们做好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增强就业能力。文章指出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把握择业期望值;帮助他们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积极参与竞争和正确对待挫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学会坚持。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自1990年以来,对全市待。一等伤残军人子女进行调查摸底,对已进入和即将进入就业年龄段的分类建卡立档,为达到就业年龄段的特、~等伤残军人子女开辟四条路解决就业问题。1、争取有关窗门支持,由劳动期门下达劳动就业指标,走劳动就业2铬。市民政局一旦了解到有关就业信息,就由主要领导出面到招工单位找厂长、经理,征得厂长、经理同意后再找企业的主管局,尔后再作劳动、就业部门的工作,最后由劳动部门下达指标,优先解决特、一等伤残军人子女就业。近几年来,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了特、一等伤残军人的9名子女就业。…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父母不吃皇粮,孩儿难上学堂。" --据新华社7月2日专电,河北沧州东光县实验小学日前违规将今年招生对象限定为"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招生简章颁布后,住在小学附近的一些小商户、下岗职工等愤愤不平,认为这是要剥夺他们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这句顺口溜就在部分县城居民中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2.
任伟 《现代妇女》2014,(4):201-202
农村弱势群体群体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处于不利社会地位,在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存在着困难,尤其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促进这些孩子自信、健康成长,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弱势"。  相似文献   

13.
<正>策划人小语他们变得不讲理了、口是心非了、固执了,他们甚至无数次赶走保姆、对"骗子"出手大方……爹和娘这是怎么了?子女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一边皱着眉头,一边犯嘀咕。都说人越老越固执,难道爹和他们变得不讲理了、口是心非了固执了他们甚至他们变得不讲理了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其教育认知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本文就此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士等途径,了解兰溪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14,(11):4-7
正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以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啃老"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近年来一些地方相继制定出台了禁止"啃老"的法规。2014年8月,由杭州市政府法制办拟订的《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规定,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  相似文献   

16.
目前,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退休年龄,子女也开始陆续就业,其子女跨省市就业已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年迈的父母大多采取投靠子女的方式养老,以保证晚年能得到子女的照顾。  相似文献   

17.
正不少家长习惯把子女的生活照上传到社交网站,与朋友分享家庭之乐,但此举在法国却属违法。当地法律规定,父母若未经子女同意,擅自公开他们的私人生活,即属违法,最高可罚款4.5万欧元及监禁1年;若小孩成年后因此控告父母,父母更可能要支付巨额赔偿。报道称,父母在晒娃之前,应该要替子女想一想,他们长大后对于自己孩提时的照片被放上网有什么感觉。在一些年龄阶段,可能有些孩子并不喜欢拍照,更别  相似文献   

18.
为了和谐校园建设,"各方"必须进一步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子女学生的成长。关注之前首先要找到"很大一部分弱势群体子女成为在高校中成长的不利一方"的根源,本文从成本、文化因子、教育、学校以及制度五个角度对根源进行了挖掘。五个角度之间互有渗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下高职毕业生如何应对就业困境系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飚  胡清 《职业》2009,(20)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可用"就业的冬天"来描述,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临近毕业的高职学生,对他们如何应对就业困境进行了系列调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也被整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掩盖或是一视同仁。在三农问题中7亿多农民是核心,同时他们也是庞大的弱势群体,而农民的子女——农村大学生自然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群中的弱势群体。本文分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分析了目前现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