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景区公示语作为外宣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其翻译有了越来越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其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分析景区公示语的英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湘西旅游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汉语与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行文习惯和文化渊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归纳了旅游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具体分析了大湘西各种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试着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提出更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闻翻译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目的论将研究重点放在译入语文本和读者上,强调译入语对于翻译结果的影响。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来讨论中译外新闻翻译,并以《今晚报》海外版为例进行分析,来分析外宣新闻翻译中"翻译+解释"和"再创造"策略的应用,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外宣新闻翻译这一工作过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康妍妍 《现代妇女》2014,(9):261-261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探讨旅游广告语的翻译。通过平行文本对比,文章指出译者应进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做出旅游生态环境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生态翻译学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和背景所进行的翻译研究。其所提倡的翻译方法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之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理解并阐释生态翻译学概念及方法论内涵的基础上,以"‘三维’转换"视角解读大学英语课文《最后一片叶子》的译文为例,最终得出与教学相关的参考和启示,更好地将生态翻译学融入大学英语课文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本的英译究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传播。为提高旅游翻译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的旅游文化,促进中国文化更快地"走出去",用传播学作为理论依据,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中英旅游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传播的关系、中英旅游文本的异同、英译方法和技巧等,归纳出旅游文本翻译原则。以求跳脱传统的在乎翻译的"译",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翻译这一言语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大运河是一条包括了中国社会古代内容的最主要的发展史的运河,是国家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对保障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转换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具体的译例分析,通过理论证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客观存在及其生态价值,探索其中包含的中华文化色彩,探求大运河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基本策略,旨在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沿线27处河道,58个申遗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8.
旅游外宣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旅游外宣翻译是全球文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为目的,以汉语旅游材料为信息源,以外国语为载体,通过诸如旅游手册、旅游指南、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和诸如光盘、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音像媒介为渠道,以国外游客为主要传播对象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外宣翻译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教育、经济、宗教等诸多因素,具有涉及面广、翻译策略多样、跨文化特色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依据,探讨在翻译中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限度减少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文本英译的阻碍,使得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推进,中国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不仅要走向世界,还需要世界了解中国,外宣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吉图先导区的旅游外宣翻译为例,基于"外宣三贴近"原则和生态翻译学理论,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旅游外宣翻译,这将对促进吉林省长吉图先导区及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本英译是中国对外旅游和文化资源宣传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阻碍了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资源的了解和传播。因此,旅游文本英译者应树立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知,掌握丰富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有效应对文化图式缺省而造成文化误读与误解,实现文化补偿条件下的文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吴哲  温泉 《现代交际》2013,(11):44-4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选择到吉林省旅游,因此旅游景点外宣文本的翻译日趋重要。本文开篇介绍了目的论,分析汉英旅游文本的差异,并将目的论法则运用到实际的旅游景点文本翻译中。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化为中国三大区域性文化之一,其外宣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收集到的徽州文化博物馆、徽菜博物馆、屯溪老街等地部分介绍文字的英文翻译,总结出常见的翻译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从而增强翻译文本的可读性。对翻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研究,有助于业内重视外宣翻译,从而可以完善徽州文化外宣翻译的总体质量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召和吸引读者前来观赏。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格外关注译文给目的语读者所带来的效果和反应,对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汉英旅游翻译为例,分析交际翻译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从而得出在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句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增添连接词等,灵活处理中文旅游文本所涉及的文化信息,适时增加或删减一些文化信息,选用简洁易懂的词语等,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研究发现,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使用丰富。基于自建中国文化外译平行语料库研究发现含"天"字文化负载词中"天"代表着我国哲学、宗教、伦理等三大文化领域的特色文化;其英译过程多运用省译、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使得文化因素在翻译前后实现了文化信息功能对等。含"天"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及翻译效果对指导翻译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翻译适应选择论观照下的翻译实质是译者不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作出相应选择的活动。用该理论解释商标翻译实践,可以发现商标误译主要是由于商标译名在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等三维乃至多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程度不高所致。  相似文献   

17.
李琼 《现代妇女》2014,(2):224-224
外宣翻译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外传播活动。政治外宣翻译是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质量决定了政治外宣的效果。该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政治外宣文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盛夏 《职业时空》2012,(4):143-14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对外旅游业也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并吸引更多外宾入境旅游,旅游外宣资料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用语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贴切性也受到了更多关注。但因为中英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许多旅游宣传资料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英语言的差异,提出了一些翻译旅游外宣资料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是政治文本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就其英译进行研究。通过对隐喻的语境及语义的分析,结合中西方文化及表达的差异,"因喻制宜"地提出"舍喻""增喻"和"译喻"三种翻译方法,以期对后来政治文本隐喻的翻译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向公众介绍了大量吉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生产生活习俗,对其解说词进行外宣翻译,精准传达展览介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使外国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民俗中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弘扬吉林省特色文化,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基于文本类型理论视角,译者需要明确文本类型与功能,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简明有效地阐释民族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