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从阳明样说起王阳明先生的学问曾被一些人讥之为"阳明掸",其言下之意谓阳明之学恐非儒学正统,而几近佛老,故以"禅"称之。吾以为阳明的学问乃儒学之正宗无疑,阳明先生的一生亦是体现了"内圣外王"的标准与风范的儒者的一生。虽然,王阳明先生在世之时确曾与一些道士、掸师过从甚密,他的奇特的经历亦表明了他与佛道两家有着不解之缘,而阳明心学体系之建立确实有从佛学(尤其是禅与华严)借用资源的痕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阳明心学只是儒化了的禅佛学。事实上历史已经向人们证明了阳明先生无认是其人生的践行,还是其学问在世间的影…  相似文献   

2.
西田哲学是以东方思想特别是禅佛教为基础、西方哲学思想为素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创立的一种融合东西方思想的哲学体系。将其置于世界场域中与其他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阐释西田哲学体系基础之"实在论",分析王阳明"良知"学说对西田的精神提撕作用,并通过"统一力"与"良知"等概念的对比,考察西田哲学及其与阳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阳明学是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的良知之学,又称阳明心学或阳明良知学,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社会治理模式,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义利观与政绩观;第二,有助于反腐倡廉,诚信施政;第三,提倡"知行合一",有利于促进"人文化成"。习近平主席对王阳明学说特别是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非常重视,他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与师生座谈时高度评价了王阳明与阳明学,要求要深入挖掘、整理、弘扬和践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使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鼓励青年学子要认真学习王阳明的思想和智慧,立志成才,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追求永恒!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不仅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其文学造诣也相当之高,心学与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联系。阳明心学中的"有无观"就从主题、意境、风格这几方面深深地影响着其文学创作,在王阳明的文学道路上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阳明后学的分野一直受到关注,王阳明融《易传》《中庸》《大学》合内外思想为一炉,通过创造性诠释"格物致知"以纠宋儒务外而遗内之偏,重新确立"合内外"致思路向,王阳明"合内外"的境界可以说"无内外","无内外"之"合内外"是即内即外,即外即内。阳明后学延续了王阳明的这一思路向继续拓展,但在如何"合内外"或"无内外"的工夫路径产生分歧,形成三种路向:王畿代表以内合外,消外以归内的合内外路向,工夫落在正心上;钱德洪代表着以外合内,由外显内的路向,工夫落在格物上;罗洪先代表着融贯内外,即内即外的路向,工夫落在知止上。其中罗洪先融贯内外与阳明合内外的方式最为接近,承续了王阳明的合内外之道,可谓阳明学之嫡传。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与议礼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合作到分歧再到挽救的复杂变化过程."大礼议"刚刚展开之时,由于学术观点的契合,加上议礼派中的部分成员是阳明的弟子和仰慕者,王阳明与议礼派合作密切.随着议礼派全面接管政权,议礼派内部在如何起用王阳明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更因为思想背景的差异,以桂萼为代表的一方对王阳明产生了排斥感.阳明去世后,对阳明极其反感的嘉靖帝,企图彻底取消王阳明的恤典,此时议礼派居中协调,为王阳明挽回了部分待遇.这一过程一波三折,以致很多细节尚未受到明代思想史研究界的重视,反而被黄绾等阳明弟子具有偏见的记载所误导.客观而又全面地梳理这一过程,有助于更真切地反映王阳明以及阳明学派在嘉靖朝初期政局中的生存状态,从而丰富今人对王阳明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现象学还原的层面比较了王阳明心学与萨特存在主义现象学,分析了阳明“真己”与萨特“自为”的相似点,阳明“人心遮蔽”与萨特“意识物化”的相似点,以及阳明“致良知”与萨特“现象学还原”的相似点,认为阳明心学与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之间可以相互诠释,从而使王阳明心学与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在精神上找到对话之点。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王阳明在建立心学思想时,吸收和利用了佛禅。不仅如此,其诗歌创作也体现出这个特点,纵览阳明的诗歌,不难发现其融汇诗、禅的努力。从禅宗美学境界上看,触目菩提的现量境、饥参困眠的日常境在阳明的诗歌中比比皆是。相较而言,阳明诗句出现量境最多,这与阳明对山林生活的热爱有关。其次,具有日常境的诗句也较多,这是阳明随处皆真、随缘任运的禅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成为“王阳明”的标志性事件。其悟道地点(石墎)、时间(中夜、寤寐中)反映了阳明独特的经历与个人气质,也折射出强烈的心学底色,更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味;而其悟道过程之中的“若有人语之”现象既可视为阳明梦中与人论道,故与禅宗闻声悟道并不相侔,亦可视为隐藏在阳明内心深处的良知“幻化”而成的“语声”,故龙场之悟是阳明良知之自悟;就悟道之内容与性质论,龙场所悟实是阳明成圣之路上至为关键的生存论之悟;而就悟道与体道、顿与渐关系论,悟道只是阳明“重生”的一个起点,阳明一生艰难而漫长的体道过程还只是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王阳明与冀元亨结识的情况,并从思想史角度考察了王阳明、冀元亨和朱宸濠之间的交往,突出研讨了王阳明历史研究方面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冀元亨是最早将阳明心学运用到科举考试之中;(2)冀元亨实践了阳明良知之学;(3)阳明心学源于政治上的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