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及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根据"人的全面发展观"进行的教育反思,是我国高校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有益尝试,是应对当前越演越烈的高校人才竞争和同质化趋势,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综合化的需求的改革。高校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及人才培养,既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符合了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率;有利于高校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素质;体现了高校"按需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高校应当通过构建"大专业"课程体系、严格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考试评价机制以及做好后期专业分流等方式来做好高校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改革。  相似文献   

2.
自从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被提出尤其是实施以来,高等教育界就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办一流大学就是办一流学科。然而,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少数高校确实没有一流学科。显然,新时代开启的"双一流"建设遭遇了评估困境。科学认识与极力突破这一评估困境,是"双一流"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必然选择。"双一流"建设目标可否达成关键在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估绕不开世界大学排名但不能被排名牵着鼻子走;"双一流"建设评估体系要彰显中国特色,构建多元评估机制;"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慎用优胜劣汰,要引导高校分层定位与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一经公布,即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引人深思。"分档呈现"与"排名混战"的事实投射出学术锦标赛思维在大学依然根深蒂固。"学科评估"与"学科建设"的分立映射出统一化学术管理与多元化学术诉求之间的实践困境。"评估指标"与"评估结果"的差异折射出学科评估合法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制度性失灵。"分类发展"与"领跑跟跑"的现实透射出不同教育政策之间的龃龉不合以及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纠结心理。诸多问题的出现,是学科评估制度"激励失效"的具体表征,而作为"惯习"存在的行政化思维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以"激励相容"为典型特征的D-Map很可能会成为我国新一轮学科评估理念更新与技术革新的根本出路,也将成为中国特色学科评估体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方兴未艾,但由于存在实践先行、理论建设滞后的问题,所以造成国学的学科属性不明,这成为制约国学发展的瓶颈。许多高校开展的国学教育,虽然注重知识结构扩展和教育方法创新,但课程体系依然存在驳杂无中心态势。在国学的学科属性上,无需增设新的一级学科,国学属于历史视域中的研究对象,其应归属于中国历史学科。在学科建设上,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更多关注,各高校应积极在中国历史学科基础上组建国学院,积极促进国学研究的开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我国高校学科发展现状,本研究以入选“双一流”建设的21所医药类院校为例,选取3个代表性学科: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对2017年9月—2018年7月各院校这3个学科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学科排名及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学科均有7所院校进入全球前1‰;研究期内各院校在各学科排名稳中有升,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有明显上升趋势,进步最大;论文指标排名的普遍特点是总发文数量排名最高,其次是总被引频次排名,篇均被引频次位于最后。提出“双一流”建设中应综合应用ESI数据,为人才引进、学科团队建设、公认学术期刊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凝炼、绩效评价等提供决策依据,加强标志性和重大成果培育,突破以往“以量取胜”的局限性,进而加快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优势学科的发展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并对于该校在众多高校激烈的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了解优势学科的特征,详细分析了高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若干原则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学科在高校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重要角色,立足学科和高校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组织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论证以学科为基础优化高校组织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原则和办法,力求为高等教育发展作一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科观是指导高校学科发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科观不同导致许多高校在学科发展实践中行为各异。学科应以知识为核心,并且推动知识的发展和创新;学者是学科创生和发展的关键;学科的生成应遵循自身规律。高校学科发展应该从树立正确的学科观、营造学科"生态环境"和构建评价机制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学科域是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ESI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不仅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涉及理学、工学以及医学门类等。借助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供的(WC字段)学科分类分别与我国教育部学科分类映射关系,对我国10所机构的社会科学总论的学科域进行学科映射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科学总论排名前五的支撑学科分别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和地理学;第二,综合性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包含了较多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相反,在理工科大学中,"社会科学总论"学科域支撑学科以理、工、医学科为主;第三,交叉学科对社会科学总论支撑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因此,"双一流"建设中,优化社会科学学科结构,打造学科高峰;促进文理交叉融合,实现学科互补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针对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一个权威性评估,人才队伍状况是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对学科实力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人才队伍状况对部分学科评估结果的价值分析,归纳部分规律性的结论,为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科馆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处于制度创新阶段的一个新举措,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西南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刻不容缓,"学科分馆-学科馆员"组合模式是其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科评估制度经历了试点探索、正式确立、全面发展以及中国特色学科评估制度体系的构建四个阶段。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我国学科评估制度变迁由行政力量主导,受工具理性驱使,以强制性变迁模式为主,遵循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这一变迁机制对我国学科评估制度未来的变革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国学科评估制度改革的深化,应当健全学科评估制度改革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疏通学科评估制度变迁行为主体间的互动渠道、适时采用重点突破的制度变革方式以及加强对学科评估制度改革本身的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译学界发生了所谓"文化转向",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研究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根据和背景。它使得翻译研究从文本分析走出来,走向文本背后的社会话语与政治权力的结合,从而拓宽和深化了翻译研究的维度。我国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由来有其特定的根据和背景,文化转向更多地说是翻译学科建构的策略,而不应当是翻译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文化研究的"反学科"性消弭了翻译研究的学科性。文化研究只能成为翻译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脱离语言本体,翻译研究将迷失自我。我们应当加强学科意识,向文化研究学习其开放性,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保持自我反思,谨防沦为西方文化的附庸。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我国民族类学科的学科性质和设置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要加大对民族类学科的学科性质的研究,并对现有民族类学科的设置进行调整提出相关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