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撒尼(彝族支系)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置于诗学理论的背景下,以长诗的一些特定词句为样例,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叙事学的理论进行诗学分析,可以探究《阿诗玛》民间叙事诗的口头传承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做了很多履约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2011年,我国颁布并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对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但分析我国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特别是传统中医药知识保护制度,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潜在的法律冲突、立法理念不足以及惠益分享机制缺乏。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叙事诗,各族人民,藉着这样一些口头文学形式,歌唱自己英雄祖先不朽的历业,赞诵一些流传中的人物和故事,从这些诗章里可以听到,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希望和意志、喜爱和憎恨。 《阿诗玛》是云南圭山地区彝族撒尼人的一部长篇叙述诗。撒尼人以充满了光荣和  相似文献   

4.
石林彝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石林县以阿诗玛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正积极走向国际化品牌,而产业化发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审视石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其存在着民众保护意识淡薄、民事保护薄弱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宣传,努力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性;积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民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阿诗玛》和它的故乡幽美的风景区“石林”,同样地名扬中外。 早在1953年,云南省人民文工团就组织工作组深入到撒尼彝族地区的路南县圭山进行发掘工作。当时经过三个月的调查,搜集到了关于阿诗玛的传说异文共二十种,通过整理和修订成为世界文坛的名著《阿诗玛》。  相似文献   

6.
栏目开设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调查与研究》一文针对客家龙围屋装饰的调查与研究,对理解客家文化传统的内涵和特征有启发作用。《闽台同源视阈下闽南童谣的保护与传承》一文则从闽南童谣与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尚缺乏体系化的立法和精细的制度设计,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仅侧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公法保护;现代知识产权法中对权利主体、内容和保护期的要求以及来自“公共领域”理论的限制,压缩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知识产权进行立法的空间;超越传统的知识产权法理论和权利框架,创新性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进行知识产权立法,将加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其中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调动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传承人的规定较为简单,只是从义务的角度规定了传承人的传承义务,导致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应当加强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权利性认识,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传承人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通过程序性规定和法律救济措施的制定进一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权利主体对传承活动所享有的传承权。  相似文献   

10.
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逐渐成为保存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数字化保护存在数字化形式简单、数字化传播和传承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等问题。为此,本文首先从信息空间理论的编码、抽象和扩散三个维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形态和特性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信息空间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难题,提出信息视角下的解决方法;最后,以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为例,开展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应用研究。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从不同维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规划指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关停排污企业是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但被关停排污企业中有一些是获得政府行政许可的,根据信赖保护原则,这些企业的信赖利益应当得到保护。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应采取程序性保护、实体性保护和财产性保护三种方式,把信赖保护原则贯彻到立法、执法和司法之中,切实保护排污企业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旅游业被认为是 2 0世纪增长最快的产业。其中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 ,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在分析当前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大气、水体、原始生态环境和景区自然性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根据“利益共享 ,责任共担”的原则 ,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阐述了中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3.
试论未出生胎儿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出生胎儿作为人类发展的开端,关怀、尊重他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提升,正确认识他的法律地位,为其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既符合人的本性,又是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内保护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颇具争论。实际上 ,人权不仅具有国内性质 ,而且具有国际性质 ,因此需要通过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渠道来加以保护。人权的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是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 ,任何试图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可能损害国际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国家的主权。正确认识二者的辨证关系 ,有助于积极承担国际人权条约义务 ,对人权实施有效的保护 ,促进国内民主法制建设 ;同时也有助于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反对一切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人权保护对国际人权保护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基于区域性人权公约和依照公约建立的区域性人权机构而展开的区域性人权保护对国际人权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是区域性人权保护通过区域性人权机构的立法拓展了国际人权保护的内容。二是区域性人权机构建立的个人申诉制度从实践上促进了国际法主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三是通过探索区域性人权公约的有效实施机制展示了一条现实有效的国际人权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6.
保护世界遗产的新平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截止 1 999年底 ,全世界 1 4 9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有 631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我国已有 2 3处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的世界遗产仅占全世界遗产名录的 3.6% ,这与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崇高的国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我国还将有也应有不少项目有待申报。而申报和管理世界遗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很有必要作一次系统的介绍和总结。这就是撰写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人权观念的发展,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变得更加复杂.文章认为,在采取总括的保护主义对胎儿利益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应扩大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范围.文章在对胎儿具体民事权利加以列举之后,对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程序规则和诉讼时效规定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环境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应当对环境负责.为此,各国法律均规定了政府的环境责任.2006年2月20日,监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首个环境问责规定.然而,由于环境保护责任的缺失以及问责机制的不健全,环境问责的有关规定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环境问责主要是风暴式的,随意性大,势必出现问责结果的不公.环境问责制不是一项单一的制度,它包括问责的依据和条件、问责的主体和对象、问责的方式(内容)和程序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探索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创举。整体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精髓和特色。我国现有"整体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两个表述。目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整体性保护的探索主要有对文化形态实行综合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建设,讲求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种方式。而保护区的建设要有所成就,最终仍倚赖于区域内政府整体协调规划机制的构建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其权利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该文通过对少数人概念的界定,分析了保护少数人权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保护少数人权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