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异常动荡,石油价格变化不断.基于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认为是石油需求膨胀而非供给中断引发了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文章着眼于石油战略储备策略的设计,以解决潜在的并有可能愈演愈烈的石油安全问题.引入了一个旨在使国家经济损失最小化的多期随机模型,并运用递归的方法寻求每一期石油存储量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最优储备策略是在第一年以每天3.25百万桶的购买率购买石油,购买率逐年增加,到第32年达到峰值--每天8.73百万桶石油,随后购买率又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2.
石油进口依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成本支出和经济风险,提高我国国内石油供给量是降低石油进口依赖路径之一。基于降低石油进口依赖效应,从我国国内石油供给的财富转移收益、潜在 GDP 收益和宏观经济调整收益三个角度以及从直接生产成本、环境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三项成本来对提高我国国内石油供给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论证,结论显示整体趋势上,提高国内石油供给的总收益大于其总成本,并且其净收益呈现上升态势,是有利可图的,这种优势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时候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是收益-成本弹性却呈现下降态势,即整体上成本的相对增长幅度要快于收益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3.
石油动员潜力是影响石油动员能力的基础性因素。石油产业链的瓶颈环节直接影响石油动员能力与石油供应能力的有效发挥。为了明晰石油动员潜力的来源,在分析石油产业链构成的基础上,发现石油动员潜力主要来源于石油企业超常生产能力、储备、石油资源进口能力和调整石油资源用途而增加的供给能力四个方面。其中,石油企业产能的提高需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紧密配合,储备类型、储备结构、储备规模等因素影响石油储备能力,石油资源进口能力受成本、进口量、时间以及运输安全等因素的制约,石油消费管制的范围、方式、程序等直接影响着管制工作的效率。建议从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扩大对外合作,完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加强石油运输保障能力,建立石油消费管制领导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几方面来提高我国石油动员潜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国际上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也愈演愈烈,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如何构建多元化的石油供应体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定量分析各种石油储备方式的优劣程度,在定性分析常用储备方式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占用陆地面积、输油管道长度、建设周期等8项指标的石油战略储备方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定量评价各种石油储备方式的优劣,并应用于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方式选择。分析认为:地下盐穴储备方式最优,地下岩洞储备方式成本最高;石油战略储备方式选择的模糊综合决策可为储备基地储备方式选择提供依据,也可以从理论上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安全现状及战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安全是指外部石油资源供应安全问题。中国石油产量增幅不足,消费量剧增使得石油供求缺口日益增大,出现了石油安全问题。中国石油自给能力不足,进口单一,石油战略储备尚未成熟等因素使得中国石油安全存在很大隐患。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是保证国内石油供应,应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使石油进口多元化,建立国内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7.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运行程序表明,土地供应价格由土地收购成本、土地整理储备成本和预期土地增值收益三部分组成.因此,理性引导土地供应价格必须控制好土地收购、土地整理储备、土地供应这三个环节.在土地收购阶段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收购补偿;设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控制土地收购成本.在土地整理储备阶段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土地整理成本.在土地供应阶段要改进现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方式,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改革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防止地方政府抬高地价增加土地出让收益;全面清算土地增值税,严厉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石油对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物流作为石油进口的关键要素,其成本和风险关系着石油进口的安全。当前,在保障石油正常供应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和制定我国石油进口的采购策略、运输路线和储备计划,降低石油物流成本成为石油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鉴此,通过分析我国石油进口量、海外主要进口来源地构成和进口流网络布局现状,探究基于陆海域统筹战略的石油物流网络及流程,深入研究石油进口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和成本影响因素,同时在统筹考虑石油进口的海域路线和陆域路线的基础上,从油轮队伍创建、运输路线优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现代化油港建设等方面提出石油物流成本和风险的管控措施,以期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石油进口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市场整合、储备规模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粮食储备是从时间上平衡余缺、平抑年度生产波动的基本手段 ,但是 ,正如其它任何政策手段一样 ,储备也要付出成本 ,因而必须考虑在保障一定安全水平的条件下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利用我国粮食生产和年度波动的历史数据 ,对全国及各省区的粮食生产波动变异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计算 ,并比较计算了市场整合、地域分割等不同条件下所需储备规模的巨大差异 ,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流通和储备的统一市场、提高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整合度以降低储备规模 ,从而实现以更加合理的经济成本平抑年度供应波动、加强粮食安全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实物与产能相结合的应急医药物资储备模式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途径。为降低应急医药物资储备成本,政府需要对混合储备模式下的储备数量分配进行合理决策。文章在借鉴非线性成本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研究的基础上,对两种储备方式进行成本分析,构建了实物与产能混合储备模式下的应急医药物资储备模型,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优储备方案,并给出算例进行验证,分析了设备折旧率等因素对最优储备方案以及最小储备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储备模式下合理分配储备数量能够实现应急储备成本最小化,为政府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工作的开展提供具体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安全概念与石油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安全最早是一个军事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国内外对它的界定有一定的差异。石油安全的本质是供求矛盾,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20世纪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以及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导致西方主要石油进口国纷纷实施石油安全战略。研究美日等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实施的背景和措施,对于制定中国石油安全战略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适度石油储备的意义及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保持适度石油储备将是一种提高工业生产效益的办法、一种保障社会稳定的措施、一种经济调控手段及一种战备的需要。强调国家的石油储备一定要确定得适度、分摊得合理,并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实施与监督;在实施中应考虑到充分挖掘现有储备潜力,以及长期储存中的安全与降耗等问题。就如何实施石油储备计划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如何确定我国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一直是国际金融学界探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国际储备的数量 增长非常迅速,这引起了对我国应持有的合理国际储备规模的激烈讨论。通过阐述我国国际储备的增 长过程及原因,指出大量持有国际储备的利弊:持有国际储备既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又会产生一定的成 本,因此,一国的国际储备并非多多益善。最后,得出确定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的方法——成本一收益 综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14.
石油价格法律制度是政府对石油价格进行合理、适度调制的正当性依据.石油价格的法律经济学基础在于对交易成本的节约、政府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逐以及理性选择的渐进式均衡.中国石油价格法律制度的创新应当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和石油产业发展现状,从立法试行的经验积累、立法质量的提高、立法决策机制的完善、调控方法的变革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每年夏冬两季,我国部分地区经常出现电力、天然气等供应偏紧局面。目前,可中断契约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构建三种信息结构下的能源可中断契约设计模型,研究最优可中断契约、调峰投入水平和供应商收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中断契约可以激励工业用户参与能源调峰工作,供应商偏向选择中断能力更强、调峰效率和外部性更高的工业用户;信息不对称不仅会导致工业用户降低调峰投入水平,而且会扭曲最优可中断契约;工业用户只能从中断能力信息中获得信息租金,当工业用户调峰效率较高且调峰辅助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时,供应商收集与中断能力相关的工业用户私人信息能够获得更高的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经济的石油依存度越来越高.财富转移、潜在GDP损失、宏观经济调整成本是石油进口国石油依赖经济成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中国2015—2035年石油依赖的三部分成本,并进行相应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当今国际石油价格越来越不受供需控制和我国居高不下的进口规模情况下,财富转移成为我国石油依赖总经济成本中的主导部分,占到总经济成本的65%左右.需求价格弹性、潜在GDP损失乘数、GDP价格弹性及完全竞争下的市场价格是影响石油依赖经济成本的主要参数.2035年前我国石油依赖的经济成本占GDP的比重维持在2.3%左右,难以实现石油独立.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剧增,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安全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要加大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多元化海内外石油供应方式,建立和完善石油安全储备体系及期货市场,以提高中国石油安全度.  相似文献   

18.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全面爆发,欧美等西方国家持续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实施制裁,国际原油价格随之大幅上涨,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并在高位持续震荡,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较大冲击。此轮油价高涨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石油供需失衡、影响了石油供应稳定、抬升了石油期货风险溢价。未来国际油价在短期内主要呈上涨态势,但仍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中长期有望回落,但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此轮油价高涨将推动全球能源危机,加剧我国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和能源转型压力。对此,我国应充分认识供应多元化和战略转型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石油储备体系,加速推动油气产业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在能源供给中寻找战略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国家石油储备是能源与经济安全的稳定器.随着我国经济对石油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内石油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因而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势在必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我国建立石油储备应采取以下措施走"要储备,先立法"的道路 ;明确适当的石油储备规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管理模式;完善石油统计和报告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初阿拉伯产油国用石油禁运来打击西方经济之后,美国至今已投入了500亿美元(按当前的美元币值折算)来构建并维持巨额的战略石油储备。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主要储藏在路易斯安那州与得克萨斯州海岸的地下“盐丘”中,目前总储量已经超过了7亿桶。以欧洲国家与日本为代表的其他主要石油进口国,也正在考虑是否效法美国构建更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