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律令法体系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律令法体系是指以律令为主体、包括众多的法形式和内容的法律体系。从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开始,以“律令”法的称呼涵盖中国法制发展的某一段历史时期,并以律令制度的概念作为此时期的显著特征,已经并正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澄清一些律令法研究中的误说的同时,指出律令法体系是一种基本由现代所说的公法构成的成文法体系,历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此后律令法系嬗变的结果,与早期中华帝国律的地位已有所不同,而令更是逐渐消失了,但这种变化正是新的研究起点。研究每一发展阶段的变化,每一种法律形式产生发展乃至消亡的过程,都有利于发现中国传统法律的某些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2.
"律令体制"说肇始于日本汉学界。中华法系不应归结为"律令体制",而是一种"礼法体制"。从"礼法体制"来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以廓清长期以来对其的误读、误解和误判,揭示古代中国法由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组成的法律样式,寻求中华法系追求"礼法之治""良法善治"的法文化遗传密码。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古代律令及其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吴怀民(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在世界法制史上,一般分为中华法系、印度法系、阿拉伯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等五大法系。西方历来重视对古代、中世纪希腊、罗马、日耳曼、西亚古法的探讨,很少对中国古代律令进行研究。近代以...  相似文献   

4.
作为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鄯善国,历来是中原丝织品西传必经之地。20世纪初以来,新疆出土了大批佉卢文简牍,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3至4世纪鄯善国内丝织品流通及贸易等问题。简牍显示,丝织品在鄯善国内走俏,并深入鄯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伴随着中西丝绸之路商贸的不断发展,鄯善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丝织品种类不断丰富。鄯善国同中原内地的商贸互市为鄯善国丝织品贸易的主要方面,与此同时随着丝路沿线诸国的转运贸易,来自西方的丝织物亦进入鄯善国内市场,鄯善国及其周边贸易亦趋向多元。  相似文献   

5.
中华法系的演变史,其实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地位此上彼下、互相交替的历史。中华法系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想要完全复原是不可能的。但它的某些精神内涵则完全适用建设现代化法治社会的需要。立法者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法律框架的前提下,将中华法系的精神内涵更多地纳入到现代法律中,从而实现对中华法系的"曲线"复兴。  相似文献   

6.
大陆法系是世界上最大的法系,是中国近代中华法系解体后所选择的法律近代化之路。至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宪法到部门法、从形式到内容、从原则到法条都明显受大陆法系影响。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沈阳隆重举行,大会以”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主题,展开了广泛学术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7.
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在完成后不仅对此后中国的法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给隔海相望的日本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唐律的形式、内容、基本精神等几个方面出发分别分析其究竟对古代日本律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华法系作为制度形态的法文化、政治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一部分。它具有两重性,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中华法系的特色在于:一是具有重法治、修法典的传统。表现在法律公开化,即让官民知法和公开进行宣教,律条简明、因时制宜、相对稳定;二是诉讼法制审慎肃重;三是严肃护法,严格执法。研究中华法系遗产,我们既反对全盘吸收的“颂古”,也不赞成全盘否定的民族虚无主义。应从“历史镜鉴”的角度,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9.
做人要有人格,立国也要有国格。考察中国国名的含义与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长期以正义立国,国人普遍追求公平正义"的事实。中国的"中"在表示国格时,意思是"不偏不倚"与"正义","正义"就是中国的国格,是中国的国家认同与凝聚力之所在。中国追求正义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国民素质与传统文化中,更体现在中华法系的法律体系架构与国际秩序推动均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中华法系是全世界法律体系中最具影响力与智慧的正义法系,比单纯的自由法系更加成熟、自然,更少成本。以正义立国,返本复原不仅是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也是当代中国复兴的起点与号角,还是世界完善幼稚自由主义,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稳定、正义的福音。  相似文献   

10.
中华法系是法律史学科中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论题,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然而,囿于纯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局限,该研究难有突破.本文用比较法理论,置中华法系于世界法律格局中,并相对应于西方两大法系进行思考,对中华法系及其形成进行论述,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见解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一系列封建国家法律制度的统称.中华法系的形成是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超出中国的范围而成为东亚、东南亚国家法律传统和法律系列的过程,其中,几乎没有武力征服或任何殖民扩张的因素,它与中国法文化优势的形成相一致,是唐律传播并影响开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合治”,是传统法律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与中华法系的思想基础。历经西周“礼治”的崩落、法家“法治”的兴起与隐退、汉儒“礼治”的复归与“德治”的重光,“礼法合治”成为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法”不等于全部法律,“礼”不等于道德品质,“德”不等于“道德治国”。中华法系的“礼、律、典”结构与“天理、国法、人情”的司法模式,是“礼法合治”的典型表现。探明中国法律与制度的源流、内容和演变,洞悉中华法系的理论与精神,对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法典体系丰富多元,不仅有律典,也涉及其他领域。工程建筑法典是中华法系法典的重要方面。在此之中,《营造法式》《营缮令》与《擅兴律》互动关系明显,三者构成宋代工程建筑法律体系。《营造法式》作为工程建筑法典代表,在统一建筑样式、管控人工物料及维护礼法制度等方面具有规范功能。在中华法系视野下研究古代工程建筑法典,揭示其法属性,探究其法体系,发掘其法功能,总结其法典化启示,不仅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法典维度的理论价值,还有明确当代工程建筑法范畴体系的借鉴价值,更有助力新时代工程管理法治化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法系作为世界五大法系的重要一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法系的重要特征即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化进程是以家族本位和义务本位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法律化过程.中华法系在当今世界法律体系中虽然已经消亡,但数千年里延续积累下来的中国古代封建法的这些伦理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或多或少有所反映.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克服这种不利的倾向,从而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传统法制体系的历史性终结,推动中华法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简牍中有大量的秦汉律令资料,内容涉及人事、军事、外交、皇室警卫、社会治安、司法、监狱、田赋、户籍、赋役、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官手工业、官商业、工程兴造、水利事业、少数民族和属邦等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规范着国家机构及其行政运营方式,是行政的主要依据,为秦汉律令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如律令"是秦汉行政的基本要求,在简牍中多用"以律令从事"、"它如律令"、"受报如律令"、"书到如律令"、"如诏书"、"如诏书律令"、"如府书律令"等多种变化的形式,"移年籍"、"劾移狱"、"索关"、"舍传舍"、"代罢"、"计校"、"期会"等行政行为都要求按照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律令条文规定办理,反映秦汉行政一概以律令为据。秦汉在行政实践中引用律令发布政令、解决行政纠纷、审判断狱,按律令规定的时间、职责权利、行政程序办理政务,依律令检举、惩罚行政违法失职的行为,注重责、权、利的结合,讲究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官吏的责任感,保障行政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提高行政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律令行政体现了秦汉依法治国的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汉是中国律令制国家的确立时期,代表了当时世界法律发展的最高水平,它不仅为唐宋明清中华律令法体系的发展和完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世界各国法律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促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法和衡平法之分是普通法法系各国法律的基本分类,也是了解这一法系的关键之一。普通法法系(Common Law Family)和民法法系(Civil Law Family)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的两大传统,其影响及于全世界。普通法法系(在我国通称为英美法系)溯源于英国中世纪的普通法;民法法系(在我国通称为大陆法系)溯源于古罗马法。普通法和衡平法之分虽然是普通法法系各国的一个共同传统,但主要是在英国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17.
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对传统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华法系等传统法系的历史特征进行阐述,在此过程中取精华、去糟粕,为法律现代化寻找一些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传统有着各自的特点 ,这与中西方法律文化各自的形成与发展的途径不一样是息息相关的。虽然中华法系在近代已经消失了 ,但是 ,我们的一些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并继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认清我们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了解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区别 ,对我们构建新的法律文化 ,完善我们的法制体系 ,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学术界有关东亚法的整体认识,大致有新中华法系、东亚普通法和东亚法系这样几种代表性论说。以法系理论为视点,我们观察到东亚共同的法律传统在近代开始发生变革,中华法系在西法东进中趋于解体。如果以构成法系的要件为标准来衡量现今的东亚地区法,可以确认现在还没有法系意义上的东亚法,包括东亚普通法、东亚法系和新中华法系都是不存在的。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现今东亚地区法确实由于历史传统和近代继受的原因,加上地区共体化的推动,形成了某些类同与趋同的现象,这也许预示着未来东亚法的某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法律,自战国创始至唐代趋于完备,其间实经一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变化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众多法律形式及其丰富的内容,已经为中华法系确定了基调。因此,研究封建前期法律形式的采用与当时具体历史条件的关系,对深入分析中华法系的形成有关键性的意义,科的演变尤其具有代表性。然而对于科的全面分析至今还没有真正展开,而且现有的一些提法颇多可疑之处,这种状况在国内尤甚。因此对于科的法律含义,它作为法律形式在何时出现和出现的原因,它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变迁以及它的作用和影响,都有进一步研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