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精神内核。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推动力量,更要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努力。文章通过探讨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新媒体平台、培养学生骨干、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等方式,分析当前新时代下高校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使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2.
杨蕾 《职业》2014,(21):187-189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倡导学习和缅怀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借红色旅游重温革命圣地、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辈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因此,红色文化景观也成为各旅游地竞相建设的重点。广州市的革命资源并不少,但红色资源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本文首先对红色文化景观进行了定义和辨析,然后对广州市的红色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广州市以及其他市区红色文化景观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加强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的红色旅游数据库建设,是当今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传播红色文化正能量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走向共建共享的时代需求。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在红色旅游数据库建设方面具备丰富的红色文献和信息资源、人才和地域优势、数据库平台和技术支持这些优势资源。加强革命老区高校图书馆的红色旅游数据库建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争取多种途径筹措资金,组织人才团队,加强多方协作,促进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旅游业中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了一种旅游热潮。游览者通过参观红色景点、体会红色文化,进而达到了解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目的。以苏联远东红旗军88旅密营遗址为例,探讨俄罗斯远东地区红色旅游的开发现状,主要阐述了红旗军88旅密营遗址的形成过程,指出其开发优势,并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红色旅游开发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基因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在精神力量,高校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社会实践锻炼、班团组织建设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等不同形式和手段来改进培育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孕育凝练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等的总称。红色基因具有思想引导和文化育人功能,能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大学生党员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7.
刘崇健  杨英国 《职业》2021,(6):9-11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紧紧围绕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级重点课题《基于“中国精神教育”德育实施策略及途径研究》开展德育工作,同时结合省市“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一、发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红色基因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角度出发,以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课堂教学层面、传承效果层面、传承途径层面,梳理了当前传承红色基因所面对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之道,从而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准确地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9.
司志超 《公关世界》2023,(9):117-119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形成的特定资源。渭华起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北地区进行的第一次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文章将渭华起义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分析渭华起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渭华起义红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希颖  李超  钟轶 《公关世界》2022,(12):126-127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红色家风的传承,反复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世代传承。这既表明了我们党已经深切意识到红色家风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又明示了奋力推进红色家风建设的决心和恒心。高校大学生既是传承红色家风的主体,又是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红色家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育人资源,用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一代一代人奋力拼搏得来的。本论文对狼牙山红色革命基地为背景,就当代青年红色精神文化传承进行调研,意在鼓励青年一代秉承先辈们的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2.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在反帝反封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内核和精神纽带。赣南高职院校利用红色基因传承提升学生素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参与度不够、主动性不强、创新度不足、覆盖面不全等问题。因此,赣南高职院校应厘清红色基因传承与提升学生素养的内在关联及功能,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和传承好红色基因,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革命内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讲述我们从何而来,又告诉我们将去何方。本文旨在将红色艺术融入声乐教学中,通过教学、编排、展演、传承四个维度来强化思政育人的作用,突破传统的声乐课教学模式,提升优化教学程序,加强对于声乐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实现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使命。  相似文献   

14.
浅谈百色市红色旅游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绿俊 《职业时空》2008,4(4):40-41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旅游吸引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特色旅游活动。百色是继延安和井冈山之后的第三块红色圣地,从2000年3月始就开展了以"邓小平足迹之旅"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活动,以当年左、右江武装起义留下的革命文物和纪念场馆为载体,开辟"红色之旅"旅游产品。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沿着"邓小平足迹之旅"到革命老区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考察旅游活动,为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百色市旅游局统计,2005年,百色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05.36万人次,同比增长58.2%,实现了历史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而学习和传承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红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红色资源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出红色资源的价值,使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西近年红色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明确将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的指导思想,针对江西红色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红色旅游如何进一步把握规律,创新发展的对策,值得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确立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的总体发展目标。江西各地为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红色为内容,旅游为载体,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添加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17.
李伟 《职业》2022,(24):28-31
广州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广州技工院校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思政课亲和力,促进达成思政课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本文分析了广州技工院校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对接课程目标、发掘红色资源的现实价值、设计代表性参观研学线路、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政府-教研机构-院校-基地”多方协同机制等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从东北抗联精神融于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进行分析,为全面营造浓厚的爱党、爱国、爱龙江的精神氛围,实现以东北抗联精神育人,让东北抗联精神薪火相传,始终闪耀不朽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9.
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它对于我们而言,不仅局限于曲调的审美价值,而是它所传承的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伟大的精神。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价值文化,文中提出通过大力开发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发扬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及教育功能,为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持续的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