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的劳动学说,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雇佣劳动。就前者而言,以生产劳动为突破口,马克思创建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就后者而言,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雇佣劳动、劳动与价值、劳动与资本等问题,从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本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揭示了"抽象对人的统治"以及"掩盖在物与物的关系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正是在这两个层面上,马克思的劳动学说彰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在对各种主观性思想进行详尽批判的基础上,取消了"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分,明确了真正的无限性,以"实体即主体"的原则确立了关于事物自身活动的客观思想的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功绩,另一方面又以对现实的开显为己任,把黑格尔思辨的主体——绝对精神——变革为人类活动的历史主体——社会,以感性的对象化超越思想中的对象化,研究作为思辨哲学存在前提的"现实".马克思辩证法使现实得以开显的两种方式即批判和革命:理论上的批判为实践上的革命寻求必然且合理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主体爆发的革命让具有未来指向性的现实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3.
老舍与中国武侠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舍与中国武侠文化有着很深的濡染关系。后者在思想层面和叙事艺术层面上,都施予了老舍不可小视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潜移默化的一面,也有作家自觉承传的一面。全面考察这种复杂的影响关系,对我们准确认识和评价老舍及其创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的过程中由于自然、人工和制度等原因产生增值。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征地增值收益的"显"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可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村委会以及土地使用者等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增值收益的分配,在其相互间的利益博弈下,形成了扭曲增值收益分配的"潜"规则,刺激了利益相关者对土地增值收益的非理性追逐。但是"潜"规则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以缩小或杜绝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6.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恋爱”婚姻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对才子佳人模式的戏仿。老舍的戏仿从思想上对以才子佳人婚姻模式为代表的市民婚姻文化心理进行了批判,从艺术上对这种叙述模式形成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3-29
福柯与马克思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颇多的问题。福柯反对马克思的"经济—权力"图式有两个层面,从第一个层面看,福柯与马克思的权力理论有许多共通之处,权力的"生产性"并不是区别两者的主要依据。而第二个层面则体现出福柯与马克思的根本异质性,即对权力的"经济主义"解读的批判。在这背后,是福柯自始至终对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与历史观的拒斥,这是福柯早在《词与物》中就定下的批判现代知识型建构的"主体"与"大写的历史"的基调。在福柯的谱系学研究的方法与历史观的理论范式下,他的权力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塑型问题有着深刻而犀利的解剖,然而抛弃了整体理论的支撑,这种后现代理论的方法论特质,决定了其在改变世界之维度上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是对被歪曲的现实世界的歪曲的意识,由此意识形态批判必须从两个层面上展开,即理论实践与革命实践向度,二者之间有一种辩证展开的关系。马克思从诉诸理论批判到诉诸革命实践,其间转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思索与理论深入的结果。这是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内在、超越、实践的辩证法,这就使意识形态批判展现为一种批判、革命的实践辩证结构,正如萨特所说,"辩证法只不过是实践"。  相似文献   

9.
批判和反抗不合理现实是法兰克福学派及批判理论一贯的立场,但在异化不断深化的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自身面临被现实整合的命运。如何坚持并推进批判成为一个问题。马尔库塞基于具体现实和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提出"新感性"理论,推进批判的同时恢复批判理论理性和实践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理论层面上"新感性"被赋予"理性"的内涵,操作层面上"新感性"又指向艺术—审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人体解剖"意蕴中"非崩溃时期"的社会自我批判。社会自我批判包含"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两个环节及贯穿其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态势。前者是社会自我批判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辩证运动的两个环节;后者是贯穿在两个环节中的以国家权威批判和社会民众批判为现实运作的两种态势。人民是社会主体。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利益既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结合中展开"批判的武器";又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结合中展开"武器的批判",从而在社会自我批判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着根本作用。反映人民主体作用的"人民主体意识"是社会自我批判中"至圣的神"。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只有在贯穿于两个批判环节的结合中,进一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刘欣 《齐鲁学刊》2003,(4):93-95
被称为“现代派文学鼻祖”的卡夫卡的小说以荒谬的、不合逻辑的、离奇曲折的结构 ,反映作者心目中的“异化了”的世界图像。在这个世界里 ,由于荒谬原则把事物颠倒为它的反面 ,使正义和法律绝对反常化 ,从而表现为秩序的颠倒 ;人处在一种不能以理性和逻辑去解释的荒诞的神秘的境地 ,人成了“非人” ,英雄变成了弱者 ;艺术也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 ,失去了本质 ,走向其自身的对立面。卡夫卡以独特的审美视觉 ,将其生命演绎成一部生存哲学著作 ,显示出一道形而上的哲学景观  相似文献   

12.
李本红  吴怀东 《云梦学刊》2009,30(6):104-107
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  相似文献   

13.
云慧霞 《阴山学刊》2004,17(1):36-40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用《流云》小诗的清新勃发来表达自己对少年中国的憧憬和向往。他诗歌的魅力虽然与其自身的诗性品格有关,但更多地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在宗白华的诗歌及其诗学理论中,同样也包含着他早期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对黑暗的研究。而对小诗这一诗体的选择,反映了他的诗性品格和早年对哲理情思的追求。《流云》小诗奠定了宗白华一生美学著作的基本音调。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词中第一个大量、集中地写羁旅行役题材的词人,柳永的这类作品有明显的模式化特征。模式化特征在场合设置、结构展开、心绪指向三个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他将产生"羁旅行役"之思的场合,设置在登临、孤馆(院)独处、舟船独行(宿)、车马独行之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在展开作品时,他将作品结构处理成写景与写情两部分,以景交代、铺垫情,以景兴起、引发情,是对中国传统诗歌结构作品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在叙述心绪时,他将心绪限定在追忆往昔生活,思念昔日情人,与现实的不如意两个方面,并由此形成反衬作用,使他的羁旅行役词普遍透出对追求功名强烈不满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分析21世纪初的全球政治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框架,但未必如其所言般地准确。因为从亨廷顿的论证来看,在历史学意义上存在着基本的事实与逻辑错误,在国际政治学意义上掩盖了非西方与西方冲突背后的的利益指向和权力结构关系。所谓文明冲突论,特别是把矛头指向中国,是亨廷顿因不能正视西方文明的罪恶污秽面而对非西方文明产生的强迫性冷战意识,是殖民主义心理负担重压下的精神分裂性虚构。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近代著名的经世名臣和著名学者,梁章钜著述繁富,在清代中晚期的学者中,可谓是成就卓著。他所著的《称谓录》、《楹联丛话》、《枢垣记略》等著作都堪称是各自领域的创新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梁章钜的著述成就,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在近代文化史上,梁章钜是一位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文化人物。  相似文献   

17.
邓建中 《云梦学刊》2003,24(2):83-85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的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古典诗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叶燮的《原诗》往往能在融合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别有开创。叶燮诗法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诗无定法”。其“诗无定法”是以“神明”为主脑的。在诗歌境界上,他崇尚“自然”,这是其诗法论的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19.
论迦陵词以文为词的倾向——兼评陈维崧革新词体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绚隆 《文史哲》2002,(1):92-99
陈维崧号称清词巨擘。他以极具个性化的创作为清词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但是前人对他的词作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受苏辛豪放风格的影响这一方面,而对他为革新词体形式所作的努力和这种努力的得与失注意得不够,因而就不能真正客观地理解他在词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同时对他的批评也往往不能切中要害。具体地说来,陈维崧革新词体形式的主要方法是以文为词,他的以文为词又集中体现为以问答形式为词、以议论为词、以才学为词和在词中对逻辑语言的语法关系的恢复等四个方面。迦陵的以文为词为克服传统词体语言老化做出了贡献,为清词的中兴注入了活力。其不足是容易流于松散粗豪、一发无余。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创新潜能的实现,以其独特个性的发挥为必要条件.而一个人个性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他所得到的自由的程度.于是,说到底,自由便是创新的根本条件,二者成正相关变化一个人越自由,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他的创新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