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人类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一是强调人类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研究方法 ;二是注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三是开展应用性研究 ,积极参与政府行为 ,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 ;四是强调田野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这期民族法学栏目编入五篇文章。采用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描述他者或者相对于主流社会而言边缘社会的法律或者习惯法的相关问题,是法律人类学区别于其他法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仡佬族的民间法与民间纠纷解决方式》一文是对贵州省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进行田野调查后写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各地学者在中国各民族地区开展了长期而艰苦的田野调查工作,文章认为只有在厘清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田野调查情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时空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状况,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角度全面的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工作脉络。文章在分析了田野调查工作的信息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单位,长期收集整合学者的田野调查工作信息及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打造了开放式的田野调查研究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文学》、《美学概论》等课程着手,运用人类学"志"这种田野调查法,结合校园景观植物资源,建立校园人文植物志,发挥其多方面的人文通识教育功能,既培养了学生的植物科学观和生态文化观,又达到人文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读罢范长风的著作,深感作者扎实的田野功底和广泛的学识背景之余,也领略到另一种风采的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生态人类学,顾名思义,在人类学原本关注的系统范畴中更多植入生态因素的考量。这在国内人类学界尚属前沿研究,但在西方国家,生态人类学已经成为一个有理论支持的完备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缅甸、泰国的尼泊尔移民的田野调查,探讨了跨国人口流动中的族群认同问题。在理论上,运用巴特的族群理论,批判了英美两国人类学传统上视社会和文化为孤立整体的思想,强调社会是一个无序的系统,并且不具备封闭性。而在方法论上,在国内首次阐述了好奇心在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人类学工作者要以具体的人类行为和环境因素为基本研究对象;空间上外延、时间上后延来追溯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同时以现存理论和模型为指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设计结合自然》和《生存的艺术》为背景依据,分析了景观设计在人与环境认知关系中的定位;阐释了景观设计所面临的危机;引出了景观设计在社会定位上的变化。从生态人类学的整体论出发,归纳了景观设计理论创新求变以应对新挑战的生态人类学基础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正>民族学·人类学本期藏彝走廊专栏,郁丹(Dan Smyer Yu)教授《安多藏族村落的生态:曼荼罗化》以详实的民族志材料,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对一个安多藏族村落中土地-神-人之间的独特关系进行了深描,探究了佛教如何与安多藏人的日常生活及地境形成特殊的人文生态系统。在他看来,"生态-神圣"地境传达着一种超越人类中心的生态观,佛教不仅仅是一种人类的心智行为,还是"内在-有情交流"、"共享的等级体系"及"互根性",其物质性表现为村落地境的佛教曼荼罗化,它与高度人文化的"九大神山"有密切的关联。剑桥大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学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属于基础学科,在大学里也普遍设置了人类学系。在我国,人类学是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在学术界、大学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了解学科的历史,准确地把握人类学的焦点问题,才能更好地展望学科的发展。笔者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之托,约请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4所大学的学者做了这一组笔谈。云南大学的陈庆德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认为人类学的理论性存在问题已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并批评了人类学的"反理论性"趋向。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从国外民族志与田野调查的发展得出结论:人类学的主流研究取向是以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为依据的研究,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必须转向海外和国外研究,使中国从一个民族志的田野变为民族志的主体。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蒙古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厦门大学的彭兆荣教授认为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主题是讨论"关系",或者是研讨"和谐关系"。笔者简单地概括了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指出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必须对田野调查、族群与区域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取向4个方面进行思考。当然,本次讨论是极为有限的,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及同行们更多地关注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人类学的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人类学立足于民族文化对人类生态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必然受到时间、空间制约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干扰。本文提出“终端验证”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方法,“终端验证法”的适用范围不仅在于文化的生物性适应方面,更在于文化的社会性适应方面。借助“终端验证法”,从文化的同质度、抗风险度和储备度三方面着手,可最大限度减少干扰,满足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2.
浅析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解读《译者的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的概念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本雅明基于纯语言原理下的直译观,文章最后论述了纯语言翻译观在翻译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孟广林教授与英国约克大学M.阿莫诺教授就如何研究中世纪英国宪政史进行了学术对话,在不少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应当肯定斯塔布斯及其“牛津学派”的杰出学术贡献,但也须克服其“宪政主义”历史观的局限性;要重视依据“政治社会”这一新概念,来深化对政治群体与政治冲突的研究;“王在法下”的确是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但国王是否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则是由王权与王国政治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所谓的“兰加斯特宪政主义”并不存在;在这一研究领域,新历史主义、中西历史比较等新方法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为依据,重新审视马克思、思格斯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的理解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与恩格斯不同,马克思不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而是从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从对实践的地位、意义的理解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恩格斯与马克思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上的不同视野,对于确立正确的解释学观念、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乃至一般哲学史研究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彝尊填词受到曹溶的影响,其宗南宋的词学主张是对曹溶思想的发扬,同时也顺应了当时很多怀有故国之思却又无以言表的汉族士人心理,而张炎所提倡的"清空"说正中他的下怀,传达了他之心中所想,于是张炎的"清空"美学便进入了他的审美视域,他所倡导的"清空"之美恰恰在于"可望而不可即"的思念与想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2 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发生的“语言学转向”有其深层的根源———哲学的危机。这种危机非同寻常 ,因为它意味着西方哲学陷入失去研究对象的困境 ,同时其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西方思想家们纷纷寻求出路 ,英美科学主义与欧陆人本主义不约而同地抓住了“语言”这根救命草 ,使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本文认为 ,“语言学转向”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哲学的危机 ,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使西方哲学的危机得到了缓解。“语言学转向“的重要后果之一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日益汇流  相似文献   

17.
在过于浓厚的"辨异"语境下,国内法学界大都认可这样一种判断:西方自然法学和分析法学的学说主张是彼此对立、"水火不容"的。其实,此二学派在法律基本精神、思维方式等许多重要问题上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判定二者"水火不容"显然是偏颇的,它是国内法学比较研究忽视"求同"、片面"辨异"的产物。由此,应该对国内法学比较研究这种畸轻畸重的视角问题作出反思与批判,从而突显法学比较的"求同"维度。  相似文献   

18.
论“请求”言语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言语行为 ,不仅有利于了解语言的功能和本质 ,而且有利于研究语言思维。本文分析和讨论“请求”言语行为 ,试图较全面地说明“请求”言语行为的规则、类型和社会分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场域内的文化资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资本概念第一位明确提出“文化资本”的学者是皮埃尔·布迪厄,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给出概念性的阐述,而是通过三种形式类别划分来说明他的“文化资本”理论。之后国外一些学者或是从资本定义引申出文化资本定义,或是从纯精神视角进行界定。这些文化资本的定义虽然对资本进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术语有“高职”、“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术语的紊乱势必影响我们对概念的科学认识。因此有必要进行术语的厘清。这些术语中关键是要分辨清楚“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这两个术语可以围绕“技术”、“职业”作扩词式的研究。从“技术”和“职业”到“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