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深化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制度创新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且该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时间正相关;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激励制度创新,从而间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沿海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产品市场发育水平,而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效果主要表现为提高了要素市场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DEA框架下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2010—2019年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试点省份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可以改善试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通过激发试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和降低资源依赖程度,进而提升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中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资源型地区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孙欣  蒋坷  段东 《统计与决策》2022,(1):118-121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城市创新集聚纳入自贸区设立的政策效应评估框架,并将自贸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5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及北方自贸区城市更为明显;(2)就城市规模而言,特大型及以上城市的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Ⅰ型和Ⅱ型大城市的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城市财力异质性研究表明,在高金融发展水平组和高财政支出组中,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对低财政支出组的影响较小,而对低金融发展水平组的影响却不显著;(3)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二者的协同集聚、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活跃度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影响过程中,均不同程度上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4)样本期内,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创新集聚的促进作用,在设立当年最小,到设立后第六年达到峰值,时滞效应明显。上述研究结论具有丰富的政策蕴含:一是在积极推进现有自贸区改...  相似文献   

5.
发展数字金融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指数测度经济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考察长江经济带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且促进作用主要来自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的扩张;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存在基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龙梅 《青海统计》2004,(11):23-24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再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紧紧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导向,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产业以及科教文卫等领域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价格较低上涨的同时,经济增长达到10%以上,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前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现高速增长势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全社会投资增长27.7%,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1%,同比上升2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显著增大。固定资产投资的适度增长,是带动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就业规模扩大的重要手段。但增长过快会造成经…  相似文献   

8.
陈偲 《四川统计》2014,(2):41-41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建设上海自贸区是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激发体制改革活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四川企业也积极抢滩登陆,如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中美基丕基金已入驻上海自贸区,布局金融行业。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其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作用机制异质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整体上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效应为4.8%,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分区域来看,其对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中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下游地区,而对于上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分区域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科技创新对各区域均起到促进作用,但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各区域产生了差异化影响,从而导致战略的作用机制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孙畅 《统计与决策》2017,(10):135-138
文章基于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绝对趋同、俱乐部趋同、条件趋同三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进行β趋同检验,分析其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技术效率是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区域差异性特征显著,但增长呈现出长期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7-2013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空间经济影响特征明显,其中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呈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呈空间竞争效应;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经济影响边际效果高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率先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先降后升"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统计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科研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之间的科技创新存在激烈竞争,彼此间的制约问题尚未解决;财政科技投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发挥,科研人力资本作用尚待挖掘;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直接作用显著,对内相邻省市作用并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投资的结构和方向需要调整。为此,应当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统筹做好科学研究分工合作;继续深化财政资金科技投入,全面激发科研人力资本活力;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创新认识,狠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方向;科学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升核高基研发投资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社会》2005,(2):31-32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迅猛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已被各级党政部门列入考核下一级党政部门的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成了各级领导最关心的统计指标,因而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空间效应.研究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与全国比较,硬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对经济带的效应明显,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虽然明显提高整个经济带的集约化水平,但对西北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天津的经济增长城市变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都充分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字倍受关注,特别是近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被列入经济五大考核指标之一,同时也成了各级领导除GDP外询问得最多的指标。搞准投资数据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统计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掌握和了解及统计知识的学习,要努力成为既懂统计,又懂经济、同时兼备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探究政策效应的强度差异。研究发现:(1)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具体可通过贸易便利、技术创新和监管服务三条路径发挥作用。(2)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受财政依赖程度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沿海型自贸试验区相比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其设立的“数字效应”更为明显。(3)未来应以广东、福建、河南、四川、浙江等为抓手,差异化打造数字自贸区建设标杆。同时,创新经验复制推广的样区可重点考虑贸易便利化方面、技术创新层面和监管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7.
王丽洁 《统计与决策》2016,(16):142-144
从区域创新能力投入指标和产出两个角度出发,选取2014年国务院提出的“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利用长江经济带所覆盖的11省市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区域创新能力(投入和产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影响依次为中部区域最明显,西部区域次之,东部区域最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江流域的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但由于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存在市场分割现象。文章探索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市场分割的背景下对碳减排产生的影响路径与减排效应,在碳交易市场视角下,收集我国2012—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分割背景下碳交易市场的绿色效应,提出并验证了市场的多重影响。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发展产生碳减排效应,同时通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和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碳减排;市场分割对碳减排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碳减排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一季度,四川经济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其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稳定,工业生产、消费品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