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普遍性的高度审视,编辑主体即为最一般意义上的、具有共性特征和普遍概括性的编辑集合体,即社会主体;能以此抽象出各类媒体中从事各种编辑活动的人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升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编辑主体属性与编辑活动原理。编辑主体论不是编辑个体论,不是编辑群体论,也不能替代编辑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编辑形态的概念、编辑形态的划分以及关于编辑形态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报刊发展过程中在重要的节点刊登的"创刊词","致读者"等,很大程度上是报刊编辑方针最集中的体现.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报刊关于办报理论的见解,既可以看到马克思所论的报刊应当"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有"报刊的历史个性",亦能够洞见其中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的传媒"公信力"与文化传承力量.  相似文献   

4.
王华良是我国投入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学者型编辑。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工作等领域,其特色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研究编辑概念、编辑起源、编辑学基本规律等核心理论问题,融哲理性、思想性于一体;研究编辑意识、编辑劳动、编辑选题与审稿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理性与创新性结合紧密。他对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本质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编辑中心论、编辑中介论,在编辑学理论建构和编辑学学科发展中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工程论视角去看学术期刊的编辑活动,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文社会工程,可以将之称为学术期刊编辑工程.这种工程,就是编者通过依循编辑虚体去把握编辑实体,再通过加工改造编辑实体去实现编辑虚体的过程.学术期刊的编者在建构编辑工程时必须做好编辑实体整合和编辑虚体整合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编辑学理论中,学报编辑主体论常从编辑主体的思想立场和文化素养、知识功底和学术素养、职业品格修养等方面论及,这些编辑主体论思想,其实在刘勰《文心雕龙》通篇都有印记,可以说是现代编辑主体观的萌芽.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继承刘勰编辑理念的科学性,启迪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实践,以古鉴今.  相似文献   

7.
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编辑是主体。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中介理论来研究编辑创造论,提出联系他们三者之间的中介是出版物。同时根据大文化出版理论,指出编辑创造主要是“文化选择”。编辑和作者、读者是不同层面上的创造,而编辑处于更高层次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编辑主体论》凸显了编辑学范畴的本体意义,并将其在编辑功用中予以贯彻,在体用结合中以一种内在的逻辑理路丰富、充实了编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五四"时期的著名作家、文学家、翻译家、编辑学家郑振铎,作为一代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郑振铎在编辑实践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技巧,对当代编辑实践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编辑的发现”作为人类文化进步的“三大标志”之一,比较详细而深入地阐释了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价值在文化积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体现;同时,从文化结构的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三方面探析和论述了编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