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杨万里童趣诗的分析,认为诗人的童心不仅外显为诗歌中神态各异的儿童形象,更内化为诗人儿童色彩浓郁的思维方式、心理动态和审美趣味。诗人将童稚心态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诚斋诗风。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将"格物致知"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他所创立的"诚斋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然物象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诚斋体"的这种审美特质与"格物致知"在本体论、认识论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意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通过"格物致知"与"诚斋体"之间关系的一个侧面,表明文化学术思想经过诗人这个中介,可以化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精神,并经过心灵与情感的融会,成为审美化的诗性流露,杨万里则充分体现了这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杨万里的诗风有4次发展变化,通过文本细读与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诚斋体"的成型与诗人的创作进阶并不同步;《朝天续集》时期创作变化的实质是将七律改造成流转圆活的风格;求"变"伴随着杨万里的全部创作历程。就"诚斋体"而言,从个体诗风特质萌芽到定型的过程是诗人寻找新的语言、新的审美范畴,逐渐摆脱成法和定式,自然而然地对古典诗歌既有的单元化秩序进行解构的过程。不过以"趣"为审美核心范畴使"诚斋体"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诗画一体的创作观念在宋代达到高峰,深刻影响着诗人的艺术追求与审美视野。南宋诗人杨万里自觉吸收借鉴北宋学院派画家郭熙的绘画理念,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面:一、亲身亲历的审美观照方式;二、以山水写心的超功利审美心境;三、不拘死法、自成一家的技法观念。这充分体现着诗画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创作规律,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古代诗画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杨万里词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言东坡词“豪妙清旷”、易安词“风流雅挚”、稼秆词“悲壮博闳”、白石词“清空高远”,这些感悟入神之辞皆直指该词家的审美理想。审美理想的差异方才造成不同的词风,所以追溯到一个主体的审美理想才可把握词人立词的根基。杨万里列位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中,...  相似文献   

6.
南宋诗人杨万里身兼理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他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不仅接受了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而且更加注重将“格物致知”中所蕴涵的诗性观念与诗歌创作在思维和审美领域里沟通起来。此外,理学的“格物致知”思想与禅宗的参悟精神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二者共同作用于杨万里的创作思想,这就使得他既固守理学精神的根基,又以禅宗的参悟精神去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改变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而把宋代特有的文化品格与诗歌的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融合在一起,以独特的视角去对待宇宙自然,并最终形成了“诚斋体”重机趣、主活法、重幽默的诗学风貌。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但是"中兴四大诗人"这一名称的确立,却是经历了一番曲折,最终形成文学史现在的面貌.它首先由南宋诗人杨万里提出,尤袤紧随其后,由方回最终确立,其指称的诗人群体也经历了"尤萧范陆"到"萧杨范陆"再到"尤杨范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形成原因也是论文考察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同时 ,也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 ,《诚斋易传》是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过去人们通常将“引史证经”作为杨万里释易的主要方法 ,忽视研究杨万里在释易中对分类方法的广泛运用。杨万里不仅将分类作为区分概念的工具 ,同时也是以之作为类比推理前提的 ,在分类中 ,杨万里以气类感应为基础 ,揭示了天、地、人之间道德原则的同源性 ,展示了《周易》乃圣人通变之书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在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虚词能有效地增添诗歌的声情韵致,显现诗句的意脉流动,丰富诗歌的审美情趣.古代诗人中杨万里是继杜甫之后善用虚词的高手,恰到好处的虚词也是"诚斋体"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值得作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的诗歌以"活法"著称,这"活法"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既有意象的鲜活,也有转圜的巧妙;既有遣词的灵动,也有写生的风趣。本文试从几方面对杨万里诗歌中动词的灵动运用及其审美效应进行探讨,从一个侧面来解读其"活法"的审美机制。  相似文献   

11.
“透脱”是杨万里诗学主张的重要范畴之一,杨万里透脱的诗学主张来源于禅宗。通过对禅宗透脱含义的梳理,我们更为准确地了解透脱的真实含义,以纠正学界对其渊源和含义阐释的偏误。  相似文献   

12.
废名深受庄禅思想浸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识———自然隐逸人格。他以陶然笔调将静谧淡远的自然世界与宁静古朴的心灵世界交融一体,构筑起一个美仑美奂的桃花源仙境,其鲜明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投射着庄禅自然人格理想的深深烙印,给小说创作带来特异的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13.
袁宏道后期美学思想与前期差别很大,前期主要是禅道思想的融合,而后期则基本上是儒道思想的结合。这种转变的发生,既有当时社会形势的变化等外在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袁氏思想发展的内在必然。综观袁宏道美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它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儒释道精神的框架,并不具有近代式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万里气学由性学涵衍、又与性学界别,正合乎张岱年先生所论“杨万里,可说是南宋初年独立的思想家,但也与程门有一定联系”。杨万里气学优游于宋代理学的理、气、心、性之间,而出乎性学,提出了“情可去,性亦可去矣。不惟性可去,阴阳亦可去矣”。杨万里性论在面向人间世和立足气本的同时,进而论证了他的性论是“三才体用不息”的道、善、性在体、用、质三个方面的反映。杨万里论性区分内、外,他是看到了性的内在超越和外在客观性的,由此将他自己的性论从善恶论、性本论中析离出来,就不能不是南宋理学有特色的一族。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合神与圣”的诗学主张不仅以包融、博大的气度去对待诗歌传统,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即在南宋严酷的党争中,杨万里将杜甫、李白傲视不屈的大无畏精神与苏、黄自我镇定的人生哲学结合于一身,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处世方式,并影响其文学思想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湖湘诗僧齐己与沩仰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己是唐末五代一位著名的湖湘诗僧 ,历来有关齐己的研究往往忽视了他作为一名沩仰宗禅僧的特定身份。本文即是对齐己与沩仰宗关系的专门研究 ,文章试图系统全面地揭示齐己与沩仰宗的深刻渊源 ,以及沩仰宗禅法对其思想、创作与诗歌理论的全方位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禅宗的生态美学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禅宗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缘起论与无我论是它的哲学基础。禅宗生态美学智慧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禅宗自然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2 )禅宗生命观的生态美学智慧 ;(3)禅宗心性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4 )禅宗认识论的生态美学智慧 ;(5 )禅宗解脱论的生态美学智慧。研究禅宗生态美学智慧 ,对于当前的环境保护与美学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唐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提倡的“作用即性”的思想,一方面因其将“弹指动目”等行为视为“佛性”的体现而受到石头禅系的批评;另一方面在肯定日用生活的神圣性之时,解释了洪州禅乃至整个南宗禅劳动实践的佛学意义。百丈怀海建立禅门规式,其中的“普请法”便是“作用即性”思想的产物。在普请的劳动实践中完成禅理的参究,是洪州禅的一大特色,并影响到禅门其他宗派。  相似文献   

19.
禅与后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学有某种穿透时空障碍的精神呼应 ,将中国古老的禅文化与网络技术时代的文学新变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和融贯 ,不仅可以使老去的文化重焕青春 ,也能帮助当代网络文学沉淀一种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禅文化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意义包括 7个方面 :“空船载月”的禅境审美、“境随心转”的定力修为、“黄花般若”的诗性本源、“直抉神髓”的禅机灵慧、“鸢飞鱼跃”的本体性游戏、“山水自见”的平常心、“以淡照腴”的虚飘风范  相似文献   

20.
"诗味说"是杨万里诗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独特处在于:以"味"论诗歌群体风格特质——追求神似,"舍形逐味";以"味"来规范传统诗教的怨刺内容——要求诗歌精光内敛。杨万里"诗味说"与"晚唐异味"密切相关,他服膺晚唐诗歌的工整,竭力标榜"晚唐异味",是为其"诗味说"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