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注》和《周易注》两部著作中,尽管从内容看后者的成书明显晚于前者,但它们在思想上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前者主要从较高层次的本体立论,偏重讲"无",但是由于立论过于宏观,对"无"在具体人事上的价值并没讲清楚。后者虽然立足现象层次,阐发各种具体情景中所蕴涵的必然之理,偏重于讲"有"。正是由于对"有"的重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无"在具体人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周易》是中国远古时代一本主要用于卜筮的书。把这样一本书与绘画联在一起,初看起来也许觉得不可理解或勉强然而稍加分析和考辨,就不难发现,《周易》实在是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周易》阐述的阴阳相柔、动静相交、象数变化的原理是武术文化发展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典,不仅以其文化典籍的形式作用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同时还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成员的意识深处;通过审美范畴的建构与艺术媒介的选择,规范着民族审美思想的特征;并且在思维方法与审美观念两个方面显示出它对民族审美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周易》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周易》是史的重要观点。从《周易》是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解析《周易》与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的关系。《周易》虽然没有直接展示出某个数学定律、数学定理或经验公式等数学内容,但它彰显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却一直在中国传统数学中发挥作用。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等中国传统数学家们所取得的杰出数学成就,均显示出《周易》的影响。揭示《周易》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篇幅描写了十五国风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管,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水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处,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与之有密切的联系。水是所有生物生存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人类很早就对水产生了认识,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更是把水排在了五行之首。在《周易》中,水就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之一;通过"坎"、"困"、"涣"三卦为代表阐释《周易》的水文化。  相似文献   

10.
火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周易》中就有火是化育万物的学说;通过离、同人、明夷三卦为代表阐发《周易》火文化;社会沿革的历程中,与火相关的现象,蕴涵的巨量历史文化信息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华夏的文化像火一样生生不熄。  相似文献   

11.
<周易>五十四之<归妹>卦是说古代嫁女不能由女方主动提亲、出嫁,这样不吉利;嫁女由待嫁女的妹妹陪嫁,是吉利的;嫁女也可由待嫁女的侍女陪嫁;嫁女错过时期延迟出嫁,也要遵循嫁女的时间准则与习俗;帝乙嫁女,嫁后正妻(君)的服饰可以不如小妻(娣)的服饰漂亮,这是吉利的;女子出嫁后没有生育,是不利的.但目前所见到的解译都有严重错误,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周易》·奇字·神秘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字学中长期不可识别的奇字,近40年来学者发现它是由六个数字组合而成的,而且这些数字都是筮数。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发明了最简单的文字就是自然数。又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集合,再与社会上发生的凶吉、祸福、胜败等现象联系起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特殊需要,产生了占卜与数学相结合的神秘数学。本文阐明《易经》起源和神秘数学的关系,此外运用数学方法论述历史上从势字卦向符号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几何原本》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几何原本》对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发展的的积极意义以及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经·秦风·权舆>是一首王族宗亲慨叹今不如昔的作品,为当时秦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折射出奴隶主破落与"士"阶层兴起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其产生与秦国特有的文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将各种不同的《易》的爻画卦图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群《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易》与中国数学的关系。 一、丰富多彩的经卦 各式各样的数符 《周礼·春官宗伯》:“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日《連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其经運(辉)十,别九十。”这一记载告诉  相似文献   

16.
《周易》流行的经典语言,散见于各类辞书的有三十多余,笔者辑录了将近八十条。这些流行语分属三个不同的文化层面:一、民俗文化层面,多是吉祥语和门面语。二、士林文化层面,多是勉励语和概括语,三、玄学文化层面,多是玄奥的哲理语。故《易》为五经之源,自然也是汉语的母体之一了。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法文化内涵。从伦理视域看,主要体现为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的传统法精神,明慎用刑、议狱缓死的传统慎刑理念,赦过宥罪、小惩大诫的刑罚教化功能,刚健中正、金矢艰贞的公平正义原则,谨言慎行、止争息讼的和谐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19.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周易·蒙》卦的位序、取象及义理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蒙》卦位于六十四卦之第四,紧随《屯》卦之后,喻示着初生事物脆弱宜教的内涵。上艮下坎的取象,譬喻蒙稚渐起;二五相应阴阳失位,则如师者屈尊谦和处下,学生虚心柔顺、承教于师,喻指师生和谐。而《蒙》卦卦辞还从义理上引申出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启示:启蒙亨通的教育追求、果行养正的教育目标、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适逢其会的教育时机、勿用取女的价值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