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心忠 《社会福利》2003,(10):60-60
所谓资助收养,是指因特殊原因,由收养家庭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但该孤残儿童的户口关系仍留在儿童福利机构,并约定由儿童福利机构定期资助被送养儿童的一种养育模式。在家庭寄养和集中供养实践中,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对三名儿童实行了“资助收养”。 一、资助收养的缘起 1996年以前,宜昌市社会福利院为推动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展涉外收养工作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比较快。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已依法向国外送养数万名孤儿、弃婴。如今,这些被送养出去的孩子已经逐渐长大。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许多被收养儿童和收养家庭都希望回到孩子的出生地,走一走,看一看。  相似文献   

3.
圆心 《社会福利》2005,(2):55-55
根据美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资料,1992年美国家庭收养了206名中国孩子;到200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6859名。十几年里,美国家庭一共收养中国孩子40326名。1993年,美国收养中国儿童330名,在外籍收养排名中只占第八位。从1999年开始,收养的中国儿童的数量就一直占据第一位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王风 《社会福利》2006,(3):61-61
2006年02月23日新加坡《星岛环球》以《外国家庭领养华童应做好心理准备》为题对中国的涉外收养工作进行了报道。报道称:自1992年中国颁布《收养法》以来,合法收养中国儿童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在过去的十年间,已有超过五万名中国儿童被外国家庭领养,其中80%的领养家庭来自美国。一个外国母亲说:与其再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个小孩,  相似文献   

5.
2006年,随着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满足外国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的迫切需求,民政部启动了寻根回访工作。三年来,这项工作历经探索启动、典型试点和逐步推开的发展路径,不仅增强了被收养儿童的感恩之情,赢得了收养家庭的普遍赞许,而且推动了福利机构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与外国收养人、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12,(7):17-20
1 旨在传递关爱、传承文化、传播友谊的2012年暑期大型寻根回访活动欢迎仪式于2012年7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办、爱之桥服务社承办,来自美国的130个收养家庭和他们从中国收养的近200名儿童相聚北京,开始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寻根之旅。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相似文献   

7.
王晨光 《社会福利》2003,(12):38-39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于2001年12月分别与大兴区及延庆县寄养家庭的10名家长签订了领养协议,从而使失去父母的轻残儿童真正回到家庭,这是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不断发展的又一成果,也是轻残儿童被寄养家庭收养的历史性突破。 失去父母的孤残儿童收养情况的回顾 新《收养法》实施以后,促进了我国收养工作的发展。它使大多数健康儿童找到了“父母”,重新回到了家庭。这无疑是福利机构内养育对象的最佳归宿。但根据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状况看:健康小令儿童(指6  相似文献   

8.
寻根回访接待工作是根据收养家庭的需求和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实际,于2005年提出来的。这项工作甫一推出,就得到了民政部领导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06年,民政部办公厅和福事司分别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社会福利》2008,(7):12-14
2008年6月20日,窦玉沛副部长在民政部会见了由爱之桥服务社组织的来自美国浩德机构的27人的收养家庭寻根回访团。他对收养父母带着被收养的中国儿童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来到民政部表示欢迎;对收养父母多年来对孩子的百般呵护,精心照顾和培养表示感谢。他说,收养父母亲自带着孩子来到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感知中国,亲眼看看他们的出生地、  相似文献   

10.
寻根回访工作理念实现新提升 寻根回访是人性关爱的感召。对于那些离开家乡,走出国门,在国外收养家庭里生活的孤残儿童,更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将爱心延续。为此,民政局举办了6个国家、36个收养家庭参加的大型寻根回访活动;开展了“爱心访亲”活动,远赴美国、加拿大看望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资料显示,福建沿海、农村地区拐卖/骗妇女、非法/非正常收养儿童的现象比较严重。本项目在英国救助儿童会的资助下,对云南/广西籍儿童非法/非正常流入福建省的情况展开了调研。通过对六名被收养儿童个案的访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提出“非法/非正常收养”两个概念。并根据“流入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地方文化背景,对当地的非法/非正常收养儿童的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被收养儿童的生存情况和心理状态,为更有效地遏制被拐卖/骗行为提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8,(12):F0003-F0003
孤残儿童最好的归宿是家庭收养。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着力医疗救治、康复训练、启蒙教育,使孤残儿童在“情”、“能”、“智”等方面得到面的发展;开展“助养”、“代理父母”、“家庭寄养”、“院内类家庭”等养育模式,为家庭收养奠定良好基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使符合收养条件的孤儿融入家庭,  相似文献   

13.
新修改的中国收养法自1999年4月l日实施后,由于已经有孩子或已收养过孩子的家庭再次申请从中国的福利院进行收养时将不再限于申请收养孤儿或有残疾的儿童,我们预计中国各福利院中有残病的儿童的收养数量可能有明显的减少。在我们多年来从事中美间收养工作的经历中,成功的大龄病残儿童的收养往往是社会效果最好,对收养家长和被收养儿童双方都有巨大收获的、最感动人的收养实例。在美国的确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主动寻求收养大龄病残儿童的父母。这些美国家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主动需求,和在中国各福利院中的大龄病残儿童对家庭的需要结合…  相似文献   

14.
湛江市儿童福利院自1984年开展涉外送养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近两千名儿童先后被美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家庭收养。2009年11月26日~29日,该院与爱之桥服务社共同举办了一次大型的寻根回访活动,让被收养儿童和他们的父母,重返出生地,了解故乡湛江,认知福利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特殊儿童收养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收养也称领养,是指将他人的子女领养为自己的子女。具体地说,是指当儿童的生父母因某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提供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物质上、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照顾时而寻求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是经法律及社会工作过程替一般丧失父母的儿童或具有重大理由而不能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现收养孤残儿童560余名,其中家庭寄养儿童231名(城市11名、农村220名),占全院收养儿童总数的41%。在寄养儿童中,残疾儿童占96%。2000年10月,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尝试开展家庭寄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随着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满足外国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的迫切需求,民政部启动了寻根回访工作。三年来,这项工作历经探索启动、典型试点和逐步推开的发展路径,不仅增强了被收养儿童的感恩之情,赢得了收养家庭的普遍赞许,而且推动了福利机构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与外国收养人、被收养儿童之间延续了爱心,传递了真情,建立了友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交口称赞。寻根回访工作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8,(11):43-46
2008年11月23日,由民政部爱之桥服务社组织的外国收养家庭寻根回访活动欢迎会在民政部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来自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美国4个国家的43个收养家庭共122人作为贵宾,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亲切接见。欢迎会由爱之桥服务社社长刘晓蕾主持,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致欢迎词,部长李学举向被收养儿童赠送礼物和纪念卡,并在纪念卡上亲切题词:欢迎你回到中国寻根回访。祝你健康成长,铭记父母养育之恩,实现心中美好梦想!充分表达了民政部领导对收养儿童的关爱和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19.
金秋时节,枫叶似火,我们来到大洋彼岸,探访一个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孩子的名字叫海童,由美国家庭收养后改名Ket。海童1993年3月出生,1998年3月进入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入院时诊断为先天性心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于去年12月底与10名寄养家长正式签定了领养协议,从而使轻残儿童进入了家庭。这是轻残儿童被家庭收养的一个突破,在我院历史上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