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明 《决策探索》2011,(15):20-22
“现在的情况是,官员问责后,大部分都复出,这不合理,按照惯例,应该大部分不复出才对”  相似文献   

2.
刘日 《领导文萃》2009,(23):40-42
对于官员财产公示,据有关调查,97%的官员持反对意见。而2008年《人民网》做的调查则显示,90.1%的人表示赞成建立这种制度。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真正的民意应该是“非官员”普通群众的意见,他们才是人民中的绝大多数。十几年来,官员财产公示虽经中央有关部门的推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有识之土联名提议,但由于党内认识不一致、阻力较大,至今未能立法施行。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23):11-11
齐齐哈尔组织年度综合考核,对约占三分之一的43个单位领导进行现金奖励。官员履行职责是否应该受奖,应该如何奖励?6月9日的《新闻1+1》给出这样的解析,对公务员,特别是表现突出的个人或者集体给予奖励,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假如官员的奖励都一定要兑现为人民币,并且装人官员的口袋,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者钟伟日前撰文指出,“经济学者没义务替老百姓说话”。他认为,研究人员应该尽其所能讲实话,至于说实话的结果,官员、企业家或者百姓是否爱听,则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相似文献   

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1,(21):137-138
担当应是官员的必修课 马宇彤认为,担当应该作为当下官员的必修课,更应该作为政绩考核的必得分。考量一位干部官德如何,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便是有无负责的魄力和担当的勇气,因为这是确保公平正义的底线,是确保依法行政的前提,是确保本色不失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杨红林 《领导文萃》2007,(4):161-163
根据儒家的标准,一名合格的官员应该是政治合格、廉洁自律、生活检点的楷模,否则就是失节。但在封建社会,真正能做到保持全节的官员,实在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7.
高峰 《秘书之友》2008,(2):47-48
根据儒家的标准,一名合格的官员应该是政治合格、廉洁自律、生活检点的楷模,否则就是失节,理应遭到惩罚。但在封建社会,真正能保持全节的官员实在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裸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森  雷振刚 《决策》2008,(11):29-31
“裸体官员的出现,反映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强,这和反腐败力度的逐渐加大成正比。对于这种留后路的官员应保持高度警惕,在提拔任用的时候应该特别小心,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9.
所谓“官德”,即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应该说,良好的品德人人应有,但由于党政官员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位置,其德行如何就显得比常人更为重要。所以,一直以来,在干部基本素质五项要求中“德”始终被放在第一位,选拔干部也一再强调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0.
程延 《决策探索》2004,(7):22-23
当前.一些官员傍大款、傍黑帮、傍明星.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严厉批评了少数官员的“三傍”行为,纷纷提议狠刹官场“三傍”歪风,严惩官员腐败行为。让我们看一看一些官员的“三傍”丑恶。  相似文献   

11.
曾繁旭 《决策》2006,(1):19-20
政府工作属于公共事务,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不仅是经济指标,不仅是GDP的增长,而应该更看重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涛甫 《决策》2011,(2):76-77
敏感问题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损害一个官员的形象,也能成就一个官员的形象。善于与记者过招的官员,会获得媒体的馈赠。  相似文献   

13.
沈小平 《决策》2005,(8):34-35
不能让政府官员的“道歉”遮上监督部门的眼,如果“问责”被主动出击的道歉“洗掉”,这样的政府官员道歉不是政治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4.
未定稿     
人民代表大会可否减少官员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官员代表大会。”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说。现在,我国有将近3000名人大代表,但有近70%的代表是来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而每年的人代会,作为人民可以最直接、最有效表达意见的渠道,还要让官员代表人民发声,他们的代表力难免让人质疑。官员代表太多,很容易使人代会变成官员碰头会。“无论是地方‘两会’还是全国‘两会’,只要是小组讨论,地位越高的领导应该越少发言才对。”但我国许多层级的领导,在人代会上是“嘴比耳的功能强”。致使其他参加会议的代表,只能是例行公事,到会场举举手…  相似文献   

15.
“80后”官员现象正越来越受到公共舆论的关注.“80后”官员具备的个性化优势给官场带来了新气象.“80后”走进党政机关甚至被委以要职已不足为奇.对这个社会“准主流”群体的关注与关怀,应该成为政府人事管理的新课题.“80后”官员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推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实践和“80后”新生代逐渐发展成熟中产生的,但这一官员群体面临着包括身份质疑、能力质疑、内部排挤、自身不足的四重困境.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完善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建立能力本位的用人机制和培养机制、营造公平宽容的竞争环境以及“80后”官员自身强化综合素质,以突破其困境,促进我国政府活力的增强和民主政治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晓杰 《领导文萃》2008,(11):25-27
官员“八小时之外”的休闲是否也需要监督?官员的休闲属于个人生活范畴,具有私密性,监督介入私人空间,把官员的休闲生活纳入监督范畴,是否妥当?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中国官员的正常收入,大部分人应该没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用奢侈品,对于官员来说,简直就是自招弹劾。  相似文献   

18.
袁刚  戴木茅 《决策探索》2011,(13):72-73
领导干部退出机制,首先是要求其“退权”。此外,官员退出还包括“退利”,如果人从领导岗位换下来了,待遇却依然不变,除了增加财政负担,还将造成社会不公平。我国官员退出机制中的一热一冷两种现象“热”是由问责而带来的引咎辞职,“下课”官员的待遇与复出是讨论的焦点。引咎辞职和免职是一种处理而非处分,所以在我国,  相似文献   

19.
杨凤春 《决策》2005,(4):55-55
古今中外,如何管理官员都是社会生活中最考验人类智慧和技巧的难题。不同的制度,管理官员的方法完全不同。在还不能做到官民一体、官员与公众之间多少还有着那么一些界限的条件下,官员一旦为官,尽管相当程度上可谓进入了“自由王国”,但对他们也不能一点外部限制也没有,总得采取些办法,有些制约,以便在官员中分个优劣高下,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行政问责制不断推进,有些官员因过失而被问责。“一棒子打死”这些官员,既不符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也不符合干部问责、任用的本义。在公开、透明、公正的前提下,让昔日被问责官员重新走上合适的新岗位,也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