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编制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问卷。方法:通过对565名大学生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问卷包含20个题项,分为工作技能、社会评价、仪容仪表、理论素养、交往频率5个因子,转轴后5个共同因素可以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7.962%,题项的负荷范围是0.621~0.851;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0,5个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65以上。结论:问卷的因素结构清晰、信度和效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性作为我国社会组织思想根基的"阿基米德点",在当下中国呈现出复杂的双维困境。在性质上,既有现代因素的"功利主义的工具理性"与公民个体主体性同根共长,又有前现代社会因素与现代个体的"自主性"权利与尊严的交相激荡。在现实构成形态上,这些困境又可分两类。其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前现代遗存因素对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性成长的掣肘: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的独立性的忽视、小农经济对主体性发展的束缚、"救亡"背景下"己轻群重"的不利影响;其二,现代化进程中新生因素对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性发育的羁绊:公民主体性发育的政制之基孱弱、产权保障乏力、思想认同不足和功利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大学英语测试(CET)效度的研究是课题"公共英语测试体系调查与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反馈意见的统计分析,研究了CET效度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CET及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引入中国已有百年之久,其间经历了数次跌宕起伏。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社会工作的百年变迁,可以把制度、行动者、社会需要视为三种影响因素,建构出一个"需要—结构"的社会工作发展分析框架,亦即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机制。社会工作的发展受到结构性(制度和行动者)因素的直接影响,而社会需要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因。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正是在"需要与结构"的张力下得以展开。当社会需要和社会结构相吻合时,社会工作会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当二者相互抵触时,社会工作则处于茫然与消退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有组织的无序:合作困境的复杂生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伊里 《社会科学》2007,(11):75-82
合作困境具有复杂的生成机理,它们在受到各种有序、规则的结构性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微观行动领域中行动者无序的、充满策略性的、交互行动结构的影响,即"有组织的无序"。缓解政府机构间合作困境的策略,不仅应考虑制度供给、权责划分和个体的理性选择等单边因素,更应考虑多方立体的互动结构。这种多方立体的互动结构,至少取决于四个重要环节:机构间的资源依赖结构、对合作行为的合法性判断、协商性的交换过程以及合作规则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在社会关系方面获得彻底解放,为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创造了前提条件,把民主的发展推进到了崭新的阶段,不仅在质态上区别于以往各种历史类型的民主,而且在历史进程中高于以往一切历史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文化还不发达,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发挥仍有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素质的限制,政治上的民主也还谈不上成熟。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民主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民主政治的建设有个历史过程。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物化的精神生产互动于人与社会再生产的现代系统。文化产业依托技术——资本结构,由具备"工业化——市场化——系统化"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实现,泛文化产业是其表征。该结构不但驱动文化产业作用于人的再生产,成为社会结构内化于人的机制,而且在普遍的主体性激发以及内化了社会结构的实践中互动于社会的再生产。但技术——资本结构的自主性也是引发"文化生产力悖论"的根本原因。解决之道源自制度砝码的加入,即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制度平衡技术——资本结构,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鄢圣文 《兰州学刊》2009,(2):155-157
妥善处理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是统筹亦庄地区城乡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键。文章根据亦庄镇适龄劳动力求职需求调查问卷和农转非人员访谈调研的分析,认为亦庄地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受到制度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故可以尝试从完善制度保障、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已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热门术语。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变动,其特征主要通过整体性、异质性、重叠性与形式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与现实等因素影响,造就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在所处历史方位、驱动机制、策略方针、主要内容、路径取向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演化经济学的结构-过程分析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学术研究》2005,1(2):44-48
文章认为演化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序与无序、稳定与创新、必然与偶然的统一与矛 盾关系,而结构-过程分析框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构-过程分析包括结构性约束、 行为主体、社会互动和历时动态分析与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这种分析方法既强调行为主体受到结构性因素 的制约,同时也强调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而演化的结构-过程分析方法下的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要同 时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经济政策的影响来自为结构与行为主体之间提供特定的、新的互动与关联方 式。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认识主体性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什么是主体性?主体是实体范畴,它包括生理、社会心理、知识结构及思想体系等几个层次。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不是纯生物学范畴,而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所以,主体性就是主体在社会实践和认识中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实践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实践性和意识能动性,如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超越性等。主体是物质和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国内外逐渐递增的社会商业力量以画廊、基金会等形式投资到当代艺术领域。随着资本的大量介入与媒体的高度参与,艺术家的价值取向随着职业意识的变化逐渐发生着市场化的转型,然而过多地依赖于商业、传媒等外部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已对当代艺术自身的"前卫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转型环境下,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主体性建构对保持当代艺术与自身的"前卫性"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青年艺术家对自身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自主性的审视,是当代青年艺术家主体性建构的最为基本的"前卫性"方式。  相似文献   

13.
流动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经历社会结构的横向转换,而城市社会中结构制约与交往成本限制使得他们的社会关系处于"拔根"状态,其社会资本难以再生产。社会资本的功能发生变迁,提供求职信息的功能为市场替代;提供社会支持的功能被脆弱的关系资本少量替代;培育社区内的人际信任、社会规范等功能则无从替代。这些是导致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和农民工社区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当前,在结构性因素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通过组织介入提供公共服务、建构公共生活与人际交往平台,使新生代农民工形成以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实现其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恢复社会资本必要功能的"过渡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自我认同与底层社会建构:迈向经验解释的中国农民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层社会的建构过程是多种社会结构性力量与主体性行动双重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主体身份确认、建构和类别化的过程.农民工自我认同与底层社会建构的过程体现在:制度安排和身份认同的困惑与代表传统文化的传统乡村的脱榫及自我认同的文化缺失、社会关系网络的隔离与自我认同的重新定位,个人认知结构、语言结构和方向感的丧失以及感受到的认知紧张和情感压力;农民工自我认同与底层的主体建构过程则体现在:在"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抗争过程中的一种空间实践与再生产过程,即通过空间的营造来实现一种防御性认同、一种弱者或在边缘建立的认同、一种"主体性空间"边界的建构策略与自我认同建构策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突出表现在对客体作用过程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这种主体性特征对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具有政治认同意识明确与模糊的矛盾等主体性矛盾,应着重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优化社会媒介等几方面入手,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脉络下,空间不再是静止不变的容器的概念,而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产物.它意味着人的主体性建构以及人口分布规律都带着深刻的空间痕迹.这种社会空间理论为人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主张城市空间的结构、资本积累、政治权力以及劳动的空间分工都是影响人口在城市中分布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要想达到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对空间以及上述影响因子进行认真分析,加强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行编制的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发展调查问卷和方晓义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考察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行为自主、关系自主、认知自主和情绪自主;社会适应性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适应、自我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生活满意度.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性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且自主性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建洪 《社会科学》2012,(10):88-96
从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与问题困境方面看,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自主性——为公民个体、社团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拥有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威的权益意识和自主能力——正不断成长。自主性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其议题就是认真对待权利。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正确面对社会自主性持续增长这一基本事实。作为社会成长的价值认同,自主性管理需要走出主体排斥与问题替代的种种误区,既尊重公民社会的主体性,又理性权衡政府权威的合理性。为此,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人本化的服务型政府转型来推进社会建设,以规约权力、保障权利并为二者建置起法治化的互动关系为中心,培育和规范社会自主性,逐步实现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技术嵌入思政教育活动之中并对思政教育过程产生深刻影响的背景下,深入贯彻主体性原则对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尤其是网络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理论进行分析和架构,聚焦网络思政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三个具体表现,即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深刻阐释学生主体性在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方式、目标中的重要角色与作用。结合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所具有的虚拟-现实空间、人机交互结构以及自我互动方式等客观现实,深刻揭示其由于空间区隔、人机矛盾、自我分裂等原因所导致的学生主体性危机,具体包括自主性危机、能动性危机、创造性危机等。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鲜明地指出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中需要关注三个层面的关系,即人机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明确指出协调学生与网络、他者以及自身之间关系对提升网络思政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根本性作用,对促进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团队这一组织模式的盛行,团队层面知识共享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在知识共享基础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团队层面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提出了影响关系假设。并通过调研问卷,实证检验了模型及假设,确定了诸如知识距离、知识属性、个体认知因素以及共享文化、内部互动沟通、团队领导管理风格等对知识共享意愿以及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