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正>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搞好民族教育对于云南社会发展和边疆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阶段: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变迁》由马丽娟教授、伍琼华副研究员撰写,201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云南民族大学资助出版,是《云南民族大学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之一。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和多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边疆少数民族社会与封建中央王朝的政治、经济关系,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心理需要等方面,对云南八个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问题作社会学的分析,以揭示基督教何以被边疆少数民族接受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特色"是地方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学报要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百色学院学报》立足于"革命性"、"民族性"和"边疆性"资源,积极服务于百色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地方教育事业、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事业这三个龙头。文章对《百色学院学报》开设的特色栏目"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它是人类持续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云南各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加剧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文化自觉",尊重文化个性,加强文化的调适,推进文化整合,这样才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这里民族种类多,民族语言多,民族文字多。人类文明是同文字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上云南的民族文字为云南民族的社会进步作出了了巨大贡献。解放后党和国家为了帮助云南一些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获得迅速发展,三十多年来在民族语文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健全了省、地、州、县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一方面在新闻、教育、出版和文化、广播部门认真使用了民族文字,用于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原内地和云南边疆都曾经使用海贝作货币,中原地区至秦统一中国时“废贝行钱”,而云南各民族直到十七世纪还以贝为币,成为中国历史上货币流通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从古代云南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等方面探讨了贝币流通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一直是云南边疆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影响着云南边疆多民族间的团结与稳定.在构建和谐边疆的视角下,研究云南跨境民族宗教渗透问题并提出有效抵御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侧重于多角度的抵御对策分析,认为提升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是最有效的抵御宗教渗透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则要求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族关系、法律、政策、措施与体制机制等协调发展,并强调相互间配合与协助的和谐发展本质,从整体性、全局性的角度进一步彰显社会发展的统筹与和谐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措施,才能体现和谐发展的精髓与理念,建成"中国特色、云南模式"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与推广的探讨,提出云南高校体育在满足广大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育需求及寻求改革和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创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云南高校体育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清代云南官办民助初等教育"义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义学是清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的官办初等教育学校。清代云南的义学自康熙朝起由地方官府主持创办,经过雍正、乾隆时期的快速发展,曾达到700余所,遍布云南各地,深入到山乡夷寨。清代云南的义学以边疆少数民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以“训以官音,教以礼仪,学为文字”为教育内容;以“识字明理”、“开化夷民”为教育目的;它所创立的“官办民助”的办学形式和经费筹措管理模式,也成为清代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典范。义学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增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是我国云南边疆的一个典型的山居农耕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特有的技能,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服饰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哈尼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他们经济生活的一种消费类型,不仅反映了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跨境民族教育软实力是文化教育软实力在边境民族地区的体现,教育文化软实力既有教育的核心软实力,也有教育的边缘软实力,在国家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跨境民族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边缘软实力。跨境民族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边疆安全功能,跨境民族教育软实力体现一个国家国门教育的软实力、文化安全的软实力、固边防边的软实力和民族对国家认同的软实力。因此,大力发展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不仅是建设和谐边疆的需要,也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刍议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就得从小学这个基础教育谈起。 解放以前,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仅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解放以后,为了扶植、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部门为傈僳、佤、拉祜和景颇等族创制了文字,并且在不同范围中推广和使用。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双语教学没有予以重视,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出现。主要是:汉语和汉文多用于民族  相似文献   

14.
教育之乡是本土化的教育文化历史产物.江苏南通地方教育历史表明,教育之乡是中国先进教育之地;教育之乡为先贤与乡人共创;教育之乡建构可视为实践"和而不同"教育哲学思想的一种地方教育文化活动;教育之乡的特色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构成.教育之乡及其研究体现了乡土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的、哲学与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的等多方位和多层次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文化概说》是一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好就好在以精练的笔触、开阔的眼光、用 2 4万字的篇幅 ,完成了对云南历史的检索与对云南灿烂文化的盘点 ,使云南境内外的文人学者或一般读者能迅速抓住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 ,捕捉到云南文化结构的特征和多彩多姿文化的亮点 ,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综合说来 ,《云南民族文化概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 ,一幅精练传神的文化速写。《云南民族文化概说》的前两章界定了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概念内涵 ,描述了云南民族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特殊环境及外在条件 ,…  相似文献   

16.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沿边土司盟誓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朴素的社会规范形式和特色鲜明的地方行为,它既有一个体系完整的组织结构,又有一套形式多样的仪式程序,还体现着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无论是云南沿边土司族群内部的盟誓、土司与土司间的盟誓,还是土司与非土司群体的盟誓,国家对云南边疆治理的成分都体现得十分明显。云南沿边土司盟誓的事实证明,只有各民族长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加强交往交流,才能形成边疆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三篇文章带有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特色,在地图、地名、考辨中拓展研究视野,钩沉史实,深化历史认知。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地图包含时间与空间结合的信息,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古代全国总图历来是地图史学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少量重要的单幅全国总图,且以地图学史和绘制技术为重点,忽略了古籍中插图形式古代全国总图研究,研究的窄化影响了古代全国总图史料价值的充分发掘。通过历史文献学与地图史学相结合的综合复杂的研究,揭示各类古代全国总图蕴含的时空信息和地理认知,探讨不同时代国家疆域观、疆域认知、政区体制和地理认知水平等。成一农研究员提出,要强化插图形式的古代全国总图的梳理,从史料的角度进行研究,作为未来古代全国总图研究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研究任重道远,意义重大。地名承载着历史、文化、社会和民族等多方面重要信息,地名学研究是探寻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的重要手段,边疆民族地区地名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云南存在过四套政区地名体系和三次地名大变迁,反映了云南边疆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变迁的深层原因。陈庆江教授文是地名学与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汉晋中原王朝经营西南边疆形成的云南第一套政区地名体系,“绝大多数为当地民族语方言地名”, ① 是中原王朝治理西南边疆进程中对西南夷族群部落与地理环境认知相结合的产物。南朝梁以后,云南脱离中原政权统治自行发展,经历爨氏称雄,乌蛮、白蛮分野,至唐统一在云南设置羁縻州县,云南民族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分划组合构成新族群部落分布成为唐朝羁縻政区设治的基础,形成云南历史上第二套政区地名体系和第一次地名大变迁。可见,以地名的视角深化边疆民族史地研究,大有可为。以往历史交通地理研究着重于交通路线、交通站点的考证,研究结果以交通示意图甲点至乙点、丙点等一线相连,平面展现,淹没了高山大川的阻碍。张轲风副教授之文探讨交通器具在古代交通史和军事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独出心裁,颇具启发。特别是结合地理环境和民族生产方式考辨得出“浮囊渡水一直是蒙古军的军事传统”,为深化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因素认知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元跨革囊”是云南历史上划时代里程碑重大事件,1253年10月,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军出萧关,越六盘山,“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 ② 一举灭大理国,进而由云南挺进广西、湖南迂回征伐灭南宋,结束云南500多年的地方政权割据历史,且使中国历史进入元朝统一新纪元。渡水皮具之考,以小见大,溯源穷流,揭示了宏大历史事件中历史军事交通的关键因素,是矫正历史交通地理研究平面化倾向的有益尝试。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以征实性治学精神推进历史地理学研究,地图史学、地名学与史地要素考辨是该所正在开拓三个特色方向,将在方国瑜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开创的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边疆教育实际上是在西北、西南等民族地区实行国民教育的措施。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蒙藏教育,通过制定计划、实地考察、具体实施等逐步推进边疆教育,形成一定规模。边疆教育是一项无成规可循的新兴事业,推行过程表现出阶段性。本文通过梳理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边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中总结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开发大西南,加速云南建设,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发智力资源。对于云南这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来说,民族经济是云南经济的特点,而要发展民族经济,就必须发展民族教育。 正确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