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是我国美学界尚在讨论的问题。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1)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的科学;(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跟艺术的哲学和科学的科学。最近,周来祥同志在他的两部美学专著《美学问题论稿》和《论美是和谐》中,以同一篇文章登载两处这一醒目的形式,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美学"这一命名的失误在现今已经发展拥有数千门形形色色学科的浩瀚科学海洋中,象美学这样已有二百余年历史而还在不断地争议它的研究对象的,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吧!这不能不说与美学最初的命名相关(当然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问题).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远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早得多.当1750年德国启蒙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的著作《AEsthetica》(埃斯特惕克)  相似文献   

7.
《周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拥有丰富的美学思想。文章援易入译,阐释了翻译审美的五大要点:(1)生命即美:审美本原;(2)立象尽意:审美表现;(3)贵时通变:审美态度;(4)精义入神:审美境界;(5)保合太和:审美理想。这些阐释为研究翻译审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丕显的《寻美探幽——美学初鸣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年11月版)是作者近20年美学研究艰辛跋涉的一次检阅和总结。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侧重于审美对象,审美意识以及美学研究整体等的哲学探讨,侧重于从哲学角度推究一些重要美学课题,包括美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某些存有争议或误读的问题和亟待深入研讨的问题等等。中编是对国内美学学派、美学观点的评述,重点虽在实践观点美学体系和朱光潜美学思想,论析中实际上已经涉及各个主要学派和多类重要观点,另外还有对新人新作的点评赏析。下编侧重于艺术问题的讨论,主要有艺术创造、形象思维、艺…  相似文献   

9.
席勒对美学的研究主要是在接触了康德美学以后开始的。在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的启发下,他写下了一系列美学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美育书简》(1793—1794)、《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5)和《论美书简》(1793)。席勒一方面继承了康德美学的许多重要成果,另一方面又不满意康德美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性质,企图用客观唯心主义克服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成为从康德美学到黑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美学思想时,自然就要涉及到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美学研究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整个美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我们仅就如何研究《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学术界同仁的斧正。一、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也是指导我们从事各门科学研究的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美学研究也不例外。《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因此,《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还不成熟,我们在研究《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时,必须以成熟的马  相似文献   

11.
<正> 美学的对象是什么?我国美学界有很大争论,现在把我个人的看法说一说,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建国以来关于美学对象的争论我国关于美学对象的讨论,是由苏联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起的,因此,在回顾我国对美学的对象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苏联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情况。最早在苏联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文艺理论和美学教授铎尼克。一九四○年他为苏联《百科全书》写了一篇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文(一九四一年由焦敏之翻译过来,发表在重庆《中苏文化杂志》上,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二年在我国两次出单行本,题名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美学是关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哲学,苏联美学界把这一提法视为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正确提法,大多数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遵循此说。一九五一年,《苏维埃艺术报》对美学  相似文献   

12.
<正>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李国钧撰写的《王船山教育思想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的论文,已发表了一些,而全面地系统地进行研究的专著,《初探》则为第一本。《初探》共分六部分:(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三)培育理想人格的“成性”说:(四)教学思想;(五)论“浆童”教育;(六)王船山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作者认为,王船山在后半生近四十年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美学诞生于本世纪初。其代表人物,首推王国维,次举蔡元培,他们是奠基人。王国维(1877—1927)作为中国近、现代交替期间的著名学者,主要成就是在史学方面,但在美学上也有很大功绩和特殊贡献。1901年至1912年期间,他写了不少哲学与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如《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1902)、《红楼梦评论》(1902)、《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人间嗜好的研究》(1907)、《人间词话》(1908)、《宋元戏曲考》(1912)等。在这些著作中,他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美学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揉合成一套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古雅说”、“眩惑说”、“境界说”等一系列观点,为中国现代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特别是“境界说”在我国美学界和文艺评论界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我们评论文艺作品、进行文艺欣赏的审美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玉能1943年生,南京人,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研究。至今已出版《审美王国探秘》《美学要义》《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论稿》《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等著作;译有《德国古典美学》《席勒散文选》《秀美与尊严》《赫尔德美学文选》《审美教育书简》等著作;主编有"新实践美学丛书",编有《美学教程》《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等教材。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近200篇,近5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有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徐恒醇,1938年生于北京。工程师、哲学硕士、研究员。现任天津社会科学院美学所所长,天津市美学学会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技术美学委员会主任,德国斯图加特符号学研究会成员。先后从事外国美学和技术美学研究。著有《技术美学原理》、《技术美学》(合著)、《科技美学》等,译有席勒《美育书简》、卢卡契《审美特性》、编译《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毕生未曾发表过美学方面的专著。《1844年经济学——哲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也不是专门论述美学问题的。但是,马克思在《手稿》里,有关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些最重要的原则问题,都被他提了出来或提示出来了。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的起点。了解这个起点,才有可能进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们研究马克思在巴黎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美学思想的时候,自然就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美学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整个美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我们主要就马克思在《手稿》中如何以哲学作指导研究美学思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请学术界的同好斧正。  相似文献   

18.
叶纯之、蒋一民所著《音乐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为国内第一部研究音乐美学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五章:音乐媒介、音乐形式、音乐信息、音乐风格、音乐反应。 关于音乐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范围,历来存在着“自律论”和“他律论”两种意见。致使这门学科的研究向两个不同的极端发展。《音乐美学导论》的作者一反这种泾渭分  相似文献   

19.
李旭 《江西社会科学》2004,(10):253-255
在进入21世纪的钟声响起和接下来的两三年里,出版了几本相当好的美学著作。它们是:张法的《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彭锋的《美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朱立元主编的《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毛宣国的《美学新探》(岳麓书社2002年版)。四本书有几个共同点:第一,都是作为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而出版的;第二,基本上摆脱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美学讨论所形成的几种思想模式,吸取各种思想资源,运用新的思想方法,作出了新的理论探索;第三,作者都是80年代以后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属于美学界跨世纪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20.
尹旭 (1 942 .4.1 2出生 ) ,美学家 ,书法家。号天白 (亦作笔名 ) ,山东省邹平县人。宁夏著名美学家、书法家。 1 96 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现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专业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并为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宁夏作家协会会员。早年从事诗歌创作 ,而后转向美学理论及文艺理论研究 ,自 1 980的以来主要研究书法美学问题。现已出版《书法美》、《中国书法美学简史》、《书法线条的发现》及《天一堂随笔》等书。发表哲学、美学、书法学、文学等论文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