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的首要职能是控制社会冲突.但是,因为国家不是社会契约的结果,而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因此,国家不免成为在阶级斗争中获胜的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一旦成为为统治阶级谋利益的工具,又不免成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在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中,国家统治的阶级基础越来越宽广,社会和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当国家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真正代表时,原来意义的国家和政治也就消亡了,社会成为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发展的和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职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首要职能是控制社会冲突.但是,因为国家不是社会契约的结果,而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因此,国家不免成为在阶级斗争中获胜的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一旦成为为统治阶级谋利益的工具,又不免成为阶级斗争的根源.在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中,国家统治的阶级基础越来越宽广,社会和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当国家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的真正代表时,原来意义的国家和政治也就消亡了,社会成为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发展的和谐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你院1979年第三期学报办得很活跃,富有生气。我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很大启示。看了孙书第同志的《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一文,受益不小。但总觉得还有些问题,值得商榷。我认为,文艺固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如果不是这样,文艺的作用是否失之狭隘;其次审美作用,非“阶级斗争”一言所能蔽之的,这大概是常识。把文艺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是形而上学的,是“四人帮”惯用的伎俩。 诚然,古今中外,一切艺术作品无不带有作者主观意识成份在内。在阶级社会里,这些作品自然是或明或暗,或强或弱,都具有阶级的属性。但若因此把它们一概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显然是荒唐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刑事犯罪与阶级斗争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法学理论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司法实践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要弄清刑事犯罪与阶级斗争的关系,首先要认识我国当前阶级斗争的基本状况。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就是党中央根据马克  相似文献   

5.
1.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社会的转型期,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出现一些方方面面的问题,引起某些社会冲突,是意料之中的事。按照常理,对现实社会冲突的讨论,特别是对经典理论中有关社会冲突理论的新挖掘,也应该异常丰富才是。但理论界在这方面并没有显得活跃。作为社会冲突经典理论的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在国外已被看成社会冲突理论的渊源,如社会冲突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达仁道夫就说,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是了解现代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校广大师生员工正在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学习马列、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批判教育界否定教育革命的种种奇谈怪论,进一步总结几年来教育革命的经验,发展教育革命的大好形势,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学校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师仁程 《中华魂》2015,(2):20-23
最近,围绕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舆论界展开了激烈争论。这场争论,涉及许多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因而具有原则意义。其中,如何看待和估量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明一下,有没有阶级斗争同是不是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不同的两回事。有没有阶级斗争,是一个社会的客观状况;是不是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党的一种工作方法。所谓"纲",指的是党的中心工作,抓好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8.
列宁指出:“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①哲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两条不同的政治路线必定是以两条不同的哲学路线作为各自的理论基础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全党在同“左”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总是把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提高到理论上来加以解决,也就是要从世界观的高度彻底摧毁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9.
法的阶级性问题,是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法这个社会现象,也如同研究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向导.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才能对法的本质,即法的阶级性问题作出确切的、科学的回答. 随着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之后,我国社会主义法究竟还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在法学界引起很大的兴趣,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法学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周凤举同志《法单纯是阶级斗争工具吗?——兼论法的社会性》一文,就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社会现象,只是在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法的规范和功  相似文献   

10.
一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更是一个崭新的重大课题。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不可能对剥削阶级消灭之后的阶级斗争问题作出论述。斯大林曾论述过这一问题,但犯过严重错误,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进行过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一些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是:(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1.
辛程 《中华魂》2015,(1):16-19
近来,舆论界围绕要不要坚持阶级斗争理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抛弃阶级斗争理论,这种理论导致人类相互残杀,违反人的理性。坚持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应该受到谴责。大家知道,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之一,所以,这场争论实际上涉及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原则是非问题,兹事体大,必须分辨清楚。阶级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自原始社会瓦解以后,人类就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所谓阶级,就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这个原理是十分正确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着重阐明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直接动力”、“伟大动力”等等。这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既然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也是它的动力,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正确理解生产方式与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杜成宪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0年第 3期撰文指出 ,中国教育历史的分期问题是有关中国教育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合理地划分中国教育发展阶段 ,有助于把握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判定特定时期教育的变革及性质和合理地编辑教育史论著体系。 2 0世纪中国的教育理论先后有过依据朝代更替、社会形态、时代特征、教育实践、阶级斗争等多种中国教育史分期法的探索 ,展现出面貌各异的中国教育发展史。合理的中国教育史分期应以教育实践为主要依据 ,也对历史年代、社会形态等外部变化因素有所依据20世纪关于中国教…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理论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通过关于教育和生产的关系问题的讨论,已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同时还是生产斗争的工具。但是,怎样正确认识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不是这方面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呢?回顾我国教育以往的实际,恐伯难于做出这个结论。而且,在当前社会主义“四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个亟待澄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认识问题。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确地指出,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揭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1879年马克思、恩格斯曾郑重宣布:“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很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②。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动力问题的权威论断。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并在中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在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斗争过程中,列宁关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阶级、阶级斗争以及消灭阶级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论,是我们观察和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依据。学习列宁所遗留给我们的这一方面的理论,对我国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有着极其伟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分析方法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不仅是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也是社会分析的根本方法。中国革命早期,生产力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导致党在这个时期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实际不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因此而曲折。抗战时期,毛泽东对生产力理论的系统把握和创造性运用,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难题,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其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座理论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就提出了一个用什么观点才能搞清楚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呢?一分为二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锐利思想武器。因此,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不断发展,都要求语言用新的词语来充实它的词汇。因此,人们总是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  相似文献   

20.
一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阶级斗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相同,它也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这个原理时说:“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触,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历史告诉我们,各民族之间、各社会之间以及各民族、各社会内部经常进行斗争,此外还有革命时期和反动时期、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停滞时期和迅速发展时期或衰落时期的不断更换,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见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有把某一社会或几个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意向的总和加以研究,才能对这些意向的结果作出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