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语中“词的表类”是个相当复杂、争论较多的问民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难办的是保“研究、分析、影响、保障、限制、准备、调查、锻炼、打击、批评”这类同算不算兼类词,它是一个至今还悬而未决的老大难的问巴这类词有名词的语法功能:1.能作主语、宾语、定语,2.能受数量词的修饰,3能受名词直接修饰,4能直接修饰名词,5、能作介词的宾语,6能受“名十的”的修饰,7在一定的场合(如受名词直接修饰,数量词修饰,作形式动词宾语)不能受到同修饰.又有动词的语法功能:1.能受到调修饰,2.能带其语.还不同于“锁、…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3.
先请看一课堂片断:老师让一学生说出两个代词.那学生答道:“谁、我?”那位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没有?从一个角度看,他的答话表明他不知道教师是否在让他回答问题(“谁,[你问]我[吗]?”),而不知道老师是否在让自己回答问题当然就无从回答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他的答话中所出现的两个词恰好都是代词,因此我们又可以说:那位学生准确无误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为什么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两种背道而驰的解释呢?  相似文献   

4.
简析古今汉语的定数量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定数量词是既具有陪伴性质又表示一定数量的量词。定数量词产生较早 ,虽数量不多 ,但却曾经在古代汉语中被较为普遍地使用过。发展到现代汉语 ,定数量词已有了很大改变 ,其演变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 1)定数量词的性质基本没发生变化、只是陪伴范围有所改变 ;( 2 )仍属于量词范畴、但已不是定数量词 ;( 3)已不再是量词 ,被彻底淘汰出量词范畴。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主要是与该定数量词的初始意义密切相关 ,同时 ,古代的典章制度等文化因素也与定数量词的演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一直比较欣赏“埋头苦干”的实干型的人.对于“能说会道”往往不屑一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说”越来越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学语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教师只重视书面语的阅读和写作,即考试中所涉及的.而严重忽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起来疙疙瘩瘩,语无伦次,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说话有头无尾,颠三倒四.罗嗦重复,有的学生甚至说话没有中心,语病严重,口头禅不断,还有的学生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一站起来就额头冒汗,手足无措。这些状况都是由于说话训练不足造成的。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定数量词“双”与“对”的本义都隐含“双数”这一相同义素,从古至今,它们都可以计量成双的具体事物或事 物的两个部分。不过,由于“双”和“对”在语义来源等多方面不一样,致使它们的搭配原则存在差别。从历时的角 度对量词“双”和“对”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一方面考察、分析其演变原因,另一方面勾画出它们称量事物的演变 轨迹。量词“双”侧重于强调事物“成双”;“对”更强调“配对”。  相似文献   

7.
成都方言词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示颜色、性质的形容词具有“级”的语法范畴。诸如: 以上三组词是表示事物或现象的颜色、性质的形容词。还可举出一些,此处从略。这三组词虽然都是指同一事物或现象的同一颜色或性质,但它们相互间都有细微的差异。a组词无论词义与语法功能都与普通话一样,本文不再赘述。b组词是a组词加上前缀构成。即为:前缀+单音节形容词词根,且前缀对词根有修饰作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中的系词“是”,语法书中有的说是断词,有的说是判断词,有的说是同动词,有的说是特殊动词,有的说是联系动词,我赞成联系动词这个术语,为讨论方便起见,仍沿用传统的名称系词。它什么时候产生?又是怎样发展演变的?这是些讨论多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语法学家都提到过一类特殊动词:心理动词、思想动词或心智动词等等。虽然各家取名不同,所收范围大小不一,但所指大致相同,下列动词也大致在所收范围之内:渴望、考虑、希望、尊敬、喜欢、知道、认识、激动等等;而且大都说明它们相对于其他动词的语法特点是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这就把心理动词看作基于同一语义特征(与心理现象有关)而语法功能一致(受“很”修饰)的特殊词类。  相似文献   

10.
副词新论     
副词经常用来修饰和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或补充等;有些副词,有时也用在数量词、代同或名词前面,直接修饰它们;它有时也用来表示两种行为动作或状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从副词用法明显、比较常见、比较稳定的角度看,副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但从副词与兼类词的关系和“副词的护展”形式看,副词的数量又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1.
后缀“子”与“儿”都有三种作用。一、造词作用:能把不是名词的词造成名词,或把这一名词造成另一名词;二、主观评价作用:这种作用既不改变词性又不改变词义,而是在词上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三、造形作用:这种作用也不改变词性或词义,也不附加上人的喜爱或憎恶的感情,但有些词没有这个后缀或没有别的语音成分就不能说。这里后缀起着调节词形的作用。关于“子”与“儿”的这三种作用不少文章都讨论过,这里我们仅仅讨论“子”和“儿”的造词作用,归纳出一些造词类型,然后再对比地谈谈它们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语词义的演变方式,一般只提引申和假借。但有很多词义演变现象,无论是用引申还是假借都解释不了,本文将要研究的“相因生义”现象就是一例。一所谓“相因生义”,是指这样一种词义演变现象:一个词由于受另一个与之相关词意义的影响而产生新的义项。这种现象叫“相因生义”,这个新产生的义项就叫“相因义”。汉语词汇中各个词是通过一定的关系集合在一起的。它们可以通过意义上的关系而被集合在一起(如同义词、反义词等),构成一种聚合关系,也可以通过造句时各个词的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好”可以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好”表达的是一种现实的(realis)情态,其主观化程度介乎“太”和“很”之间;“好不+形”的解读涉及说话人心理上的正负期待.程度副词“好”来源于并列式“好+形”的重新分析,其动因是转喻;通过类推机制,“好”从最初修饰形容词扩展到修饰心理动词、某些其他动词和数量词.  相似文献   

14.
什么词是好词?什么词是臭词儿?要我说:一个很漂亮的词用错了地方,就变成了臭词儿;一个很普通的词放在贴切处,就是好词。在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唐朝诗人白居易写诗的一个故事。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读完之后,问道:“您听懂了吗?”老婆婆回答说:“听不懂。”白居易就拿回去修改,改好了,再读给老婆婆听,读完又问: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用到数字时,有的是表示它的实际数值,但有的并不表示它的实际数值,而只是笼统地表示“很多”或“较少”的意思。这种用法我们称之为“虚数”。《木兰诗》“壮士十年归”和“同行十二年”中的“十”和“十二”,就是这样的虚数。这里说“十年”也罢,“十二年”也好,同样只是为了说明木兰从军时间长达十多年之久罢了。可是根据这首诗在形式上的要求,这两处都必须是五字句。如说“壮士十二年归”,岂不成了六字句?或说“同行十年”,便成四字句了。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雪》中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里的“千里”和“万里”也都是指“北国”说的。但是,并不是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词义古今演变中词的义项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语言学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词汇中这种词义的古今变化有一个总的趋势,就是词的义项不断增多。例如有的说:“在语汇的发展过程中,词语的义项有增有减,……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义项的不断增多”。①再如有的说:“词义演变的三种结果(引者按,指词义的扩大、缩小  相似文献   

17.
常用词主要指的是词汇史上表示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概念的“古今同义词”,多以表示相同概念的一组词或词群的形式出现。从研究范式来看,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经历了组对更替式研究、语义场及概念场研究、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结合研究、词汇兴替与词义演变结合研究、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等研究范式。常用词演变所呈现出的规律有:地域分布印证常用词演变;时空对应关系的复杂性;方言词汇“第一次分类”的不同有的与上下位词间的演变紧密相关;与动词、形容词相比,名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更强的双音化趋势;处在同一概念场、近义概念场或反义概念场中的成员存在演变模式相同的现象。在相同的语义聚合条件下,词的“类同引申”不具有必然性。基于“转喻”的语义演变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向语法学家们请教:“‘语法’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们有的会说:“‘语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指语法本身,一个指语法书。比方说,‘你这话不合语法’,这是指语法本身。又如说,‘这是一本语法’,这是指讲语法的书。”也有的说:“人们有时侯用‘语法’这个名称代表语言的语法构造本身,有时候又用它代表语法学,因此有必要分清这两个概念。”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语法”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一指语言的“语法规律本身”,它“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二指语法学,它  相似文献   

19.
可乐餐厅     
推.、一消厕所 一位吸尘器推销员来到了一个新的销售范围的第一户人家前。他敲了门,一位主妇开了门。在她还没有来得及说第一句话时,推销员就进去并将碎纸洒满了整个地毯。他说:“女士,如果这个吸尘器不能将它们吸得干干净净,我就把它们捡起来吃掉。”她说:“你想配点番茄酱吗?我们是新搬来的,这儿还没有通上电呢! 新兵在一荒岛,上训练,其中一个{指着岛上J准一的刁、…屋问一位老兵:“那}间是不是厕所?”{老兵回答说:“小弟,这里除了那间}是厨房,其他的地}方都是厕所。”..lee........................... ‘|‘r!1111卜一11二!l!l!11‘,11…  相似文献   

20.
一切具有思维能力的正常人,为了从事各种不同的活动,总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严格地说:“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一个刚刚摆脱先天无条件反射的新生儿就能以哭声求得奶水,这是生理性的需要。这种根据人的生理性需要产生的动机叫自然性动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需要互相交往,需要受教育,这种根据人的社会性需要产生的动机就叫社会性动机,有的人顾全大局,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是正确、高尚的动机,有的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这是错误、卑下的动机;有的人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