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严格把好博士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和论文答辩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2005年1月11日在<南开大学严肃查处张爱民博士论文抄袭问题>一文中宣布:"原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2000届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为美国史)博士毕业生张爱民的博士学位论文<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缘起--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以下简称张文)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2005年1月11日在《南开大学严肃查处张爱民博 士论文抄 袭问题》一文中宣布:“原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2000届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为美国史)博士毕业生张爱民的博士学位论文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缘起—— —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的原因和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王树楠编《张文襄公全集》中的奏折(文中简称“甲”)与《光绪朝硃原批奏折》、《宫中档光绪朝奏折》所载张之洞奏折及邸报、《申报》上所刊张之洞奏折(文中简称“乙”)进行对照,发现有甲有乙有,内容完全不同;甲有乙有,内容部分不同;乙有甲无,遗漏甚多三种情况。并对以《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的《张之洞全集》中出现的诸多漏失进行了指摘。  相似文献   

4.
近读张琼《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求是》1995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张文],笔者深受启发,但对张文的一些观点和论述未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研究中,现实关怀与学术追求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早期的美国民权运动研究起源于美国黑人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传统,学者个人的背景及其现实关怀取向对民权运动研究也有深刻影响.在当时动荡、激进的社会环境中,美国学界的民权运动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和宣传的色彩,形成了注重现实关怀取向的特点.随着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新一代学者的崛起促进了民权运动研究向学术性主导的转变.大多数新一代的历史学家抛弃了为现实服务而继承了注重学术性的黑人史研究的传统,开始以职业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学术道路.在一定的现实关怀的指引下,他们不断求真、创新,注重研究的学术性,在民权运动研究方面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苗怀明先生在他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士论文抄袭案》(以下简称《抄袭案》,术批评网2004年12月4日首发)一文中,责拙作《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抄袭他的博士论文《公案小说史论》,并提出望本人对他做出正面回应。其实,根本需要苗怀明博士提醒,我自然会站出来学术界澄清事实,并公开  相似文献   

7.
2002年伊始,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0日)发表北京大学博士生晓声撰写的《北大博导抄袭,叫人如何不失望?———评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的文章和复旦大学曹树基教授就此事件发表的评论文章———《从王铭铭抄袭一事谈建立学术道歉制度》。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等也发表了不少相关的评论文章。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伦理,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学术发展,是学术界、教育界、期刊界面临的共同任务,也是本刊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之一。为此,本刊本期围绕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抄袭事件编发周祥森、黄安年、倪乐雄、任士英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借此深化和推动有关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 如何理解孟轲“万物皆备于我”的命题?历来说法颇不一致。近年来多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但也是人各为说,在性质的判定上,存在很大差异。令张季平同志又论及此事(《孟轲“万物皆备于我”辨析》,《文史哲》1984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张文)。张文不同意把这个命题看成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认为象陆九渊那样把“我”解释为“我心”或“我之本心”,并不符合孟  相似文献   

9.
重庆师院楚辞研究室主办的《楚辞研究与争鸣》——《楚辞学集刊第一辑》出版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学者三泽玲尔先生的《楚辞生成过程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和翟鹏举的《评张国光先生对(屈原列传)的十点质疑》(以下简称“翟文”,张文简称《志疑》)两篇,尤为楚辞学界所注目,为此,  相似文献   

10.
《新唐书·礼乐志》云: 文收既定乐,复铸铜律三百六十、铜斛二、铜秤二、铜瓯十四、秤尺一。斛左右耳与臀皆方,积十而登,以至于斛,与古玉尺、玉斗同。皆藏于太乐署。(中华书局版一册461页)《通典》所载张文收铜律为三百五十六加所亡之九管,共三百六十五管,合周天之数。《新唐书》作“三百六十”,疑误。但从二段文字中,皆可明确看出:张文收律及斛,与古玉斗、玉尺皆相符同。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人》中黑人的自我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看不见的人》中,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表现了黑人在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化现象,表达了对因双重身份(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而产生异化感的黑人的同情。本文探讨了《看不见的人》中人物的异化感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黑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桃花扇》中《寄扇》《余韵》出套曲作者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晋阳学刊》2013,(1):42-47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寄扇》、《余韵》出套曲与徐旭旦的《冬闺寄情》、《旧院有感》套曲分别系同一篇作品,其作者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徐旭旦的《世经堂诗钞》中,有50首诗作或全文、或部分文字抄袭自前人之作,这一发现为孔尚任是《桃花扇》中《寄扇》、《余韵》出套曲的唯一原始作者提供了新证。徐旭旦抄袭前人诗作与抄袭《桃花扇》套曲的手法也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3.
埃利森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洞悉美国黑人的遭遇与苦难。他从美国黑人的视角创作了长篇小说《无形人》,可以说这部小说是美国黑人历史的缩影。通过对当时美国黑人现状以及埃利森自身经历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思想与主题。同时,从对这部小说的分析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陈明芳 《学术界》2003,(1):140-151
20 0 1年 1月 3 1日至 3月 2 8日《中国文物报》就当前在科普创作中是否应当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严辞批评了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罗二虎著《魂归峭壁———悬棺与崖葬》(以下简称《魂》书 )抄袭拙著《中国悬棺葬》(以下简称陈著或拙著 )的行为 ,这一场讨论抨击了当前我国知识界和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抄袭歪风 ,为端正学风 ,铲除学术腐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布于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悬棺葬以其神秘而诡谲的风貌 ,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它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七十多年来一直为中外学者所瞩目。悬棺…  相似文献   

15.
《所罗门之歌》和《宠儿》是托尼·莫里森两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在美国白人强势的主流文化入侵面前,美国黑人的原生态文化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在这两部作品中,莫里森深切地表达了对美国黑人文化传统丧失的担忧,并以如泣如诉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精彩纷呈的美国黑人文化中丰富的口头传统、姓名文化和超自然现象,坚持不懈地对美国黑人文化传统的魅力与精神进行了挖掘与弘扬.  相似文献   

16.
~~《二度梅》、《金兰筏》版本著录订误@张文德  相似文献   

17.
《看不见的人》与《小癞子》等流浪汉文学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 (RalphEllison)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艾里森通过一个黑人流浪汉在寻找自我的流浪中 ,审视自我 ,探求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来反映美国社会中现代人的自我异化和生存困境 ,以及民族岐视和压迫 ,隐喻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通过《看不见的人》与《小癞子》等经典流浪汉文学的比较 ,可以领略艾里森创作手法、人物塑造及语言选择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型世言》第二十三回本事来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的素材来源 ,学人已有专门考述 ,其中尤以张安峰用力最勤 ,其《〈型世言〉素材来源》(连载于《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 1、2、3期 )详细考证了《型世言》的大部分素材来源 ,惟其间亦有考之未详者。如《型世言》第二十三回《白镪动心交谊绝 双猪入梦死冤明》叙靖江县民朱恺在启程前往苏州货贩时被友姚明杀死于文庙中 ,县令殷云霄计破此案。张文谓王圻《稗史汇编》卷二十八“殷云霁”条载有此事 ,《智囊补》卷九“殷云霁”条同 ,但此条未言双猪入梦及乌鸦鸣冤事 ,张文以明代公案小说之相类情节证之。此回实出于殷云霄文集《石川瀛洲…  相似文献   

19.
晁补之,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有《鸡肋集》七十卷;亦工词,今存《晁氏琴趣外篇》六卷.生于仁宗皇祜五年(1053),徽宗大观四年(1110)秋末,卒于泗州官舍,年58.时苏门学士中的另一位——淮阴张未正在陈州,闻讣大恸,为制《祭晁无咎文》(《张右史文集》卷四十五),并另撰《晁太史补之墓志铭》(《琬琰集删存》卷二),详述晁氏身世生平,元·脱脱等修《宋史》时,于主要行迹即依据张文叙次,再参照其他宋人有关笔记,谱成补之本传(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不过,上列资料颇有失误之处,后人不及细察,乃辗转引用,致生鲁鱼  相似文献   

20.
王伟在《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12期撰文《再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向外转"》(以下简称"王文"),就我对张光芒发表在《文艺争鸣》2012年第2期上《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以下简称"张文")商榷问题进行了反驳,认为我对张文存在着误读和扭曲。通读全文,笔者认为王文在文学理解上存在着诸多"非文学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文学与现实、文学与时代、文学批评与理论建构等问题上,从而对我所主张的"个体化世界建构"观点充满了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