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姚选民 《船山学刊》2014,(4):94-10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文化方面条件或文化结构条件的支撑。雷锋精神作为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之社会主义新文化因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之文化结构条件中的重要一环。雷锋精神于当代中国这一新的历史时空中出场,不仅有雷锋同志之思想行为或雷锋同志之精神上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且有近现代中国之国际时局巨变这一大历史视野下的历史必然性。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正奠基于它出场的这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多种高贵精神。雷锋精神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种。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同志之名命名、以在雷锋身上体现的精神为基础、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大事业与美好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崇高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特征,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现阶段弘扬雷锋精神,要以党员干部学雷锋为抓手,把握着力点,创新学雷锋的方式方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关键词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雷锋精神,是一种充满中华民族气息的共产主义精神。其含义:一、雷锋精神中,闪烁着中国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芒,这是它的本质属性;二、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以古老的黄河长江为源头的思想文化现象,也不能不打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印记,具有鲜明浓厚的古老东方文明和中国人生哲学的色彩。本文仅从雷锋精神所充分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思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代党对自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新认识。党领导人民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实现的,领导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化自信来自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共产党人的“心学”既有对传统心学的改造和转化,更有对传统心学的创新和发展,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是对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是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涵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又一次觉醒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经验总结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发展起来的。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重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和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文化篇。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在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以及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自觉意识。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必须走出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局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必须在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人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新自身发展,进而成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闪耀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蕴藉着丰富的理论贡献、深厚的人类情怀和明确的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由是观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武器,给予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上和“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和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脊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反思与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亦是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的源泉,是今日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切实地融入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国民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0.
齐霁 《兰州学刊》2000,(3):61-6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悠久岁月,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商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道德、特别是优秀传统商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终极关怀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理想支柱。这既需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正确认识和辩证分析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人学终极关怀的当代价值,丰富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内涵的内容,为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发挥文化价值和文化根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体现出工具理性特征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 ,体现出价值理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努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价值观紧密融合 ,这是文化现代化从而达到社会总体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既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在其自身内容的建构上,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发展性、开放性和人本性特征出发,认为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格局中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强调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要加强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以保持社会主义文化活力,要重视人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21,(1)
十月革命后,基于巩固和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需要,列宁在领导苏俄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意蕴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保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发展国民教育和科技文化事业、批判地吸收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新时代深入研究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对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正芒  李衍增 《中州学刊》2008,3(1):146-148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升华,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高度体现.湖湘文化的精华爱国主义、经世致用、民本思想、独立根性通过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3月21日至22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雷锋精神理论讨论会。与会同志对学习雷锋精神的意义、雷锋精神的本质内容、弘扬雷锋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如何学习雷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一、时代产生雷锋,时代需要雷锋 1.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有他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必然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雷锋产生的经济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是雷锋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又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这理论毕竟是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对传统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19.
1963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了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47年来,雷锋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何等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它都指人以方向、给人以动力、催人以奋进、激人以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全面认识、科学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和民主精华.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品格、精神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甚至腐朽的成分,也对社会的发展起严重阻碍作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以全面、辩证的态度区分精华与糟粕,去芜存菁,汲取民族传统文化中合理的、优秀的成分,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