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居住在祖国大陆上的高山族同胞,大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从台湾迁移到大陆上来的。1964年全国普查人口,大陆上高山族同胞有366人;1982年全国第三次普查人口,大陆上高山族同胞有1,549人。(据《一九八二年各民族人口》,《民族研究》1982年第3期,第80页)他们主要分布在福建、山东、安徽、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省市。在福建省的高山族同胞,据1983年统计,共有424人。大陆上的高山族同胞,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解放后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2.
台湾自远古以来,就和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省关系密切。最近,在研究漳州华安汰溪摩崖石刻中,有的人认为其中部分可破译为“吴战越战番”,有的人更据此,进一步认为:“高山族称为番族已有悠久的历史”, “高山族中的一部分民族也是古番族”,“现在从华安仙字潭译文获证福建在远古时期已有番族。那么当时有一支番族在战争失利后渡海避居台湾,成为今日高山族的一部分,看来就有可能的。”最后并结论说:“华安仙字潭图象文字,可以说是台湾高山族最早的文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20多年后,《台湾民报》作为反抗日本文化“同化”而在当时台湾仅存的中文报刊。它宣扬中国文化,支持祖国大陆民族革命,声援大陆的抗日战争,17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台湾高山族的先民主要来自福建。闽越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祭祀、巫占之风、宗教礼仪等也都随之进入台湾高山族人民的生活。这不仅丰富和补充了台湾高山族原有的宗教信仰体系,而且也为闽台两地少数民族的族缘联系提供了信仰纽带和丰富的资源,构成了台湾高山族特有的信仰和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5.
两岸教育交流与互动是沟通大陆和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随着祖国大陆对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就业政策的开放,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人数迅速增加,这对两岸人民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两岸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增强台湾青少年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如何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加大同台湾教育界交流合作的力度,做好台湾人民工作,让两岸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这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分裂国家法》是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法制化,其主要内容及特点充分体现了大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一贯立场,同时表明全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是海峡两岸的学者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台湾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成果,愈来愈受到大陆学者的关注。人们看到,台湾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不仅范围较为宽广,而且具有相当的深度,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大量论文。在研究和发掘古代传统哲学方面,台湾学者作了不少努力。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局以行政力量引导台商“南进印度”的图谋,不只是经济上的“南向”以对抗“西进”,而且是政治上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希望印度在扮演大陆替代市场的同时,结成“台日印战略同盟”,共同对抗祖国大陆。“南进印度”在岛内备受质疑,“南进印度”阻止不了台商西进热潮。  相似文献   

9.
台湾人文景观与中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我国文明开发较晚的一个省份。在我国中原与沿海地区早已迈入文明发展之时,台湾还处于蛮烟瘴雨状态。到了宋、元以至明末清初,由于天灾与战乱,大陆沿海住民大量移居台湾,这才给美丽之岛带来开发之机,使其政治、经济、文化慢慢跟上祖国大陆。台湾移民社会这种特殊的人文结构,决定了台湾文化主要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由较为先进的祖国大陆移植而来。随着大量移民的不断东去,“汉族人民从大陆带去语言文字、耕作技术,也带去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所以台湾文化是纯粹的中国文化。长期保留着汉族文化的传统。”①近四十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10.
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学界发生了一场所谓“台湾情结”和“中国情结”的争论。在这场时断续时的争论中,有人认为:中国情结只是中国大陆去台作家的创作意识,与台湾乡土作家无关。我以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台湾乡土文学实际的。所谓“中国情结”,是台湾作家和人民在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共识的基础上,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它是中华儿女爱国意识的表现。这样的爱国情结,不仅时刻萦绕于大陆去台作家的心头,而且鲜明地表现于台湾乡土作家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当中,陈映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从台湾考古发现探讨高山族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山族现有四十万人左右,占台湾总人口一千七百万的2%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还没有民族文字,因此缺乏对本民族历史的直接记载。对于高山族的来源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考古发现,以及民间传说和汉文等记载的材料。早在十九世纪末,台湾就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物,当时日人鸟居龙藏在研究台北圆山发现的新石器后,就宣称这些石器是马来人的遗物。①此后台湾各地还陆续发现有新石器和陶器,日人多称这些遗物系马来人自南洋传入的遗物。当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后台湾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针对台湾的鸦片问题,后藤新平提出了他的鸦片“渐禁政策”,在台湾实行鸦片专卖。这一政策不仅稳定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而且成为其向中国大陆推广的主要侵略伎俩。后藤新平亦因此而跻身于日本政治统治的核心,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行政权威。  相似文献   

13.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42-42
11月12日晚,“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以“中国台北”的名义签订了人世议定书。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已完成了相应程序。这样,WTO的成员由原来的142个增加到144个,其中来自中国的就有4个。他们分别是中国大陆、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中国人在WTO这个俱乐部里创造了一项纪录,WTO成员中第一次有4个与中国人有密切联系的“成员体”。  相似文献   

14.
日据后期出现的台湾新文学,同祖国大陆,以及当时世界上其他被压迫、被殖民的弱小民族的文学并无差异,既属于20年代以后,国际上崛起的反帝反殖新兴文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故在台湾新文学中,不仅有对殖民当局统治意识形态的抵制,还有对民族身份的坚守,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或公开或隐蔽地消解、颠覆、破坏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的各种“统合”措施和“同化”政策。这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就是以杨逵为代表的“台湾左翼文学”。虽然杨逵使用殖民者的语言创作,却仍然完整保留了强烈的“中国意识”及“台湾属性”,  相似文献   

15.
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与两岸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标准意味着财富和国际权力,它不仅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且是产业经营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围绕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日益成为市场主体间的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动态博弈。台湾尽管已发展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硬件的主要生产基地,但却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两岸合作可拥有巨大产业规模、创新研发能力、庞大的市场以及国际间讨价还价能力这四个制定并拥有技术标准的条件。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与大陆合作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实现历史性飞跃,成为拥有或分享技术标准者。两岸有可能从这一合作出发,由“中国制造”、“台湾代工”迈向拥有自主技术标准的“中国创造”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历时性地考察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乡土小说演变的过程 ,认为 2 0世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乡土小说虽有不同的特点 ,但都可以缘着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 ,找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共同“结穴” ,这种寻觅 ,对于两岸文化之根的整合 ,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文学的空间格局指的是当代大陆文学、当代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三块。在50年代到70年代“全球化”的缓慢进程中 ,大陆文学居于“全球化”边缘却居于民族文学的中心 ,而台、港、澳在现代文明与“全球化”格局中位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过渡地带 ,文学呈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变动的特点 ,它们是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中介点。中国当代文学的这三块空间 ,在世纪之交走向一体化 ,出现了构建“全球化”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家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他们一方面重新“诠释”了台湾区域文化,声称“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台湾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另一方面企图把中国文化与荷兰、日本等殖民文化,福建闽南、客家及台湾高山族等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同并列起来,削弱、贬低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把中国的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及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交往中相互间吸收的某些文化内涵,人为地拔高、扩大“台湾本土文化”等同为主体文化,以此来拼凑所谓的“台湾文化是在台湾产生的文化,是台湾人共享的文化”,“台湾本土文化是属于所有台湾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之一的“一国两制”的特定涵义就是: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在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一政策不变,以稳定地实行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繁荣。其间,祖国大陆同香港、澳门、台湾之间如发生矛盾和纷争,只要不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就只能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和程序,以和平的方式合法合理地予以解决。这样,一种罕见的政…  相似文献   

20.
1895年,一纸卖国的《马关条约》,把祖国的台湾省置诸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一时强使台湾与大陆分离开来。但是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始终同祖国大陆同胞休戚与共,息息相通。他们誓不臣佞,永不屈服。爱国的台湾同胞前赴后继,不断起来开展抗日斗争,使日本在台湾的统治者不得安宁。“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而“七七”事变则宣告中日战争的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台湾同胞亦全力以赴,同祖国人民一道参加了这场抗日战争,经过整整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战的战果是辉煌的。在这辉煌的战果里,就有着台湾同胞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