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圆有多大,取决于从圆心出发的半径有多长;世界有多辽阔,要从你上路的那一刻算起。小时候,妈只知道两个村子:焦古营和柳树营。前者是自己家,后者是姥姥家。她只见过、只认识一座山,叫做独山。如果抬头看到云霞在山腰间,就是"独山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中岗镇长安村姚湾村民组一处坡地里,有一个小小的坟茔,这是一座空坟,里面只是埋葬着一个4个月大孩子的衣物.然而,就是这座小小的坟茔,每天都会有很多孩子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虔诚地来这里献花鞠躬.  相似文献   

3.
他从小是一个顽皮的农村孩子,严格点说,是很多大人认为不可救药的那种孩子.他逃课,天天在山郊野外四处疯玩.人们不知道他玩什么,只知他厌恶读书,考试从不及格,经常浑身是泥,泥上还沾满树叶野草.后来人们更害怕和他在一起玩,因为他总是抓回各种各样的昆虫,甲虫、蝴蝶、蛾子……还有五花八门叫不出名字的稀奇古怪的虫子.他的父母软硬兼施,希望他能有正行,老师绞尽脑汁希望他改进,可是,大家的努力都是徒劳.在父母的唉声叹气里,他成为一个被正规教育放弃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张峰 《中国扶贫》2016,(21):36-38
"我认领1号,请接力""我已认领3号,请继续接力"……微信群里、手机"红樱桃·易善通"APP里,争抢的是1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愿.2个小时内,100个心愿被抢一空,平均1.2分钟就有一个贫困家庭的愿望被实现.这是我国第3个"扶贫日"当天,山东烟台市福山区扶贫办、爱心办联合开展的第二批"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微心愿"认领活动的火爆情景.  相似文献   

5.
殷卫 《老年世界》2006,(1):20-21
看电视台采访一对母女,女孩18岁了,可是因为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导致重度残疾,只能躺在床上。孩子的母亲数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着她。说起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女孩几次都哽咽了。母亲坐在旁边,紧紧握着孩子的手,看见孩子哭,就帮她捋捋头发或是轻轻拍拍她的背。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问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说如果有可能会帮助她实现。女孩没多想就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可惜永远都实现不了,可是我依然想说出来—哦想做我妈妈的妈妈。”这个心愿确实很新奇,  相似文献   

6.
大道无极     
王瑞林 《老人世界》2011,(12):38-39
无极县城西南200里,有一座山叫无极山。明《一统志》有以山名县的记载:“无极山在元氏县西35里,汉置县取此,上有无极神祠,并汉时封号隶书碑刻。”由此可知,无极县名源白无极山。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腕力     
8岁那年,我家住在一座小城。那时候,父亲故去一年多,排行老大的大姐15岁,在文工团里当舞蹈演员。留在家里的是母亲和她的5个孩子。5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才两岁,一大帮挤在一间屋里,睡在一铺炕上。不难想象,那么多孩子靠一个寡母,日子该是怎样的艰难。而偏偏在这个为每一顿饭都要犯愁的当口儿,我却得了一场大病,  相似文献   

8.
湖州     
任致远 《城市》2004,(2):58
太湖之南,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湖州. 湖州得名,当因地濒太湖之故. 湖州,北濒太湖水,南依莫干山,东达织里区,西至杭宁线,是一座独具"古、湖、山、河、镇"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  相似文献   

9.
甘肃岷县中心乡有座石头山,每天早晨都有四五个中年母亲拎着 水瓶和干粮,搀扶着一个头发花白、双目几近失明的40岁母亲蹒跚走 来,风雨无阻。 她叫刘素玲,两年前,她的孩子以每月300元租到大都市行乞,至 今音信全无。这些同命相怜的母亲思儿心切,每天从早到晚像一尊尊 雕塑,坐在光秃秃的山坡上向火车站的方向眺望。望断山川,流干了 泪水。这座山因此被当地人称为“望儿山”。  相似文献   

10.
崇山爆炸世界上第一颗细菌弹文/洪加祥这是江南一个绿油油、水汪汪的山地小村。四周山很多,但不太高峭。离小村2公里处的一个土坡上,有座远近闻名的庙宇叫山林寺。从高高低低的骑马墙林立的山林寺往下看,袅袅的佛烟烛气里,崇山村浮浮沉沉于五月麦穗扬花之中。崇山,...  相似文献   

11.
他从小是一个顽皮的农村孩子,严格点说,是很多大人认为不可救药的那种.他逃课,天天在山郊野外四处疯玩.我们不知道他玩什么,只知他厌恶读书,考试从不及格,经常浑身是泥,泥上还沾满树叶野草.后来我们更害怕和他在一起玩,因为他总是抓回各种各样的昆虫,甲虫、蝴蝶、蛾子……还有五花八门叫不出名字的稀奇古怪的虫子.他的父母软硬兼施,希望他能有正形,老师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希望他改进,可是,大家的努力都是徒劳.在父母的唉声叹气里,他成为一个被正规教育放弃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5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时,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巳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  相似文献   

13.
在波斯湾西岸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从沙漠里冒了出来,一幢幢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里常年干燥,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每天太阳一升起,就象一个火球挂在天空,直晒得无边无际的沙漠热气扑面.然而就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居住着一些阿拉伯人部落,他们分城市居民和游牧民两种.自从沙漠里涌流出大量的石油以后,时代变了,住在沙漠里的游牧民纷纷迁往城市或工矿区,汽车代替了“沙漠之舟”骆驼.现在当你坐在汽车  相似文献   

14.
在外公离开的这些日子里,凌一凡继续画着漫画,她从一开始因为微博的关注,感到无措和感动,慢慢变成了坦然。她本来也只是想帮外公完成最后一个心愿,“只是全都是来自陌生人的,这感情太重了”。  相似文献   

15.
3与4     
1968年春天,美国有个名叫罗伯·舒乐的先生"怀了孕"。不过,他怀的不是一个普通的胎儿,而是一个梦想: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透明的水晶大教堂,一座人间的伊甸乐园。"很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菲力普·琼森听了他的梦想之后说,"这样一座伊甸园并不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而是资金的孩子,至少要耗资700万美元,请问,你的钱在哪里呢?""我的钱在别人的口袋里。"舒乐博士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井冈山是一座特殊的山,朱德题写的"天下第一山"的碑刻令它陡增睥睨万山的气势,以至于傍山而生的这座同名的城市,也隐藏在它茫茫的山影中。从青年毛泽东在井冈山上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中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历史仅仅走过了22个年头。井冈山以惊鸿掠影般的姿态闪耀在国家、民族史册上。在小学课本里,当共和国一代一代稚嫩的孩子开始想象"八角楼上的灯光"、"朱德的扁担"时,透过那些纯真的眼神,井冈山注定会成为孩子们一生不能磨灭的记忆。当长大了的孩子们开始寻找自己的童年记忆时,尘封的历史于刹那间复活,而井冈山,还会是想象中那般"风雷动,旌旗奋"么?如今,翠冈依旧,故迹长存。毛竹年年绿,云霞日日生。山下这座同名的城市也在悄然生长,早已落成的井冈山机场、火车站、革命博物馆有着不逊于大都市的外观气度,进驻的国家干部学院赋予了井冈山"革命圣地"的荣光,中信的大手笔投资,大大小小从中央到地方的演出团体争相登场,各路媒体四方云集,每年数百万游客远道登临,井冈山正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井冈山市长王晓峰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现在的井冈山已经不仅仅是‘红绿双色’了,它是红、绿、蓝、金、古五彩,红色朝圣教育之旅、绿色观光之旅、蓝色休闲之旅、金色成功之旅、古色民俗风情之旅。"五彩井冈也许只是井冈山营销策略中的着力点,但这座山与这座城市,注定将成为一个革命圣地的新版本。  相似文献   

17.
阿冰 《伴侣(A版)》2011,(2):49-49
正有甲乙两个人找到上帝请教怎样才能成为天使,上帝派他们到一座大山上去考察,约定十年后再相见。他们一道攀上山顶,发现整座山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株草。他们都从内心里感到了不满意。甲发了一通牢骚后就愤然离去,乙则去别的山上采撷来许多各种各样的种子,把它们播种到了荒山上。  相似文献   

18.
絮语:我们正身处一个嘈杂的社会,这座令人很难静下心来的现实世界,却是我痴迷音乐的原动力。记得刚刚来到南昌的时候,我还是十多岁的孩子。从父亲所在的部队大院,突然进入另一座城市的生活,接触不同的人群,老师、同学、邻居、陌生人,在他们面前的我总是害羞的,低着头,不敢张望。我只记得,很多个那样惶惑的时刻,是耳机里的声音给了我安慰,齐秦、王杰……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远行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往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  相似文献   

20.
张峰 《中国扶贫》2016,(21):39-40
沿着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新铺砌的"驿道"进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山草房,随着地势起伏,错落有致地排布.有些房屋已经改造为农家旅馆或餐厅,开始迎客.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澈,质朴的村民们在溪边洗衣服.村中银杏林一片金黄,古屋古树古色古香,水车、轱辘井引发出无尽的乡愁,俨然一幅"画里乡村",一个"梦中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