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是指近年来,理论界有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产生着异化,甚至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政治上的异化,而且有经济上的异化。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还硬说它是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这不仅涉及到对马克思使用的“异化”概念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看待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异化论”到底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异化论”根本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理由是: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为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其立意也许在当时还有一点新意,然实则根本就没有超越理论界总结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性是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发展性(即所谓的三性)这一定论。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反道德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非道德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是两种主要的立场.道德评价的正当性、剥削与正义、革命与道德是三个主要的争议主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伦理学上不存在"反道德论"问题,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反动性的批判是与对无产阶级道德的进步性的颂扬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时,有的论者把它归结为实践唯物主义而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它的“偏离”或“附加”,有的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根本否定”实践唯物主义,有的断言两者不能同构。这些不同的说法的共同点是:对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义作二律背反式的理解。笔者认为,就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行程而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同阶段;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而言,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主体维度(或主体论维度)对世界的理  相似文献   

5.
姜佑福 《社会科学》2013,(9):118-125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所谓研究方法问题,决不仅仅意味着某种工具性的研究手段,而是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方法的差别意味着视野的转换,不同的研究方法开启出不同的学术研究主题和领域、观点和流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关方法的重要理论论争主要包括:马克思经典文本在解释学上的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争。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进路呈现出来的、初具规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流派主要包括: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生存论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与党的工作重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着力解决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战略地位、目标任务、实现途径以及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文化理论成果.这主要包括精神文明论、特色文化论、先进文化论、文化国力论、文化产业论、和谐文化论和以人为本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活动的有意志性、有目的性的关系问题,既是困扰着人类实践的重要难题,也是困扰着历史哲学和意志论的“根本难题”。过去,我国理论界一般只是在批判唯意志论或论述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时才涉及意志,许多人对意志的认识单纯停留在拒斥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水平上。近年来,有的学者从认识论等角度对意志问题进行了不无意义的探讨,但由于对意志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意志论缺乏深层的历史源流考证与分析,结果导致在诠释和判定意志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意志论时,歧义丛生。因而,如实地考究西方意志论从古希腊到马克思形态…  相似文献   

8.
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发展观的理解 ,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关于“一元单线论”。所谓“元” ,是指关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论述 ;所谓“线” ,则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线索 ,也即社会发展道路。“一元单线论”将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简单化 ,把社会形态的单线递进视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普遍的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教条化的理论不仅混淆了历史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道路 ,而且以单因论和直接决定论倾向来诠释马克思的一元论历史发展规律 ,其结果是使马克思主义僵化得难以令人信服。因此 ,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应首先破除陈腐的教条 ,剔除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定性二人之间的差异。透过《共产党宣言》的"三个稿本"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分工、无产阶级革命等核心理论问题上的写作视角确有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涉及他们政治、哲学立场的根本。并且,这些差异展现了二人的优势互补与相互合作,恰恰表明了他们各自的理论贡献。所谓的"差异论",本质上就是"贡献论"——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通力合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姚纯嘏一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理论归宿,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成长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史观具有特殊地位;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根本的是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  相似文献   

11.
(四) 朱光潜的“总纲”和唯物史观原理的区别在上面的第二节和第三节里,关于朱光潜为了他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总纲”,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言论来加以附会;并引用了斯大林的言论来加以批评。我们关于他的引用、论述和批评,作了初步考察,也引用了经典作家其他有关言论,作为佐证。我们认为朱光潜的所论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是显然不同的;他的“总纲”和唯物史观原理是有根本区别的。我们现在把上面已经谈了的两者的根本区别之点,分述如下,然后再论及其他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极力宣扬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扰乱了思想,助长了动乱。认真剖析这种“过时论”的反动实质,进一步认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危害,才能维护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地位,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源于时代、高于时代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思想基础。胡玉衡在《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方法论》(《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曾作出这样一个武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所谓“封闭的思想体系”。这个无知的谬说,对于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年轻人,可能具有一定迷惑作用。而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适合中国国情”论,在逻辑上也是以这个谬说作为立论根据的。让我们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若干基本事实,便可见到他们这个以最新科学术语装璜起来的伪断,距离真理究竟多么遥远。因此,本文的重点,乃在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评价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发展动力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两部分组成。经典马克思主义动力论主要包括根本动力论、直接动力论和合力论等三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发展实际,经历了统筹发展动力论到改革开放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再到科学发展动力论四个阶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内涵,实现了其自成一体的发展。科学发展动力论从方法论视角吸纳改革开放动力论、创新动力论等实践成果,在更高层次上回应了统筹发展动力论,对推进当代中国乃至全球发展都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理论界在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宣扬一种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全面异化,因此必须用关于异化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还把这种观点加到马克思主义的头上,说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范畴,社会主义异化论在马列著  相似文献   

17.
赵威 《江汉论坛》2012,(7):115-119
取消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是一种达到背弃党的地步的机会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不相容的。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与当时的中共中央在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产生了重大分歧,其中也不乏错误的主张,但他的错误并不是取消主义性质的错误,而是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错误或从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出发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颇为流行。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再认识”的基础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再认识,,认识的目的是什么。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正是利用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方励之就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去的东西……它象一件穿旧的衣服一样,必须把它脱下来。”显然,他们所谓的“再认识,,只不过是马列主义“过时论”的代名词,是要用他们那套“新理论”取而代之,进而达到他们否定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整体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整体性仅仅是解读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方式.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一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遵循着事实判断,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认知和行动理论;遵循着价值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设想.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体现为革命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胜利问题历来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核心和热点所在是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说”与马恩“几国同时胜利说”(以下简称“一国说”和“同时说”)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此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即“否定论”和“传讹论”。前者认为,列宁的“一国说”否定了马恩的“同时说”;而后者则认为“一国说”原本就是马恩的观点,而“同时说”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后人的臆造和讹传。看来,这两种认识各执一端,都有偏颇。因此,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对恢复马列主义理论的本来面目,对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肃清所谓“误会论”、“失败论”、“趋同论”等错误思潮,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