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兄弟是中国现代 史上的风云人物。茅盾是现 代文学大师,以一部《子夜》 名彪史册。新中国成立后曾 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 席;其弟沈泽民,曾留学苏 联,回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宣 传部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 局委员兼鄂豫皖省委书记、 中共中央委员。茅盾兄弟之 所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与他们的母亲陈爱珠的哺 育和教诲有着很大的关 系。茅盾在晚年曾深情地 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茅盾研究的不断深入,理性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论者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在理性对茅盾小说创作的良好影响上作文章,而对理性因素的过重给茅盾小说艺术上带来的某些不足,不是忽略不谈,就是一笔带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曾讲过一段话,我觉得对于我们全面地评论茅盾的理性小说很有借鉴意义。他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美学代表人物丹纳的艺术社会学对茅盾“为人生而艺术”理论的建构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丹纳艺术哲学核心内容的三决定论直接影响了茅盾“时代观”的形成;其次,丹纳美学中最重要的人的概念与茅盾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出一辙;最后,丹纳的三段式纯客观批评法曾被茅盾用以校正中国传统主观文学批评论。总之,丹纳的理论,为茅盾的人生时代观朝着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茅盾诞辰110周年。茅盾一生撰写发表1400多万字著作,翻译240万字,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和大文学家。茅盾早年参加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  相似文献   

5.
笔者主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阐述茅盾在中国文学上的卡里斯马地位,认为随着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包括茅盾在内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家的卡里斯马地位受到动摇,但如果从历史上看,茅盾曾经因为其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杰出贡献而确立了其卡里斯马地位的话,那么在当下,茅盾依然可作为中国文学批评生发意义和秩序的重要源泉之一而具有当代价值,因而他依然是我们时代的卡里斯马,虽然由其所生发的意义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茅盾生活道路和生平史迹时,不能不涉及他的母亲陈爱珠(1875—1940).茅盾生前的回忆录曾对母亲有许多详细生动的往事叙述,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但是,关于陈爱珠晚年和逝世的情况,除孔另境《一个作家的母亲》一文外,几乎鲜为人知.现将近年调查所得整理如下,供海内外茅盾研究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镇,是浙江省杭嘉湖水乡的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古老市镇.她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乡.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小学时代.茅盾在进小学学习以前,曾受业于自己的父母.当时,沈家的大家庭里有个家塾,老师是茅盾的祖父沈砚根,教的是《三字经》、《千家诗》一类的老书,而且教学也很随便,很少去管学生.茅盾父亲沈永锡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他重视新学,酷爱数学,对茅盾祖父在家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不赞成.因此,没有让茅盾进家塾学习,而是亲自选择了《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录的《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一些新书,让茅盾母亲陈爱珠教授.所以,茅盾的父亲和母亲,就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8.
作为革命文化活动家,茅盾在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三个年头,曾风尘仆仆,跋涉万里,来到新疆,开展以抗日救国为内容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在从一九三九年三月至一九四○年五月的短短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中,茅盾在党的领导下,身兼数职,热情讲学,勤奋工作,传播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培育各民族的有志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艺运动,推动抗日救国高潮,对新疆的文化建设作出了有力的贡献。茅盾在新疆的革命文化活动,是他一生整个革命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茅盾研究中不可缺少、不能忽视的内容。由于  相似文献   

9.
《鲁迅全集》新版六《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题解”谓:“‘左联’的解散曾经由茅盾征求过鲁迅的意见,鲁迅曾表示同意,但是对于决定和实行这一重要步骤的方式比较简单,不够郑重,他是不满意的。”题解的意思似乎是说,鲁迅曾向茅盾表示过同意解散“左联”的意见。这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茅盾早期文艺思想仅仅归结为倡导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或仅仅看到他所爱的自然主义的影响,那是并不全面的。茅盾晚年曾回顾自己跨上文坛之后最早形成的文艺观,其中就有提倡新浪漫主义的主张。他认为新浪漫主义也“显然强烈地影响了我以后的文学活动”。因此,正确评价茅盾提倡新浪漫主义的主张和这一主张对他的文学活动的影响,是值得重视并作一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茅盾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及文化成因汪亚明中国新文学是在西洋文学的启发下产生的,现代文学史上每一位成功的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外国文学的滋养。向西方学习,创造我们民族的新型文学,曾是中国现代作家的自觉追求。茅盾就是继鲁迅之后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追求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2.
陈芬尧,浙江嵊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7月与2011年4月,他两度出席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加入了学会,并被选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陈芬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中文系学习,师从吴国群教授等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其师及高校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与熏陶,他喜爱上中国现代文学,酷爱鲁迅、茅盾研究,于后者尤为用力.他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仅茅盾研究的笔记就达100余万言,另有数十万字的鲁迅、毛泽东的笔记.大学毕业后,陈芬尧仍孜孜于茅盾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十数年如一日,搜集齐了全套43卷精装本《茅盾全集》,以及自茅盾研究始至当下学者的100多部茅盾研究专著、论文集,令专门从事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感到惊叹.他还与诸如孙中田、朱德发、袁良骏、万树玉、庄钟庆、李岫、王嘉良、万平近、唐金海、丁帆、钟桂松、钱振纲等二十多位著名评论家、文学史家建立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虚心求教.陈芬尧在攻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文艺理论与文学史著之同时,厚积薄发,在《茅盾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粤海风》《文教资料》等刊物上发表了《茅盾与马寅初》《本世纪以来茅盾研究综述》《茅盾曾和鲁迅有过论战?——质疑鲁迅和茅盾关系的几种"新论"》《一个时间问题献疑——从"茅盾学"大视野试谈我对茅盾研究起点的一点浅见》等茅盾研究及其他学术、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评复旦本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隐匿》等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文摘卡》转载收录.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茅盾早期文艺思想仅仅归结为倡导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或仅仅看到他所受的自然主义的影响,是不全面的。茅盾晚年曾回顾自己跨上文坛之后最早形成的文艺观,其中就有提倡新浪漫主义的主张。他认为新浪漫主义也“显然强烈地影响了我以后的文学活动”。因此,正确评价茅盾提倡新浪漫主义的主张和这一主张对他的文学活动的影响,是值得重视并作一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通缉”沈雁冰的呈文大革命失败后,茅盾受到国民党右翼分子的“通缉”,这是学术界都知道的事。但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下达通缉令的,却还没有见到过确凿的文献。茅盾自己在回忆录中也只是笼统地提到这件事,没有列举具体文件。我在拙作《茅盾年谱》中也没有细加交代。据我所知,前几年曾有人作过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负责同志也曾借公出之便,着力调查,希冀获得文字证据供陈列之用,但并未能如愿。最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一份福建政务委员会的呈文,初步接触到有关这一事实的线索。为了帮助学术界了解有关具体情况,现将原呈文抄录如次。(由于原件有模糊处,故凡难于辨识者只好以“○”代替。)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湖州府中学堂、嘉兴省立第二中学堂和杭州安定中学三所学校里度过的.中学时代的生活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对于他的母校、老师以及学生时代的生活,他曾在许多文章中有过记述.这里,我们就去年九月在杭嘉湖一带调查的情况,对茅盾中学时代的某些史实,加以补记或阐释.  相似文献   

16.
茅盾以他反映整整一个时代的文学巨著,饮誉中外,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的名字早巳传遍五洲四海,他的作品曾被译成了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①被世人尊为“世界文学大师”,②被学者誉为“茅盾文学”。③茅盾能建立这一宏伟的丰碑,是时代造就的,是他“为人生”的文学观所建树起来的。在西方研究文学者看来,“文学是人生的反映(Reflection)”,④也就是当时人们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茅盾是‘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个评论家”,这是符合实际的。早在二十年代初叶,茅盾就曾发表过《春季创作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创造〉给我的印象》等重要文章及多篇《通讯》和《文学界消息》,及时地评沦了“五四”时期陆续涌现的大批作家作品,热诚地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从他一九一六年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叩文学的门”起,就把文学与社会人生牢牢地挂在一根线上。他也曾提倡过左拉的自然主义,那是为了反对面壁虚构、脱离现实的旧文学;他也曾鼓吹过罗曼·罗兰的新浪漫主义,那是因为他相信它“能够补救以往文学之不足而综合地反映人生”①。“为人生而艺术”,始终是茅盾接受这种种主义的基石,也是他半个多世纪文学生涯的奋斗目标。本文将从他的早期小说创作入手,探讨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方式。文学为人生,表现人生,批评人生,改造人生,是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茅盾在大后方度过了抗战八年的大部分时光,大后方因此成为茅盾抗战时期作品的重要表现对象。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民众的精神面貌在茅盾的作品中得到了形象的反映。茅盾的作品侧重于表现大后方的阴暗面,个中原因在于茅盾一贯的左翼立场、国共两党对茅盾的不同态度以及茅盾居留和书写大后方时间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基于革命斗争和工作的需要,茅盾曾使用过许多笔名(别名)从事文学活动。因而,整理、辑录他的笔名,便成为对茅盾的创作和文学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有关这方面,过去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印行)、上海古旧书店的《笔名别名索引》等,都曾做过一些工作。文化大革命后,艾扬的《茅盾名、号、别名、笔名辑录》(《文教资料简报》总第64期)收录得较详;稍后查国华的《关于茅盾的笔名》(《山东师院学报》1978年第3期),则又把茅盾的部分笔名较为具体地落实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