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人民法院、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公安机关看守所和派出所等刑罚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和有关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的法律监督.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主要由监所检察部门承担.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 ,由于其相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不同朝代可以传抄、沿用。而社会主义必须彻底废除旧刑罚 ,创立新刑罚。但是 ,不管旧刑罚还是新刑罚 ,作为法律文化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历史的联系。社会主义的刑罚适用在法律文化方面对封建社会刑罚适用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对封建社会“刑礼并用”治国方略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封建社会严惩贪官污吏为我们反对腐败提供了历史经验 ;封建社会对死刑的慎用对我国改革死型制度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刑罚的法律效果本应包含社会效果,但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二者是并列关系.刑罚的法律效果不等于机械适用法定刑,而是在法定刑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刑法原则、刑法精神、刑罚目的、量刑制度等因素确定宣告刑.刑罚裁量的法律效果注重的是刑罚的法治目的、正义价值与长久效果,其实质是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以犯罪行为与行为人为中心确定刑罚的轻重;刑罚裁量的社会效果立足于刑罚的工具思想、秩序价值与当前效果,其实质是在“法律、政策、政治”的博弈中选择了“政策、政治”,在“权利、权力、利益”的权衡中倾向了“权力、利益”,在“正义、秩序、效益”的冲突中迎合了“秩序、效益”.刑罚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发生冲突时,选择法律效果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蒋铁初 《北方论丛》2005,(2):152-156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精神病人享有刑事处罚的特殊待遇.对精神病人刑罚的减免总是与特定的犯罪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这表明精神病人是否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不是法律所关注的根本问题,应否给予犯罪精神病人刑罚减免,主要考虑因素是这一减免是否会对封建社会的基本统治秩序造成损害.法律对精神病人按病情轻重进行分类并给予相应的优待措施,对间歇性精神病人无论是犯罪时患有精神病还是审理时患有精神病都按精神病人给予优待,这一做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礼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法律条例上升到礼仪层面就演变成为礼法关系.由于我国古代刑罚受礼法文化的强大影响,随着朝代的更替,刑罚也得到发展和充实."礼法并用""弃礼重法""礼法合流"以及"礼法结合"是礼法关系演变的四个主要阶段.在上述礼法关系的作用之下,一些不同的刑罚相继而出并不断发展.这既为我国古代刑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我国今日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刑罚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刑罚的作用一直受到权力的控制,并且是其表现方式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与为庆祝权力的胜利相联系.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是文艺复兴时期刑罚的残酷与虚伪及马洛在戏剧作品中对它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区矫正的法律属性,主流观点是将其看作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一种行刑方式.然而,笔者认为,依这种观点构建中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存在诸多弊端.社区矫正不属于刑罚执行方式,不宜纳入刑罚体系,它应当是现有刑罚执行制度以外的一种全新的犯罪预防模式.社区矫正与刑罚执行有着本质的不同.社区矫正的主体是社区,不必拥有刑罚执行权,其实施的内容是矫正,不是惩罚,其矫正的对象也不仅限于罪犯.社区矫正与现有刑罚执行制度没有冲突和矛盾,不用对既有法律作大的修改.  相似文献   

8.
许春清 《兰州学刊》2004,(3):161-162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具体而言,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法本质是法之为法的原因和根据。法学理论通常从本原、价值和作用三个角度阐释一般法的本质。所谓一般法,是指抽象的、整体的和静止的法,而刑法是一个具体的部门法,是一个活法,它既有明确的表现形式,也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并以认定犯罪和裁量刑罚的动态过程影响社会关系,建立、维系一种特定的社会秩序。实际上,法的作用、价值和本原是依次递进的关系,是法的本质在不同层面的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法律边疆地区的制度结构依然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构成的二元结构,对该地区的刑罚运行构成了明显的制约。以民族国家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刑罚压制思维过于强调正式制度的作用,无法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进而使正式制度无法有效展开,因而应当受到清理。以刑法谦抑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刑罚治理思维,强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有效对接,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刑事冲突,而且有利于增强正式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因而应当得到提倡并且能够通过建立商谈与妥协理论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10.
对犯罪人的心理矫治是心理学干预和预防犯罪行为的重要方法,但在这一工作中还存在措施疏漏、矫治无效甚至相关人员失职渎职等诸多问题.刑事法治要求,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矫治工作必须纳入刑事诉讼的领域,达到法律适用上的统一性并坚守形式理性.因此,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必须对针对犯罪人所进行的心理矫治活动加强法律监督,以确保刑罚执行的统一性、严肃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反黑法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刑法>条文到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再到<座谈会纪要>等几个阶段.目前的反黑法律存在着立法缺乏超前性、罪名缺乏完备性、罪状缺乏专业性、刑罚缺乏科学性等不足之处.可以借鉴美、意等国反黑法律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规定.从增强立法的预见性、提高罪名的完备性、完善罪状的专业性、优化刑罚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各国的刑罚史来看,刑罚都是由野蛮向文明、残酷向人道、严厉向轻缓进化着的.那么,刑罚轻缓化的原因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原因对刑罚轻缓化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刑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是推动刑罚轻缓化进化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刑罚的人道性、谦抑性和有限性是推动刑罚轻缓化的内在动力,构成了刑罚轻缓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刑罚不仅是制裁犯罪的措施,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公民个人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犯罪行为侵害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国家迫不得已运用刑罚来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正常运行,并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国家正当运用刑罚权的逻辑标准是其他法律部门已不能有效调整的行为,如果不对其动用刑罚,国家法律制度就会崩溃;实践标准是社会普通民众的容忍度,即社会民众普遍感到不用刑罚调整,自己的基本权利就会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4.
刑罚理性支配现代刑罚制度的运作。它用规则设定刑罚活动的基本轨迹 ,刑之法定提供适用刑罚的确定形式 ,刑与罪相应保证刑罚公正和刑罚权的安全行使。它兼顾刑罚个别化、刑罚经济性等效率取向 ,将其限制在规则的底限。刑罚理性还确认刑罚“场”的存在 ,强调各种作用力的整合、平衡 ,并在法律中注入感化、教育超出惩罚的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5.
彭辉 《东南学术》2005,(3):127-133
国家的刑事政策以发挥刑罚惩罚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为目的,而科学地行使刑罚权,充分发挥刑罚的作用是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刑罚权理论的逻辑前提命题进行分析并深入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刑罚权分化予以思考,最后探讨了刑罚权分化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刑罚作为抗制犯罪的有效手段和武器,在预防、遏制、惩罚犯罪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刑罚在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为了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刑罚的价值,充分、有效地发挥刑罚的正价值,实现刑罚的目的,有必要对刑罚的负价值与非价值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傣族的刑事法律是维护傣族封建领主制秩序的重要法律,其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定,反映出傣族法律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法制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百份判决书的统计分析表明,交通肇事赔偿影响量刑的轻重和刑罚的执行方式,赔偿情节对量刑的影响重于法定情节,并且个案中赔偿因素的权重差异悬殊.上述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法律基础,但均欠缺坚实的法律或法理支撑.应当将赔偿情节法定化,完善限制自由刑体系,增设罚金刑、资格刑以及保安处分,并且顺应刑罚改革的趋势,进行赔偿刑试点.  相似文献   

19.
刑罚制度之设立既有防恶于前又有惩恶于后的法律功能,而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在其设立、实施过程中,人性的痕迹非常深刻,无论从刑罚实施的受体还是立法者的主观导向,都把对人性的打压和保护作为一种平衡手段。从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楚地发现,刑罚对人性的考量是中国古代法律伦理法倾向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文明进步幅度与对人性认识的高低有着较强的关联:先秦时期以摧残人性为刑罚惩戒的基础;在封建法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性力量之张扬是酷刑主义向轻刑主义转变的重要因子;而其中过于重视人性保护,又使得封建刑罚制度偏离法律建设轨道,在伦理法的道路上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20.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尽管存续时间较短,但由于其处于唐宋交替之间,使得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也体现出这一特点.通过探讨五代时期刑罚制度的变化,进而说明这一时期刑罚制度的特点及它对宋代刑罚制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