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格非 《学术研究》2006,(10):93-97
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马丁·麦乐西在北京大学就公共史和环境史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介绍了公共史在美国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学院派历史的异同。在谈到环境史时,他主要介绍了两个内容。一是汽车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认为汽车不但塑造了美国的城市,还改变了美国的景观。二是美国环境正义运动,认为从民权运动借鉴的权利观念为环境主义运动吸引了新的支持力量,扩大了它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美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方向。马丁的演讲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对中国环境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梁启超说过两千年封建史学不过帝王将相的家谱,然降及近代,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中国史学则转捩为偏向国家与人民叙事,并由此分别衍生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学科,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于代表国家、治理社会的政府的关怀。旧中国政府的政治品质固然毋庸讳言,但其施政过程本身就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  相似文献   

3.
吸血鬼史     
  相似文献   

4.
詠史     
莫怪阮公横白眼。当年枉自哭途穷。知音除郤中嵇散。只合苏门啸碧空。  相似文献   

5.
詠史     
十万横磨气未平。帝含笑向梁城。韩彭但解求分胙。廉兰焉知废内争。军令未诛林父罪。合从犹倚信陵盟。庙谟深远非吾事。栋折榱崩已有声。薪膽君臣霸气豪。寃禽塞海亦无聊。北门锁巳金汤尽。东晋兵馀草木骄。大渡早知分玉斧。五溪无处认铜标。苦将泪眼新亭上。相送虞渊落日遥。  相似文献   

6.
7.
8.
生态环境史     
主持者言:本组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它们所讨论的问题拥有一个共同的学术指向和视域,这就是:考察不同社会-生态环境下人类生命支持和防卫体系的历史形态,以及社会和个人对灾害和疾病的政治、文化与心理反应。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年景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计,而且关乎社会治乱。古代科技水平低下,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遇到旸雨不时、旱涝踵至,不仅农民深感忧惧,统治者亦心怀怵惕。从很古老的时代开始,人们就把旱涝灾害视为上天的惩诫,每逢时雨不至、禾稼枯槁,或  相似文献   

9.
严正 《晋阳学刊》2013,(2):64-69
自20世纪初经学的神圣地位被取代,经学研究被西方所创立的学科系统所分割,传统儒学研究成为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导致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传统的儒学史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景象。其实不论先秦子学形态的儒学,还是宋明理学,都可以解释为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存在形态。今天我们将经学史与儒学史统一起来,作为现代儒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方法,对于把握儒学的本质,探讨儒学复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杲文川 《学术界》2005,(5):290-292
在“海峡两岸台湾史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学术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台湾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就我国台湾史研究的意义与现状谈些看法与意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建国以后,我国曾经重视过台湾史研究。1956年,近代史研究所刘大年、丁名楠、余绳武合著出版了《台湾历史概述》。1961年,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之际,在厦门市召开了“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全国学术大会,学者们写出了大批论文,出版了相关图书。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研究郑成功儿子郑经那段历史被认为是配合蒋介石反攻大陆而遭到无理批判。“文革”中,台湾…  相似文献   

11.
詠史     
要害年来赂丧亡。金绘倾国苦相偿。谋曹鬼自争新故。救赵人方议短长。空向市驴呼今仆。坐看屠狗化侯王。汉廷亦有河南守未肯腾章荐洛阳。民力中原已不支。诛求入骨恐非宜。西园自议葡萄价。南内方催芍药词。李广一钱应未值。陈平六策本无奇。山东大贾真痴绝。心计区区到鹿皮。江左长城祇自摧。咸阳一炬总成灰。噬脐事业无生气。尝胆君臣愧霸才。西极未闻  相似文献   

12.
中亚民族史     
南京大学魏良弢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亚民族史"(项目批准号:02AMZ003)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最终成果是专著《中亚民族史》.  相似文献   

13.
南燕史考论     
考证论述了十六国时期定都于山东青州广固城的南燕政权的兴衰史,总结这一割据王朝令人深省的速兴速亡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民国史研究     
主持人语中华民国史研究近年来成为历史学门类中有目共睹的显学。抚今追昔,该学科领域由开拓者寥寥,洵至研治者影从,最终演成蔚为壮观的民国史研究大军。据说近代史研究大军中,十居七八为民国史研究者,如果考虑到庞大的硕士生、博士生群体,该比例或不止于此。揣测其故,或不止一端。要言之,文献易寻,资料易读,师长易伴,殆不出此数端。然学问之事,究不可以人数论之,尤不可以"人多力量大"自娱自乐。其中,偏狭之  相似文献   

15.
戏剧史札记     
昆曲“不提防”的流行时代很早,绝对不是到了道光衰世才唱起来的。而且也不限于苏州、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各地都传唱此曲。《北饯》《回回》两折戏,实际上均出于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杂剧《十面》不属《千金记》,而是艺人据元人散曲创制的“大十面”。清军平定三藩乱后,陈圆圆确实在昆明三圣庵安度了晚年。从刘墉《现剧》诗16首,知他是一位昆曲爱好者,是观剧的行家。  相似文献   

16.
17.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全球史"转向,既是全球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学科发展的内在理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理论方法,从长时段、大范围考察多文明互动的历史格局,通过超越狭隘的"中国中心观"考察多文明互动过程,以及互动双方或多方"中心-边缘"观念的变化,有意识的摒弃"中心"意识和"我者"意识,以一种"鸟瞰者"的姿态观察"我者"和"他者"在多文明互动中的历史,重视"他者"在"我者"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考察的结合,依托中外文化交流史差异化的微观历史个体,来折射宏大历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全球史"转向对以往许多问题可以作出重新阐释,从而进一步拓展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会通民国史深化苏区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维埃运动史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华民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苏区史与民国史的研究,长期以来呈现不同的消长之势,不相往来的状况尚无明显改变。当代历史研究和著述的一切真正的进步,取决于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者自身观念、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苏区史研究同样如此。对治苏区史者而言,会通民国史,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互为照应、协调综合、整体把握、融会贯通的视野和思维,是一个亟待重视并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实现创新从而进一步深化苏区史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鞍山史话     
今天的鞍山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座绝无仅有的特殊城市。  相似文献   

20.
燕国史简说     
燕国的历史,仅从周武王封召公于北燕算起,至公元前222年秦灭燕止,历时八百余年,延传四十二王,是中国古代史上地处北方历史悠久的一个诸侯王国。由于时代久远,史文阙佚,燕国的历史面目,史家仍为之茫昧,至今还难以理出一个清晰的始末来。本文试对燕国史始末做一略说,以期人们能够有一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