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人们的法制观念等。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开设了法律基础课,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法律基础知识,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据了解,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重视课堂上法律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1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社会法律现象和国家法律制度的根本看法,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知识、观点、思想、态度和要求。按照其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法律心理、法律思想和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是法律意识的最低层次,是直接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人…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要素、法律意识作用、法律意识现状的分析,认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正面和负面作用。为了激发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面作用,抑制负面作用,提出了从大学生法律意识形成的主观途径和客观途径入手:从主观上看,大学生法律意识应该从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到法律意识形态方面来逐步完善;从客观上看,要从加强学校教育与和谐法治环境方面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浅论更新诉讼意识王青方诉讼意识是人们关于诉讼及诉讼现象的认识、知识、观念、价值取向等心理要素的总称。诉讼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定时代的诉讼意识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受一定的政治、文化、法律、伦理、传统习惯等诸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法律意识的内涵、结构、特点及其分类进行阐述,认为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综合。它的内容取决于物质条件和政治制度。法律意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律的实施有巨大影响。人们通过了解法律精神,进而了解自由、公平、正义的含义,并由此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评判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所谓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统称。它包括对法的本质、作法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和法制观念等。它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与人们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世界观密切联系。其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法律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结果。然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来说,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法制)要求,达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统一,还面临着不少困难。目前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法意识、法观念等概念诠释和比较异同,提出了法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它包含了法观念;而法观念又可细划为法律观念、法制观念和法治观念;在法律观念中,主体所侧重反映的是以"行为规范"、"法本质"等为代表的最一般意义上的法现象;在法制观念中,主体更多的是从政治意义上,从法的整个系统、从法秩序以及从它所追求的目标上来反映法这一社会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向 2 1世纪的基本治国方略 ,而公民法律意识作为其重要的内在驱动力量 ,成为促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当前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表现为 :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积极态度与消极心理并存 ;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法律意识层次有待提高。而商品经济不发达 ,特殊的历史原因 ,文化传统的影响和法律生活的失调是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需要依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是公民中先进的特殊群体,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实施依法治国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意义。在认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法律基础课建设,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贯穿法律意识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尊重法律意识和法律主体意识,逐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一 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是否有真正的法制,这个问题看法不一致。我认为,要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法制。对于什么是法制,也有不同角度的解释:一是法制就是指一般的法律制度;二是认为除了指法律制度外,还应把法制理解为统治阶级实现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又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严格遵守法律。因此,引出了对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是否有法制的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国家与法同时产生,有国家就有法律,有法律就有法制,所以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当然就有法制;二是  相似文献   

11.
论资源依赖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理论上提出了资源依赖意识的概念 ,分析了资源依赖意识的核心特征 ;列举了资源依赖意识对人们思想和行为影响的种种表现 ,指出资源依赖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社会意识 ,是一种技术意识 ,是人类趋同心理的产物 ;划分了资源依赖意识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资源依赖意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曾有很多混乱的认识。有的认为强调依法办事,就是:“以法抗党”;还有的认为,强调党的领导,就是否定法律的作用。但实际上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从立法上看党的领导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列宁曾说:“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全集》第十三卷第三○四页)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依靠法律来实行统治。当然无产阶级也不能例外。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法律。我国是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强调:改革、开放不仅要坚持,而且要深化和加快步伐。不容置疑,改革、开放的大潮不仅冲击社会各个方面,而且触及社会每个成员,使人们心理变化迅速而多样。而实践表明,人们的社会心理素质如何,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至成败,关系极大。一、社会心理效应及其对改革开放的作用社会心理效应,就是指社会心理对于社会运动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基础效应;二是对于经济、政治发展的承受与支持效应,前者表现为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有了要求,就会发展并产生新的意识形式,意识形式如果不能被社会心理吸收,就无法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益。后者表现为社会心理可以直接参予社会生产力的现实的运动,或者以舆论力量的形式影响生产力的运动与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对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化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会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折射出的公众法律意识现状是无法令人满意的:传统法律意识、非法律意识还在干扰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公众的法律知识还很贫乏;更令人堪忧的是,公众的法律信赖意识严重不足;此种状况既根源于历史的纠结,亦植根于现实的阻隔。法学界法律信仰的推崇派和怀疑派的对立实际上是西方自然法学、新自然法学与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对立的中国翻版,各有自身的关切及存在的合理性。一种更为可能的公众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演化的路径是:由法律怀疑到法律信赖、由法律信赖到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必然引起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是从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开始的。正确认识社会心理的更新,克服落后的社会心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这对于促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起步。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和水平的差异,社会意识具有高低级的两个基本层次。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直接的经验反映,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肤浅的社会意识,包括感情、情绪、愿望、动机、意志、风俗、习惯、成见、信念、自发倾向等。社会意识形式则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科学等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的繁荣,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促成了人们法律观念的进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民众在法律意识上逐渐积淀起规则意识、平等意识与维权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法治的基础水平,形塑了现代公民的法律形象.当然,在法律意识方面,当代中国也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观念上来加以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治心理,是指阶级社会中的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关系或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是对社会存在的比较直接的反映,是不够深刻的、处于浑沌状态、尚未上升为理论化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等.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及其过程的认识.社会意识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可区分为具有明显差别的两个基本层次:包括政治心理在内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法律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是由语言表达的,语言是法律职业者开展工作和进行思考的前提与工具。法律语言从风格上看具有庄重性、确切性、平易简约性;从语汇上看具有单义性、特指性、社会性;从功能上看具有交流、转化、表达理性、价值贮藏的功能;从语义上看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法律语言的包容性、模糊性、动态流变性。立法中必须追求立法语境下的法律语义的确定性,司法实践中法律方法应实现法律语义由不确定性向确定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藏族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可称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民族法学教育予以培育.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律有哪些特征,哪些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律,属于社会主义法律本身所特有的?这个问题是法学界所关注的课题。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系列新的、任何剥削阶级的法所不可能具有的特征。笔者认为,论及社会主义的法律的特征,应该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本文试就笔者认为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几个基本特征,谈谈粗浅的看法。(一)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属性。一切类型的法就其本质特征而言都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奴隶制的法是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体现,封建制的法是封建主阶级意志的体现,资产阶级的法是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作为社会主义的法,它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